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全面分析了丹淅流域楚文化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必要性,论证了开发丹淅流域楚文化旅游资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就丹淅流域楚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2.
楚文化资源与楚文化旅游商品开发新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能体现湖北地域文化特色的莫过于楚文化,而楚文化资源又极其丰富,因此,楚文化应该能够在湖北旅游商品开发中扮演重要角色。文章在分析楚文化旅游商品的现状和问题之后,紧紧结合楚文化资源,在如何利用楚文化资源进行有效开发旅游商品和政府决策方面提出了新的有建设性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湖北是我国的楚文化大省,拥有着众多的楚文化旅游资源,市场前景好,开发潜力大。振兴湖北旅游业,我们应结合湖北地区的特点,深入挖掘,充分利用优势,进行楚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4.
根据东湖风景区的实际情况,在分析和阐述楚文化所具有的特质的基础上,结合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律,运用归纳综述法,提出了将楚文化与东湖风景区有机整合,使楚文化成为东湖风景区“文脉”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钟祥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土特产品种类较多,民俗文化特色鲜明,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拥有开发旅游纪念品的良好基础。但钟祥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却明显滞后,现仍处于简单开发阶段。钟祥旅游纪念品开发的思路是,从资源导向向市场营销导向发展,区分三个层次,分二个阶段,走"普品、名品、精品"逐步完善之路。现阶段可选取楚文化、凤型雕塑、长寿文化、植物盆景、字画书籍光碟、土特产作为开发重点,推出长寿系列、楚文化系列、竹木制品系列、雕塑盆景系列等旅游纪念品。  相似文献   

6.
民族旅游是以少数民族独特的自然生态和奇异的民族文化为吸引物的观光旅游.在现代旅游活动中,民族旅游越来越成为一种具有特别价值的项目和形式.区域民族旅游开发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强民族价值认同,保护民族特质文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历史悠久,是楚文化和百越文化的交汇处,具有独特的民族原生文化,在县域旅游开发时,应该大力发展民族旅游.  相似文献   

7.
民族旅游是以少数民族独特的自然生态和奇异的民族文化为吸引物的观光旅游。在现代旅游活动中,民族旅游越来越成为一种具有特别价值的项目和形式。区域民族旅游开发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强民族价值认同,保护民族特质文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历史悠久,是楚文化和百越文化的交汇处,具有独特的民族原生文化,在县域旅游开发时,应该大力发展民族旅游。  相似文献   

8.
提出荆门必须慎重选择楚文化和休闲旅游品牌,应突出荆门市“青山绿水”生态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和“道源寿乡”的文化主脉特色开发旅游,打好长寿养生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9.
针对湖北省楚文化旅游开发的薄弱现状和难点问题,提出应重点建设楚文化主题公园的构想,建议在武汉东湖风景区及附近兴建春秋战国主题文化园、复原郢城布局建筑、建云梦泽园、建章华台仿古建筑等,以全面彰显楚文化魅力。促进和发展湖北特色文化旅游业。  相似文献   

10.
开发旅游资源实现旅游强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有得天独厚的流放资源。湘楚文化是中华文化发样地之一,武陵源有“地求纪念物”之美誉。旅游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适当超前发展旅游业,对我省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全省上下要充分认识旅游上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的旅游区位优势,正确处理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 证关系,建立良性开发机制形成以世纪级风景名胜武陵源为砂的旅游经济圈,旅游强省的目标就一  相似文献   

11.
荆楚文化是指具有湖北地方特色的文化,也是湖北省旅游文化的内在灵魂与主要特征。将荆楚文化纳入旅游人才培养中,有利于提高湖北旅游人才素质和荆楚文化继承传播,能从根本上推动湖北省旅游业高品质的发展。基于对荆楚文化内涵与表征在旅游中的意义的讨论,提出将荆楚文化融入湖北旅游人才培养实践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弢 《襄樊学院学报》2007,28(10):20-23
旅游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但是,在旅游规划中往往忽视旅游文化的整合,旅游规划趋同化。文章从旅游文化的角度探讨旅游规划中进行文化整合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区域旅游规划中文化整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国际风筝都”——潍坊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灵魂。发展文化旅游,就需要文化旅游资源作为基础。潍坊市悠久的历史造就了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潍坊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向和重点是研究、发掘潍坊文化,进行品牌城市建设;加强潍坊市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和宣传力度,整合山水、文化旅游资源;搞好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商品的开发与经营;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14.
旅游文化属性一直与文化属性纠结在一起,呈现多元化与不确定性态势。通过理论研究的梳理,结合实地调研,旅游文化在学科领域展现出文化与旅游的双重属性,在产业化领域具备跨产业融合特色,在审美领域表现出意识形态属性、经济属性与审美属性。旅游文化的功能突出体现在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两者的深度融合能够实现旅游业与文化业的双赢共进。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旅游活动数量和类型的增多,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日益明显,相关研究成为继经济影响和环境影响研究之后的又一热点。文章根据目的文化对旅游影响反应的变迁规律,从物质文化、行为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方面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结果表明,国内现有的相关研究存在如下问题:研究视角、研究领域单一,理论的运用不够深入,且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的结合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徽文化是我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既有鲜明的特色和浓郁的区域特征,又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而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关联度高,两者的融合发展,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徽文化因旅游业的带动而发扬光大,旅游业因徽文化的融合而富有更深的文化内涵.针对目前徽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和不足,提出新的策略与构想,从而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不断增长的文化旅游需求.  相似文献   

17.
全国红色旅游在党中央的号召下正蓬勃发展,新疆红色旅游也在迅速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新疆红色旅游具有与民俗旅游相结合、与军垦文化相统一、与绿色旅游有机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三国文化是以三国时期的史实即所有文化现象为源头的历时态嬗变、敷衍和演化的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在此后的不同历史时期,历代统治者和文人们,在用自己的眼光审视三国的同时,又都在用自己的思想和观念诠释甚至创意着三国,三国文化不断地浸润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文化旅游是指以三国文化为载体发生的旅游活动。作为旅游资源,三国文化属于人文资源。对于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认识必须破除历史文化至上和打破传统的旅游资源观。三国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是零星景点多,联动互动少;历史文化论说多,旅游科学思维少;传统开发经营多,现代文化创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