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这件事情發生在自称“新聞自由”的美國。 8月6日,合众社东京电报道我政府批准美國記者來我國采訪的申請的同一天,又有一条从華盛頓發出的消息說:“国务院今天說,它將不准美國記者訪問共產党中国,即便有任何記者提出这样的請求。”第二天,法新社从華盛頓發出的一条消息,报道了美國國务院对“新聞自由”  相似文献   

2.
学艺札记     
不做“新聞官”一位新聞工作的前辈說:“做新聞工作,从总編辑到編辑、記者到练习生,都应該不断地写文章。”他说:“記者是一辈子的职业。記者工作永远离不开采訪和写作。記者不論担任了什么行政职务,組长、部主任也好,編委、总編輯也好,对报紙說来,他都是本报記者,都应該不断地写东西。”他說:“記者不动笔,就像是战士不拿枪,这无論如何是說不过去的。”他說:“有人說:編輯不写东西,何以說服作者?  相似文献   

3.
从1962年8月份起,中国青年报編輯部在編輯、記者和通訊員中进行丁“新聞必須絕对真实”的教育。在学习中,总編室和采訪部检查了一些重要报道,对某些失实的稿件作了具体分析,并在編輯、記者中着重討論了这样几个問題:允許不允許把从許多人那里采訪到的材料集中起来,用一个人口述的形式去表現?能不能“合理想像”?在基本事实真实的情况下,允許不允許在細节上进行“文艺加工”,新聞报道的真实性和生动性有沒有矛盾?  相似文献   

4.
重寫人     
一、重寫人和报紙的关系作为编輯部內部的工作者,他的許多工作公众很少知道,就是他的报館同事也很少知道。他是寫作工匠,对新聞有特别的了解,并且有可貴的采訪經驗。他是有經驗的記者有些記者在报館內工作比在街上采訪工作得好些。有些記者相反。一个人只要善于了解别人就能找到新聞重要來源的门徑了。可是,他們也許不会組織摘記,不会寫精彩的新聞。如果把他們采訪到的事  相似文献   

5.
(一)文教記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事业修养和知识一个采写文教新聞的專業記者,他需要有一些什么專門的業务修养呢?他的活动和工業、农業、財經、政治記者有些什么不同呢? 可以說,文教專業記者和其他一切記者一样,他需要从新聞的观点,去了解和熟悉被采訪部門的業务,需要和被采訪部门建立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掌握在那里發生的一切重要的事件和变化,并且从党的方針、政策,国家的利益,人民的需要方面,去研究和分析这些事件和变化,从而找出为社会所关心和应該向人民报道的新聞。文教記者和其他記者在采写活动上的差  相似文献   

6.
編后記     
本期發表的“进一步改进政治新聞报道”、“加强国家工作的报道”“、打开社会新聞的大門”、“关于社会新聞”等四篇文章是本刊約請作者和起草人根据今年3月份总社召开的政治記者会議的一部分报告和發言材料整理修改而成的。这几篇文章总結了或者提出了新华社政治报道若干方面的一些主要的經驗和問題,可供讀者研究参考。关于社会新聞,是近年来新华社国內新聞报道中的一个新的內容,本期發表的兩篇文章就这一問题作了初步的探討。我們欢迎对此有研究兴趣的同志,能继续写一些文章介紹自己的經驗和心得。  相似文献   

7.
对于年輕的記者說来,最好的采訪练习之一,就是报道公共演說的新聞。因为这一工作主要是写作,不需要搜集很多事实。在这种情况下,記者的工作就是去选择、整理演說的內容,并且用易讓的形式把它写在紙上。主要的問题是选擇和压縮,例如把一篇三千字長的演說压縮到六百字。同时,报道演說,比起大多数其他种类的报道,需要作更有效的记录,这对于学習作記录來說,是很好的練習。  相似文献   

8.
“鑽”     
新聞記者,必須会“鑽”。有人说这是資产阶級新聞学观点,我說不然。因为新聞决不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鑽”,作为一种采訪艺术,不但资产阶級的記者需要,工人阶级的记者也同样需要。所区別的是立場、观点和方法。“鑽”必须要有耐心,必須要和颜悅色,如果摆起什么“官”的架子来,我看即使多么乐意与記者打交道的人,也会远远离开的。有一个资产阶級的新聞記者——一个名不見经傳的法国記者,由于他在采访中耐心、坚毅地“鑽”,終于打动了习惯于不见客的当代世界著名画师毕加索的心。这次会见的产物就是一篇八千多字的报道。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新聞?     
最近我给北大新聞專業的同学們講了几次課,下面是經过压縮后的第一講的内容——作者要当一个新聞記者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甚至要弄明白什么叫新聞也極不容易。要采写什么样的新聞都能胜任,要能独立完成采訪任务,而且要报道得好,要能辨别什么場合該写新聞,什么地方应加背景材料,什么样的新闻署名,什么时候又該写通訊,这就需要一个作新闻記者的人經常深入鑽研和积累經驗。大夫从来不是一开始行医就診治难症或者动大手术的。一定要打算花上几年功夫来获取一般知識,提高政治水平,培养新聞写作能力和新聞嗅觉。  相似文献   

