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读写》2008,(10):31-31
岌岌,有二义:一义形容山高;一义形容危险。形容危险出自《孟子·万章上》:“天下殆哉,岌岌乎!”殆与岌岌都是非常危险的意思。“岌岌可危”常用以形容形势危急。  相似文献   

2.
光明 《老年教育》2010,(6):49-49
古时人们说到官吏廉洁,往往用“两袖清风”来形容。明朝有名的廉洁官吏于谦,其《入京》一诗中有“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自述。现代人也常借用“两袖清风”来赞扬廉洁奉公的干部。那么,“两袖清风”与“廉洁”有什么联系呢?  相似文献   

3.
苏东坡在《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中有句:“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准敢憎。”除了反映每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有其个性之外,还有一个欣赏者审美趣味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苏东坡在《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中有句:“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除了反映每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有其个性之外,还有一个欣赏者审美趣味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舞蹈《小城雨巷》结束后,主持人董卿感慨说:“真是美轮美奂,充满诗情画意。”“百家讲坛”上,于丹在“庄子心得”第六讲“总有路可走”中,用“美轮美奂”形容舞蹈《千手观音》之美。这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6.
减肥:不失为一条出路──语文教学琐谈之三孙志毅除太平洋上那个岛国汤加外,至今很少见到以胖为美的民族和国家。为什么“肥胖”很难产生审美的愉悦呢?胖则臃肿、呆滞、无力与弹性,运动性降低。古人所说的“燕瘦环肥,各尽其美”中的“肥”理解为“丰满”“丰腴”似乎...  相似文献   

7.
让学生默写杜甫《登高》中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竟有一半学生将“萧萧”写成“潇潇”,这让我很是吃惊,这两个词怎能分辨不清呢?《现代汉语词典》上说“萧萧”形容马鸣声或风声,“潇潇”形容刮风下雨或小雨。于是我对学生解释:“无边落木萧萧下”即无边无际的枯叶在萧萧秋风中纷纷落下,“萧萧”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登高》中并没有写雨,  相似文献   

8.
《孔雀东南飞》写兰芝严妆辞母一节有个句子:“腰若流纨素。”课文注道:“腰束纨素的带子,光彩像水流一样晃动”。(见新高中《语文》第三册第36页)这种注释似乎把“腰若流纨素”看做是“腰纨素若流”的倒装,又似乎把“若”解为“束”,都有可商榷之处。古人描写女人,腰肢常是一个重要部位。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及曹植的《洛神赋》就分别有过“腰如束素”“腰如约素”的写法。李善注道:“束素,约束,谓圆也。”又《辞源》“束素”一条下注曰:“形容女子细腰如束帛。”我以为“腰若流纨素”亦当如是解释,所不同的只是“流”与…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教师培训》我爱你上海浦东周浦中学赵天安唐代诗人杜牧曰:“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用来形容踏青人的欣喜之情。我仿杜牧诗句,杜撰为“借问花圃何处有,园丁遥指“《培训》刊”。用来形容我们中小学教师爱《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心情。因为《中小学教...  相似文献   

10.
“万人空巷”是个高频误用成语,曾在1997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上被作为考测点出现过。它的整体语义固然是“形容哄动一时的盛况”,然而对其中的“空巷”,几乎所有工具书都解释错了。请看(所引释文一律省去前面的“[万人空巷]”):①“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新版《现代汉语词典》) ②“空巷:指街、巷的居民都走出来了。形容盛大集会或新奇事物哄动一时的情景。”(《汉语成语词典》修订本) ③“家家户户的人都奔向一个地方,以致街道空荡荡的。”(《汉语成语考释词典》) ④“人都聚集…  相似文献   

11.
从学生们实际水平出发,努力寻找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长处.扬长避短.“因人育才”、“因材施教”.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这是实现“人人都可成才”的有效途径。古人云:“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良马行千里.耕地不如牛”。器物各有用.人物有短长。从学生实际出发,扬长避短.以长补短.就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相似文献   

12.
一字之评南宋有一位学者名叫李耆卿,著有《文章精义》一书,其中说:“《论语》气平,《孟子》气激;《庄子》气乐,《楚辞》气悲;《史记》气勇,《汉书》气怯。”对前代传世经典作品进行了非常贴切的评论。这里评论六部作品,用的是两相比较的手法:“平”与“激”相对,“乐”与“悲”相对,“勇”与“怯”相对。《文章精义》还有一条一字评,是针对唐宋八大家中的几位说的:“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这里用的是比喻的手法———以四种不同的水流来形容四种不同风格的文章。设想奇妙,评论也非常精到。现在,你能不能告诉我…  相似文献   

