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又指出:“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于是,课改以来在语文教学实际中语文知识教学有被边缘化的趋向,语文知识教学出现了一个尴尬的局面。那么.语文教学是否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知识?该怎样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这些都是我们所要思考与探索的问题。本期的四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语文知识教学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读者朋友有所启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张汉清 《云南教育》2004,(31):20-22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语文知识的教学,给语文知识教学以恰当的地位,这是需要认真加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周敏 《湖南教育》2006,(1):11-12
从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双基目标”到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三维目标”,目标理念的变化必然赋予语文教学的课堂新质。不论是“双基目标”还是“三维目标”。语文知识教学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题中之义。现有的语文知识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体系?我们头脑中的语文知识观有没有问题?什么样的语文知识最有价值?语文知识教学的应然状态该是怎样的?本期我们讨论的话题是——[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王建 《教学与管理》2009,(10):64-65
在世纪之交的新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知识化”越来越“边缘化”。原因很简单,一是人们借口现代理性固有的“科学性”,反对把具有人文特性的语文课程完全知识化、系统化,这有其合理的一面;另一方面,新课程标准代表的语文教育新思潮,主要也表达了“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一时间,语文教学陷入了一种观念上的迷茫,语文教学还要不要教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5.
陈晓洁 《现代语文》2008,(12):105-10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不少人将这一精神误解为:既然课程标准不要求、高考中考也不直接考修辞知识,那么我们也就不需要修辞教学了。由此造成当前语文教学普遍忽视语法修辞教学的现状。面对现状,我们不得不思考:语文教学到底需不需要修辞教学,它的教学价值或者说教学的价值取向何在,又应如何开展切实有效的修辞教学呢?  相似文献   

6.
实施新课标不久,就出现了“淡化知识”“淡化文体”的呼声,这种呼声大概是由《语文课程标准》“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等描述中生发而来的。按理说,这些表述在出发点上并没有错,当僵化的“知识教学”愈发畸形而走向死胡同时,当然要“改”,要矫枉纠偏。这种革新的意图,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中也可看出来。问题是这些“表述”本身还有些粗疏模糊.“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什么才算“刻意”?哪样的“语文知识系统”是不宜刻意追求的睹陆皂少明确的界说。“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少人提出语文教学不讲或少讲语文知识,牵动亿万国人的中考和高考也基本上倾向于不把语法、修辞、逻辑和文体知识列考试范围。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同时取消了在原来教学大纲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基础知识”的专门条目。语文教师和有关研究人员回避甚至排斥语文知识,传授语文知识、考察语文知识成了观念落后,抱守残缺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8.
陈勇 《广西教育》2005,(7B):21-22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语义“新课标”着重加大了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降低对语法、修辞、逻辑的要求,面向生活,开放课堂,突出语文的实践性:显然,就其意义而言,“新课标”的改变是从更高的理论层面去重构语文学科的知识教学体系:然而,在笔者近期所做的一次调查中发现:课改实验区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知识教学的要求明显表露出一种困惑和不解。  相似文献   

9.
冯夙彦 《现代语文》2008,(12):11-12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并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等。这引起了语文界关于语文知识的大讨论,有人认为这是否意味着语文知识已经淡化,不再重要,也有人开始忧虑语文课堂上是否还要知识的教学。笔者就语文科课程知识进行了考察,翻阅了其相关资料,从语文科发展九十年来对于语文知识进行了梳理和归纳,以期能对语文知识有全面的认识和总结,并对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发布推行以来,因为里面有“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等语,“淡化知识教学”成了改革热点和课堂时尚。如果能正确理解“新课标”关于淡化知识教学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用生动活泼的方式相机进行语文知识教学,即“淡化而不弱化”,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教学要不要淡化甚至废除语文知识的教学,在新中国语文教学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个不需要讨论的问题,因为,在那一段时间内,我们不但非常重视,还形成了语文知识教学所谓“八字宪法”的表述,即“字”、“词”、“句”、“篇”、“语”(语法)、“修”(修辞)、“逻”(逻辑)、“文”(文学)。然而,在世纪之交的语文教学改革中,语文知识教学被逐渐’“淡化”“弱化”甚至处于“缺场”的状态。这种现象的产生既和我们过去不恰当地强调语文知识教学引起的反弹相关,又和我们在声讨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时的归因不当相关,有必要引起我们的深切反思。  相似文献   

13.
课文、思考练习以及语文知识短文可以说是语文课本的三大支柱。语文知识短文在初中六册课文中共有 30篇 ,占了整个课文总数近六分之一 ,内容涉及字、词、句、章、语法、修辞、文学常识等各个方面 ,是教给学生规律、实现知识系列化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 ,知识短文的教学实在是不容忽视。《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 ,语文知识短文的教学应“精要、好懂、有用”。这“精要、好懂、有用”六个字就是语文知识短文的教学原则。这个教学原则 ,体现了语文知识教学的目的 ,那就是语文知识用于听说读写的实际语言活动 ,使语文知识教学更好地为培养提高…  相似文献   

14.
语法和修辞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据此,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未编排语法和修辞的专项训练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随文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潜移默化地提高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本期发表3篇谈随文学习语法和修辞的文章,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知识包括很广:汉字词语、书写朗读、标点语法、修辞逻辑、作家作品、文体知识、表达方式、阅读方法、古诗文知识、写作手法等,繁杂的知识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许多困难;在《201)版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只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课标中的“具体建议”是:“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  相似文献   

16.
徐文凯 《教学月刊》2007,(10):15-17
中学生要不要学习语法早已成为教学改革争论的焦点。从对语法教学产生怀疑到响起“课堂教学淡化语法”的呼声,再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有关语法教学的要求:“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教学”,教育界多年来对语法教学的观点纷呈,使得中学尤其是初中语法教学呈现出一片混乱景象,处境十分尴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一、中学语法教学的现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法和修辞知识的要求是:“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时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语法只作为“了解”内容,由此不难看出,随着课标的实施,中考不再将语法做为考试重点。受中考指挥棒导向作用影响,初中语文教学“淡化语法”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淡化语法首先表现为轻视术语的表述。譬如,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从未解释过什么叫“词”,什么叫“短语”,什么叫“句子”,  相似文献   

18.
《语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可以引导学生随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  相似文献   

19.
课标关于语法修辞知识部分的实施建议是:“不在于对知识系统的记忆。因此,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嗣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这是对“知识型语文教学”的强大反拨,但并非去知识。合宜的语文能力,必须依靠正确的知识来建构。  相似文献   

20.
从中考语文试卷名称、试题内容、试题类型来看,人们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认识正在改变。原来所说语文基础知识是指字、词、句、语法、修辞、文体知识和文学常识,现在虽然人们也说不清楚语文的“基础”究竟是什么,但是,人们认识到原来的认识肯定存在问题,因为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记、背一些语法、修辞和文体知识等内容,对于学生语文学习并没有多大的帮助。与其让学生记忆这些内容,不如让他们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