10.
記者相     
在我們的电影和话剧里,常常看到新聞記者的形象。例如在“俄罗斯問題”这部电影里,我們看到了史密斯。他为了寫出他親眼所看到的事实,坚持真理,牺牲了自己的职業和幻想中的家庭幸福。这样一个新聞記者的形象,給我們新聞記者的教育是很大的。剧本“前綫”里的“克里空”給予观众的印象是深刻的,不用我多說。这个新聞記者的形象,对于我們当然是有很大的教育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报紙上的一条新聞,需要搜集很多的新聞材料;特别是其中某些事实有一点捉摸不定和矛盾的时候,更需要更多的材料來对証。这是件比較困难的事情,但也是比較有趣的事情。为了練習这种新聞报道方法,記者在担任采寫一条新聞时,可能在一些小的偶然事件方面去尋找許多証人,这种証人他們是很难去找到,同时他們也不願意去找。大量的訪問和衡量証据甚至对于一种小的报紙新聞也是必需的。記者必須仔細地去尋找綫索就像偵探追踪罪犯那样,并且必須决定怎样寫那种真相还沒有肯定的新聞。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在进行着的社会主义建設,要求新聞記者运用簡短有力的新聞形式,报道各种工作經驗,以便把一些先进生产者、工作者和先进單位的创造,变成全民的財富,推动我们的建設事業前进。我們每天从新华社的电訊中,从各个报紙的版面上,都可以看到記者从各个建設战线上發出的报道先进經驗的新聞通訊。报道先进經驗,这几乎是我国每一个新聞記者必备的本領。但是,学会进行这項报道却并不是容易的。我們曾有很多报道先进經驗的新聞通訊,写得枯燥冗長,堆滿了技术名詞,內行不爱看,外行看不懂。这就容易减少人們接受这些先进經驗的兴趣,降低了推广这些先进經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美国总統和美国政府各部的記者招待会,乃是美国帝国主义政府利用报紙进行宣传、制造輿論的重要手段。美国政府的記者招待会,一般可分为公开的和不公开的两种。公开的記者招待会,报紙在报道时可以表明新聞的來源。不公开的記者招待会主要是給报紙提供所謂“背景材料”。这种不公开的招待会有一项  相似文献   

14.
对于新聞的时間性問题,我們通常有这样的概念:新聞的时間性是很强的,时間性是新聞的重要特性之一,新聞所报道的事实必須新鮮。这样的理解,一般說来当然是正确的。但是,我認为,只有当我們提出了新聞記者“搶”与“压”的兩种任务的时候,我們才是把这个問題提高到无产阶級新聞学的理論高度来加以全面观察。陆定一同志在新华社建社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講话中说:“研究新聞学应該从政治出發。”“一件消息早發表,迟發表或不發表,都要从政治上来郑重考虑。”由此,他提出,“記者和編輯有兩种任务:一是搶,一是压。有的新聞要搶时间發出去,有的新聞不該發表就要压下来。”我們党的新闻工作,長时期以来就是这样实踐著;我們的記者和编輯,就是在这样兩种任务下面不断地受到鍛煉。陆定一同志現在把这个从千百次实踐中得出的經驗,高度概括地总結起来,就成为無产阶級新聞学的精髓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5.
这次我去苏北高邮县农村采訪一个月,写新聞不多,更没有写出好稿来。“新聞業务”編輯室要我写一点深入实际采訪的体会,实在感到困难。但我觉得这种撤底沉到农民群众中去采訪的办法,对記者确是一场鍛煉。这次使我体会比較深刻的,是在采訪中必須坚持貫徹阶极略线,才能正确地反映农村实际。  相似文献   

16.
新闻必须完全真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聞必須真实,对这一点,我們新聞工作者是誰都承认的。但是在实践中,有时候还做得不是那样令人满意。例如在一部分通訊員和个別記者的来稿中,特別是写人物的通訊、特写中,就仍然可以发現情节上失实和分寸上夸大的現象。而有的同志竟认为这是可以允許的。这就向我們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新聞真实性的标准是什么?能不能在事实的基础上对細节有某些“合理的想像”?怎样理解在通訊、特写中运用文艺技巧和文学語言?新聞报道中的典型能不能比实际事物写得更高,更理想? 下面就这些問題談談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在我們国家里,新聞报道的领域是非常廣闊的。在各項工作里,有创造發明,有先進經驗,也有急待解决和正在解决的問題。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到处是动人的事实,能够充分体現政策的正确性和社会制度优越性。新聞記者就是要运用新聞这种特殊形式的思想武器把这些事实適时地报道出來。新聞报道要从  相似文献   

18.
这篇文章是想談談檢查稿件中的事实时,所经常碰到的某些問題。 檢查(又叫核对,也有人叫查对)稿件中的事实,是新聞工作中的一項重要的制度,它对消减新聞报道中的錯誤起着决定性質的作用。新聞报道中的錯誤來自許多方面,首先和最大的來源是在記者本身,因此,記者在采寫稿件时就要進行最仔細的檢查,使稿件在檢查后沒有错誤。  相似文献   

19.
毛澤东同志一貫坚持“沒有調查,就沒有发言权”的思想。对待調查研究的态度如何,是我們能否做好新聞工作的关键問题。对于新聞工作者,从事調查研究,不但是工作上的需要,也是他的职业所要求的。新聞記者就是从事調查研究工作的人;記者应該天天作調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采寫“廣州市郊發現有重大价值的地理研究对象” (新華社5月5日發出)一稿当中,我对于一个記者应該如何掌握新聞綫索,应該怎样对待被采訪的人,以及对于采訪和寫作之間的关系等問題,有一些新体会。我采这篇消息,从發現綫索到証实綫索的可靠性,是經过一段艰苦曲折的过程的。稿子發出后,南方日报一个老記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