13.
章年卿 《现代语文》2006,(12):16-17
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和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第五册都选了李白的《行路难(其一)》。首句“金樽清酒斗十干”中的“清酒”,初中语文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注释为:“(斗十千),一斗值十干钱(万钱),形容酒美价贵”。高中语文读本第五册教材上的注释是:“(金樽清酒斗十千)这是夸说宴会上有极名贵的酒。详见《将进酒》注”,在高中语文第五册教材《将进酒》中的注释是:“(斗酒十干恣(zi)欢谑(xue))喝着名贵的酒,纵情地欢乐。斗酒十干,一斗酒价值十干钱,意即名贵。恣,放纵、无拘束。谑,玩笑。”两书的解释如出一辙,重点放在“斗十千”,认为是形容酒之名贵。这种解释还是说的通的,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印证:一是从本句结构及与下旬“玉盘珍馐值万钱”对应关系;二是本句的化用渊源:先有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次有王维《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之辞。但这种解释忽略了一个关键字——“清”!  相似文献   

14.
案例:《西门豹》教学片段 师:“面如土色”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形容很害怕。 师:形容很害怕的成语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相似文献   

15.
[注解] ①“菩萨蛮”系词牌名,别名子夜歌。②漠漠:形容雾气。烟如织:指暮霭很浓密。③暝色:暮色。④玉阶:白石砌成的台阶。⑤亭:一名“官亭”,设在大道上,便利旅客休息。各亭之间距离不一,所以有“长亭”、“短亭”之称。庾信《哀江南赋》云:“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用“烂醉如泥”来形容人饮酒过量,醉得扶都扶不住,瘫成一团的样子。如《水浒传》第一百零一回:“王庆一日吃得烂醉如泥。”又如《聊斋志异·黄英》云:“曾(姓曾的书生)烂醉如泥,沉醉座间。”那么,何以用“烂醉如泥”来形容醉得瘫成一团的样子呢?“泥”又是什么呢?明代陈继儒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在《眉公群碎录》中说:“醉如泥。南海有虫无骨,名曰泥,在水中则活,失则如一堆泥。”又《中华大字典》引《五色线》一书云:“南海有虫,无骨,名曰泥,在水中则活,失水则醉,如一堆泥然。”二书所言相同。原来“泥”是一种虫,…  相似文献   

17.
册一卷一页二太宗《帝京篇》其八:“千钟合尧禹,百兽谐金石。”注:“千钟:钟为古代量器,千钟形容粟多。《孔丛子&;#183;儒服》‘尧舜千钟’,又春秋时鲁大夫季孙斯曾赐给孔子千钟粟,见《孔子家语&;#183;致思》。后常用千钟形容丰厚的赏赐。”按:此诗写酒宴,前文“玉酒泛云垒,兰肴陈绮席”可证。此处之“钟”应作“酒器”解。《孔丛子》引文正作“千钟酒”解,与千钟粟无关。  相似文献   

18.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这样几句:“吾妻之美我,私我也;妾之美我,畏我也;客之美我,欲有求于我也。”三个“美我”之中,教材只对第一个提供了解释:“认为我美。”即把“美”看作形容词意动;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中相关的译是:“我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把三个“美我”都解释为“认为我漂亮”。  相似文献   

19.
央视十套有一期专题节目——《张越访谈钱文忠》。节目现场著名主持人张越提到,有观众对《百家讲坛·三字经》中钱文忠教授将“手无缚鸡之力”的“缚”(“fu”)念成了“bo”提出异议。钱文忠教授解释说,古代流行斗鸡,“手无缚鸡之力”是形容人太弱小了,连鸡都“斗”不过,  相似文献   

20.
《诗经》中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并且《三颂》是有区别的,故而仅根据《毛诗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也”不足以说明三颂的各自特点。姚际恒先生在《诗经通论》中已经大致说明了这一点,“《大序》曰:‘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也。’孔氏曰:‘此特释《周颂》耳,《鲁》、《商》之颂则异与是。《商颂》虽是祭祀之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