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台湾位于我国大陆东南沿海上 ,是我国第一大岛。岛内及其附近海域的地震活动频繁强烈 ,是世界地震最多、最强烈的地区之一。频度高、强度大、破怀性强、分布集中是这里地震的显著特点。据查地震记录资料 ,台湾从 1 892年~ 1 978年的 86年间 ,共发生过 5级以上地震 830次 ,平均每年就有 9 6 5次之多。其中 6级以上地震2 0 7次 ,8级地震两次。 1 999年 9月 2 1日 ,台湾南投县以东地区发生的 7 5级地震是最近几年来最强烈、破坏性也最大的一次地震。强烈的主震发生后 ,几天内发生余震达 1万多次 ,余震一直持续了半年之久。这次地震 ,给台湾同…  相似文献   

2.
随着长庆油田对鄂尔多斯盆地边缘构造区勘探力度的加大, 复杂构造地震成像成为地震资料处理的焦点.通过对西缘地区构造成像方法的长期研究,初步形成了以联合静校正、多域去噪、叠前时间偏移为主要内容的配套技术.该套技术用于西缘区实际地震资料处理,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为该区进行高精度地质解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近10年来陕西省地震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和陕西地震信息网实测资料,对2001年以来陕西省地震的全部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统计、比较、图示等研究方法揭示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近10年来共发生地震846次,其中3级以上地震87次,平均每年10次左右,处于长期平静过程中的相对活跃期,但以中小震为主。2008年主要是受汶川大地震及其余震的影响,陕南地震发生频率较高。陕西地震在地域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关中和陕南地区,陕北地区地震的发生次数比较少。  相似文献   

4.
高精度、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技术在我国多数矿区,不仅可以控制落差大于等于5m的断层,而且对大于1/2波长的地质异常体也具有较高精度的识别能力。以淮北矿区某煤矿为例,应用叠前时间偏移二次处理技术、地震属性技术及多属性聚类分析等方法,获得了研究区令人鼓舞的从未有过的对开采有重要工程价值的地质成果,证实了所用技术的先进性以及三维地震资料二次处理解释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邢台地区自1966年3月发生强震之后,余震活动至今不断。余震活动频度的变化,映射出了邻近地区的华北应力场变化,成为监视华北地区地震活动的一个“窗口”[1]。最近,我们对邢台震区的余震活动进行了分数维分析,得到比以往用频度变化分析精度更高的结果。 一、分数维方法简介 测定分数维的方法有多种,这里我们采用文献[2]介绍的标度变换法来计算地震活动时间结构的分数维,其原理为: 假设地震的发生在时间轴上是处处稀疏的点过程,类似于著名的康托尔不连续集合,令所研究的某时间段为1个单位,称之为原始标度值,然后分别取一系列越来越少的新时间标度值,去量取有地震的时间段数N(s)从而得到两个对称数组,即:  相似文献   

6.
地震是一种无法回避的自然灾害,其突发性和巨大的破坏性给人类生存安全、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目前,国内外地震序列研究主要表现在地震序列类型特征研究、地震序列背景与形成机理分析、地震余震序列时空强概率分布特征研究等三方面.本文利用记录值的理论对地震余震数据做了初步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唐甲力 《地理教育》2013,(Z1):115-116
2012年5月28日,我国唐山市辖区、滦县交界发生4.8级地震,唐山市震感明显,北京、天津均有震感,并引发了市民的心理恐慌和忧虑,地震专家表明本次地震是1978年唐山大地震的余震,不会有大地震发生,市民的恐慌心理才逐渐平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基础教育地理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理念。地理学习基于生活、用于生活应该是地理教学所坚持的方向。作为"自然灾害"重要部分的知识,"余震"长期以来不被重视。因此,笔者想通过本文向大家介绍这个容易被忽略的次生灾害——余震。  相似文献   

8.
基于ANSYS软件建立了100km3锚固型大型储液罐模型,并对此进行了水平和竖向地震激励下的地震响应分析,地震波为EL-CENTRO波。计算结果表明,锚固型大型储液罐内液体的晃动、应力和应变在水平地震激励下比竖向地震激励下大很多,这说明水平地震激励是影响储液罐力学性状的主要因素之一。储液罐的应力和应变峰值发生在罐的中下部,而罐口变形较大。  相似文献   

9.
地震与教师     
题记: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震中距成都约100千米。成都、重庆及陕西的宝鸡、汉中、安康等地均有较强震感。截至2013年4月24日10时,共发生余震4045次,3级以上余震103次,最大余震5.7级,受灾人口152万,受灾面积12500平方千米。截至2013年4月26日18时,地震已造成196人遇难、21人失踪、1.34万人受伤。  相似文献   

10.
一次主震发生后,往往会产生很多余震,其中强余震的危害性很大。以汶川余震震级资料为基础,对余震数据建立广义极值模型,应用最大似然估计计算出相应参数,并进行了分布拟合检验。利用建立的广义极值模型预测汶川震后一一个月内最大余震震级和发生的概率,发现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这说明了极值理论是早期强余震预报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根据平抛运动的定义,把与平抛运动相类似的一些运动定义为一种"新"的运动——类平抛运动,通过研究类平抛与平抛运动在哪些方面是相类似的,常见的哪些运动可被看成是类平抛运动,我们将能更深刻、全面地认识类平抛运动和其他一些运动。  相似文献   

