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孔雀东南飞》和《琵琶行》是两首著名的叙事诗。在叙事诗不很发达的中国古代诗苑中,它们无疑都是难得的珍品。这两首诗取得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而叙事艺术的高超无疑是其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分析这两首诗叙事艺术上的不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更深刻地洞悉其艺术奥妙。叙事结构与抒情结构。《孔雀东南飞》是一首有头有尾,有风乎浪静也有波谲云诡的叙事诗,而这些情节又是由若干生活场面构成的。诗  相似文献   

2.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辞》并称之为中国乐府诗集双壁,由此可见其在我国叙事诗中的地位。《孔雀东南飞》原先的题目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的叙事诗。这篇民歌叙事诗极具特色,它再现了中国东汉的生活习俗和历史文化。探讨《孔雀东南飞》的叙事特色,一方面可以提高叙事写作的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的传统人文情感。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叙事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源自《诗经》,通过千百年来叙事手法不断丰富完善、日益成熟定型,到唐代达到了鼎盛,并对后期中国古典小说和戏剧产生了重大影响。较传统的七律诗而言,叙事诗既要符合一般诗歌对音律和文体方面的规律特点,又要在语言、情节、结构等方面有自身独特的叙事特征。叙事诗的主题意义不仅体现在文字表层意思,还隐含在深层结构之中。  相似文献   

4.
白居易的《琵琶行》,正如何其芳同志在《诗歌欣赏·七》中所盛赞过的那样,在故事的曲折、完整和抒情气氛的浓厚等方面,是唐代及以后历代的叙事诗所不能比并的。在这首千古传诵的抒情、叙事兼长的叙事诗中,诗人对江月这一自然景物作过多次描写。目前,评论者一般较注重它在抒情上的作用,而对它在叙事上所起的作用似较忽视。其实,叙事诗中的景物描写,凡成功的,往往总是既用以抒情,又用以叙事的。《琵琶行》中的江月,是叙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它制造人物的活动环境,推动情节的跌宕开展,联缀故事的不同片断,在叙事上所起的作用是有力的、多方面的。江月第一次被描写,是在诗的开手一段: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  相似文献   

5.
汉乐府诗思想内容最基本的特征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其形式多为五言叙事诗。创作主体在选择叙事对象时,善于发现富有诗意的镜头,及时摄入画面,故事情节完整曲折,人物形象各具特色,叙事详略得当。《陌上桑》正充分体现了汉乐府诗的这些叙事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6.
本文具体分析了分别以《悲愤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为代表的完成式情节与决定式情节的构成,并论述了两诗的情节模式对后世叙事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古代叙事诗歌的奠基之作,汉乐府诗在创作时“缘事而发”,其蕴含的叙事观念及使用的叙事技巧对我国叙事诗传统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故事情节设置、人物形象塑造和细节描写出发,探究汉乐府诗的叙事艺术,并对其创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加深研究者对其叙事艺术特色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泱泱诗国第一枝─—《孔雀东南飞》的叙事成就鉴赏四川阆中师范学校吴杰元明学者王世贞称《孔雀东南飞》(下简称《孔》诗)为乐府“长篇之圣”,清沈德潜称《孔》诗“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长诗也。”的确,在泱泱诗国里,民间长篇叙事诗屈指可数,惟《孔》诗艺术成...  相似文献   

9.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冯至的诗歌创作及作品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他早期的现代叙事诗创作为叙事诗这种文学类型的现代转型提供了典范。其独特的贡献不仅在于表现了形式上"罕见的精练",内涵上深刻的"哲学和美学的综合",而且还在于他在诗中采用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象征性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10.
《孔雀东南飞》是汉代最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叙事诗,除了在思想内容方面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之外,其较高的叙事成就也是值得关注的。将《孔雀东南飞》与其他汉乐府叙事诗在叙事学的视域下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其开始利用叙事场景、人物矛盾与情节结构的巧妙设置,来讲述一个情节上严丝合缝、环环紧扣,情感上又跌宕起伏的动人故事,较其他汉乐府叙事诗更于细微处体现了叙事手法上的成熟,从而证明《孔雀东南飞》代表了汉乐府叙事诗精致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叙事"有言语成品和言语过程两种含义,相应地"叙事研究"就有"对叙事研究"和"通过叙事研究"两层意蕴。教育技术领域讨论的叙事研究大都是"通过叙事研究",在讨论中要明确这种研究方法的背景以避免对叙事研究的矮化和泛化,同时应加强对叙事进行研究的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12.
陆游的很多诗都是反映他爱国忧时的思想感情的。晚年闲居山阴时爱国热情毫不减退。即使他遭到排挤,或年老多病。以身许国的决心仍未动摇,其家喻户晓的三首诗《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和《示儿》便是证明,我们从中听到强烈的爱国之音。  相似文献   

13.
《创世纪》是圣经文学中的重要文本,它所存在的语言矛盾主要是由早期叙事和晚期编辑两方面原因造成的。这二者也是形成《创世纪》文本叙事语言质朴凝练风格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众多对话构成的叙事语言是《创世纪》叙事的典型风格。  相似文献   

14.
《百合花》作为新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早已成为文学教育中常谈的经典。它能从为数众多的革命历史小说中脱颖而出,茅盾的评价功不可没;但进入中国当代文学史,并能在不断重写的文学史中占有一席之地,凭借的却是它为批评提供的多种阐释的可能性。梳理《百合花》的接受史,在文学批评与文学史叙述的互动中把握它的超越性,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它的美学意蕴及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叙述角度上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事视角一直是西方小说批评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叙事视角也就成了表达作品意义和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叙述的人称与叙述的角度的关系,探讨不同叙事视角所具有的不同功能.  相似文献   

16.
论文从叙事学角度阐释《祝福》的叙事行为,从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叙事的时空压缩、叙事距离等方面探究了《祝福》叙事行为与叙事意图之间的一种潜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叙事可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广泛运用于演讲等非叙事语篇,即修辞叙事。演讲修辞叙事的从属性和修辞性使其建构模式违背经典的叙事结构原则。演讲者在淡化背景和事件过程的同时,又有意凸显个人的态度评价等结构成分。此外,为了简化情节,演讲者充分利用典型事件以点代面的功能,并常用概括性表达方式、从属句、甚至名词短语等来叙事。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游戏的叙事性交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是人与情境、人与社会交互的产物,学习者学习的意义建构是通过与"认知情境"的交互实现的,而基于情境认知理论设计的数字化游戏采用了叙事性交互来实现学习者与游戏故事的互动,叙事性交互是一种新的游戏元素。文章探讨了叙事性要素的概念和设计策略,以及实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孤独”是卡夫卡小说的主题之一。在卡夫卡的笔下(以《变形记》、《乡村医生》、《在流刑营》和《饥饿艺术家》为解读文本),孤独源于无法展开的交流。在卡夫卡看来,语言作为交流的途径已经失效,共同的身体感受(饥饿、疼痛等)才是交流得以实现的基础,但是,由于人之身体本身的缺席或共同感受的缺乏,交流最终会失败,所以孤独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20.
《简.爱》属于家庭女教师故事类型,但与夏洛蒂.勃朗特之前的这类小说有所不同,女主人公敢于表现自己的真实想法,她的表达也逐渐被人们接受;但它也保留着这类小说中人物沉默寡言的特点,体现出超越与皈依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