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朱淑真置于女性文学的领域中 ,指出她虽幽栖于闺阁 ,但却更好地关注了女性细腻的内心情感 ,塑造了自身鲜明的闺阁女性形象 ,展示了真实狭深幽微细腻的女性内心世界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有再认识评价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清代闺秀诗人们在文人雅士的指导奖掖下曾经名噪一时,创作队伍也空前盛大,为清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推渡助澜的作用。在其众多的特点之中,最耐人寻味的是这批闺阁才女在地域分布上体观了某种集中性,即大多集中于气候温暖湿润、经济文化发展名列前茅的江浙一带。江浙一带安定的社会、发达的经济条件促进了此地文化的发展,而江南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也造就了江浙女性有别于北方女性的细腻柔婉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3.
胡悠 《文教资料》2020,(7):28-30
《红楼梦》是闺阁文学的代表作.其中,既有林黛玉、薛宝钗等才华出众的创作者,又有几位青年女性,虽未留下作品,却是对闺阁文学发展有相当影响力的掌权者.贾元春是超脱贾府内部权力系统的掌权者,王熙凤是荣府实际的掌权者,李纨负责闺阁小姐们的日常教导.本文重点分析这三位青年女性掌权者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清代闺秀诗人们在文人雅士的指导奖掖下曾经名噪一时,创作队伍也空前盛大,为清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其众多的特点之中,最耐人寻味的是这批闺阁才女在地域分布上体现了某种集中性,即大多集中于气候温暖湿润、经济文化发展名列前茅的江浙一带。江浙一带安定的社会、发达的经济条件促进了此地文化的发展,而江南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也造就了江浙女性有别于北方女性的细腻柔婉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5.
明清以降,女性文学蓬勃发展,万紫千红,作为湖湘文化中的一枝独秀,湖湘闺阁文学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尤其是湖湘文化世家中心——湘潭,闺阁作家更是群集创作,熠熠生辉,其群体的家族性、作品的质朴空灵,无一不吸引人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6.
中国诗坛上,在男性悼亡诗赫赫诗名的光芒背后,女性诗人的悼夫诗也别具特色。明清桐城闺阁才女的悼亡诗多感怀伤己,抒写亡夫之痛、孀居之苦与守节之悲。且与男性悼亡诗相比,女性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思与丰富的情感,诗作具有以下特点:哭诉衷肠,直抒胸臆;化用意象,情思细腻;借梦传情,一往情深。  相似文献   

7.
晚明文坛活跃着青楼、闺阁两类女性作家群。青楼诗人王微与谭元春等文人的广泛交际及诗歌唱和,反映出作为“第二性”的女子已步人当时的文学天地,折射出文坛格局尤其是传统抒情雅文学格局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是宋代最为杰出的女词人,南宋婉约派词人的代表。她的词内容多以描写闺阁情思、离情别苦为主,题材比较狭窄。然其风格独特、艺术价值很高,有“婉娈清新”、“隽秀”、“高雅”的称誉。本文拟结合词作者的出身气质和诗词的创作理论,并与柳永等婉约词人加以比较,以凸显清照词“婉娈”细腻的女性特质和“高雅”、“清新”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女性绘画史是一段被悄然遗忘的历史。其中两个特殊群体——闺阁画家和青楼画家在明清这样一个商品化的历史时期孕育出世。她们的作品都呈现出女性惠心兰质般的细腻温婉情感,而在表现技法上追逐于男性绘画,是古代女性对男性依从关系在艺术上的一种延伸。但她们在题材、表现手法、题跋、旨趣上的差异性又分别呈现出她们不同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论述了日本平安朝时期的女性日记文学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它曾经发挥的作用以及它对日本文学发展所起到的影响。人们阅读女性文学,不仅可以享受到它那轻松、优美、雅致的语言所给读者带来的那种愉悦,而且同时也可以从中了解到平安朝时期那段令人神往的历史。通过这些女性作家细腻的笔触,将他们所经历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人生百态、社会风情以及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统统描绘在古代文学的画卷上,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1.
王婷 《双语学习》2007,(10M):197-197
通过对闺阁诗的举例赏析,透视诗中的女性情感、个性,揭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女性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女性散文是"昭通作家群"文学创作中的又一重要收获,它体现了当代知识女性对社会、文化的参与,也是女性独立的精神品格和智慧的结晶。它体现出的细腻、内敛的审美特色和智性的光彩为昭通文学增添了异彩。从中还可以透视出高原女性对文学的参与,以及她们的精神咏叹。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词中塑造了众多闺阁女性形象,这些形象丰富多彩,摇曳生姿。在她们身上,折射出的是女词人最本真的灵魂与艺术世界,而相对于那些由男性代言完成的女性形象,她们显得更加栩栩如生、灵气逼人。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郭梅《浙江女曲家研究》一书进行了细致评析,认为该书以女性曲体文学为主,探析古代知识女性整体的艺术接受与创作历程,以深沉的人文精神和细腻的女性视角,勾勒并评判了女性曲家曲体文学创作主题内涵和艺术成就,是一部视角新颖、独具特色、学术功底扎实的曲体文学研究力作。  相似文献   

15.
丁玲与萧红同是中国现代文坛著名的女性文学代表作家,她们都以女性作家细腻的笔墨来写她们笔下的女性,在体验人生、寻问人生中都发出了孤寂的心声,但丁玲是以女性在叛逆中寻求生命的火花作为她创作的主旋律;萧红则是以女性在孤寂苦难中呼喊人生成为她创作的主旋律。其原因在于:作家的生活环境、经历和思想等因素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女词人商景兰的创作为中国词史注入了生机,她的词作富于艺术性,具有意象丰富的特色。明清易代之际的生活背景赋予了商景兰的词作以家国之悲,她的诗词既有女性闺阁文学的特色,同时也不乏沉郁苍凉之底色。商景兰的文学创作,对中国词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暗示》是方方第一部以女性作家“天生敏感细腻的情怀”关怀和烛照女性“精神黑洞”的女性主义小说。小说通过讲述女性难以走出历史宿命的故事,给女性主义批评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批评文本。方方以其作品寻找女性精神生存的自由天空,也寻找属于自己的文学天空。《暗示》使方方向女性主义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并不意味着方方的创作有明显的转向。  相似文献   

18.
有清二百余年间,闺阁文学大盛,然在清代闺阁才人中,幸运者和善终者极少,而不幸者却比比皆是。以《清代闺阁诗人征略》为例,其早逝者几乎均有着共同的特点,发掘其早逝缘由和特点对当代女子教育均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女词人李清照有着别人无法企及的细腻敏锐的艺术感觉,这与她的家学渊源、闺阁生活狭窄闭塞、后半身的漂泊流离等不无关系.其独特细腻的艺术感觉,一是伸向自然界,一是伸向内心世界;同时,对色彩感受的敏锐、对时代氛围感受的敏锐,都加强了她的艺术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中国都市文学视域中,立足民间立场,以女性作家的细腻笔触致力于日常生活琐事的描写,表达对世俗人生的关怀,这方面的作家当数池莉、方方、范小青等。她们以“新写实”改造了经典的现实主义原则,创立了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切入生活的新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