12.
论刚体的中心惯量主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关于刚体的中心惯量主轴的如下结论:刚体的中心惯量主轴就是刚体质心的惯量主轴,刚体的中心惯量主轴只有唯一的三条,它们就是刚体质心的三条惯量主轴.刚体中心惯量主轴上任意一点的惯量主轴与刚体的三条中心惯量主轴重合或平行.  相似文献   

13.
二次曲线主轴方程的解析法建模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既是共轭又互相垂直的直径对有心二次曲线(双曲线椭圆)进行建模研究,建立了有心二次曲线和类似建立了无心二次曲线(抛物线)主轴方程的模型,推证得知,任意无穷远点关于二次曲线的极线都是直径。而且它们都通过中心,有心二次曲线有一对主轴,无心二次曲线仅一个主轴。  相似文献   

14.
一例气力输送系统落料器主轴的非正常疲劳断裂,校核主轴的强度表明,产品安全系数设计偏小是造成主轴疲劳断裂的主要原因,通过改进主轴的材料和热处理、轴承定位方式以及表面加工质量,安全系数从0.97有效增大为2.53,改进后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求截面对任一对轴的惯性矩和惯性积的图解法,并用此方法确定了主惯性矩和主惯性轴的位置。该方法是惯性矩和惯性积转轴公式的一种补充,但用图解法求惯性矩和惯性积更直观、简单.  相似文献   

16.
定轴转动刚体的固定轴在刚体本身上的位置分四种情况,它们分别是:(1)刚体的中心惯量主轴,(2)刚体的非中心惯量主轴的惯量主轴,(3)通过刚体质心的非惯量主轴,(4)不通过刚体质心的非惯量主轴。本文分析了四种情况下刚体绕固定轴匀速转动时所受的约束力。  相似文献   

17.
从平面应力状态的理论出发,建立了确定平面应力状态的主应力和主平面的一种图解法,并对其进行了分析证明。  相似文献   

18.
We studied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uid inclusions in the Ordovician carbonates and the Oligocene Shahejie Formation sandstones from 15 wells in the Gangxi Fault Belt, Huanghua Depression. The fluid inclusions are all sec- ondary with gas/liquid ratio of 5%~10%. Base on Raman they are mainly composed of H2O, CO2 and CH4. The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combined with burial and geothermal history of the host rock, indicate that the fluid flows in the Shahejie Formation and the Ordovician carbonates were trapped in Neocene. Using a VG5400 mass spectrometer, the helium isotopic compositions were analyzed. Interpretation of results suggested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mantle-derived helium mainly accumulating in the intersections of the NWW trending Xuzhuangzi and NE trending Gangxi faults. The maturity of hydrocarbon decreases from the intersection to the outside pointing out that the fluid related to the NWW trending Xuzhuangzi and NE trending Gangxi faults. These factors implied the fluid inclusions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to the local tectonic setting. Gangxi Fault Belt experienced intensive Neo-tectonic activities in Cenozoic. Widespread faulted-depressions and strong volcanic eruptions manifested its tec- tonic status of extensional stress field. Mantle uplift caused the movement of magma that carried mantle-derived gases and deep heat flows, the deep-rooted tension faults provided the passages for the gases and heat flows to shallow crust levels.  相似文献   

19.
There exists a critical cyclic stress ratio when sand or clay is subjected to cyclic loading. It is an index distinguishing stable state or failure state. The soil static and dynamic universal triaxial and torsional shear apparatus developed by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 China was employed to perform different types of tests on saturated soft marine clay in the Yangtze estuary. Undisturbed samples were subjected to undrained cyclic vertical and torsional coupling shear and cyclic torsional shear after three-directional anisotropic consolidation with different initial consolidation parameters. The effects of initial orientation angle of major principal stress, initial ratio of deviatoric stress, initial coefficient of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and stress mode of cyclic shear on the critical cyclic stress ratio were investiga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critical cyclic stress ratio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initial orientation angle of major principal stress and initial ratio of deviatoric stress. Compared with the effects of the initial orientation angle of major principal stress and initial ratio of deviatoric stress, the effect of initial coefficient of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is less evident. Under the same consolidation condition, the critical cyclic stress ratio from the cyclic coupling shear test is lower than that from the cyclic torsional shear test, indicating that the stress mode of cyclic shear has an obvious effect on the critical cyclic stress ratio.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 continuous rotation in principal stress directions during cyclic coupling shear damages the original structure of soil more than the cyclic torsional shear does.  相似文献   

20.
采用应力解除法在祁东矿-408、-500和-600三个水平进行了原岩应力测试及计算,确定了祁东井田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三个主应力随深度的变化关系:祁东煤矿的地应力场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最大主应力方向为北东向到近于东西向;中间主应力为垂直应力,垂直应力接近于上覆岩层的重量;最大主应力梯度值为0.029MPa/m,垂直应力梯度值为0.026MPa/m,最小主应力梯度值为0.023MPa,/m;地应力测量结果为研究祁东矿区域内各点的应力状态及应力场分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