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刘甜  刘振河 《成人教育》2013,33(5):102-10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建设的突破点和着力点之一,要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等五个对接为切入点,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学训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学训赛"一体化培养模式的落实着力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条件改善等诸多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以"比赛引领、学训合一,多元化比赛、项目化学训"为基本原则,优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多类型、多形式、多层次的技能比赛。通过技能比赛示范引领,教学组织学做一体,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实现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
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校企双元育人面临"新商业"转型升级凸显专业建设滞后,专业课程建设与职业岗位群发展脱节,专业教学工学结合的深度不够等现实困境,需通过"六参与"巩固校企合作机制,"四衔接"搭建人才培养平台,"五结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五对接"构建工学结合课程,实现专业群产教融合的深化.  相似文献   

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学校建设中的人才培养、课程与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与辐射、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都离不开与企业的合作.只有搭建好校企合作这个平台,专业改革与建设工作才有落脚点,高职教育才能实现自己的使命.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在与企业合作中,探索出一条"校企共同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基本建设、共同进行实践教学管理、共同完成岗位技能考核"的"五同"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集群依托江苏食品职业教育集团等合作平台,通过校企共建"校中厂"、"厂中校",深化"校企融合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人才共育机制。在构建"一线五岗、岗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建设合作开放、共享互补的实训体系,打造现代食品设备教学资源库,建设校企互融、双兼互聘的师资队伍,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评价和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成效显著。促进了学院与企业、学院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发挥了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的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5.
针对能源应用专业对工程实践的需求及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建设了以校企合作共建、资源共享为基础,高素质能源应用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育中心,探索工程实践教育体制和高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实践教学、基地教学、创新教学三个方面,构建了"五模块、四层次"的实习与实践教育体系,依托中心设备、科研项目、信息化平台促进相关专业融合发展和能源应用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6.
"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本文以我校地学旅游人才培养为例,从构建"1+1+1"的阶段提升培养模式,携同企业构建"淡进旺出、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企业进校园项目、建设校内"微企业",推进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实践、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构建地学旅游人才培养机制,试图探索一条符合云南省省情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道路。  相似文献   

7.
校企对接机制的研究是职业院校开展高质量校企合作、专业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校企对接的必要性与开展模式分析,并结合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航空装备制造类专业校企对接的生动实践,从沟通机制、专业设置、教学过程、师资力量、思政工作等五个方面提出深化高职院校航空装备制造类专业校企对接机制的意见建议,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航空装备类专业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可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针对石家庄地铁订单班的"2+1"人才培养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校企共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创新课程体系,完善课程内容,满足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以组织和制度作保障,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保证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校企对接"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有效促进了教师、学生和企业的观念转变,促进了校企深度合作,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了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校企合作双赢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校企合作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可采取内外结合,共同管理,教学互动,订单培养,就业对接的方式.这种方式以本科教学为根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校内校外联合实习双基地为载体,以共同组织教学和管理为手段,以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招聘到合格员工为目标,最终实现校企双赢.  相似文献   

10.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已经有十余年,但实施的程度和效果一直不令人满意。作为第一批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近三年的专业建设中,认识到建立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的机制与制度体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机制与制度建设应立足于"组织体系构建、校企合作、教学运行管理、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七个方面。在具体的机制与制度建设过程中,这几个方面要进行通盘考虑,需要强调的是,它们之间不是各为一体、相互独立,而是紧密联系、互相融合,共同服务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正>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合作的目标是人才质量的提升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实现办学的整体效益。自2006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内涵建设阶段以来,国家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我国  相似文献   

12.
校企合作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在校企合作的探索实践中,采取以"共同核心需求"为契合点的"1+N"校企合作新模式,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对接区域经济现代涉外服务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很好地满足了企业的需求。其他专业和其他学院的校企合作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新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进行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是职业院校的事,还涉及政府、行业、企业、学生和社会,涉及职教运行机制、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等。文章全面介绍了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如何以"项目化"课程改革为切入点,以"校企合作"为纽带,实现职业教育"五个对接",全面推进高职教育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的具体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4.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作为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专业和省级示范性院校重点建设的专业,依托广东农垦、面向广东现代大农业,深化校企合作,探索有效的工学结合运行机制,推进产教对接,深化"紧跟农事,且耕且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行校企合作优化课程体系、共建教学资源,校企共建共享校内外实训基地,发挥行业优势,共同打造"专兼结合、优势互补"优秀教学团队,强化"产学研"合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5.
院校合作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之一,而"订单培养"是实现学校教学与工作岗位零对接的一种方式。本文旨在分析我校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单位合作办学后对我校护理专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与普通班和以往的订单班、冠名班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现代学徒制更加注重技能的传承,由校企共同主导人才培养,设立规范化的企业课程标准、考核方案等,体现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我校与福建渃博特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开展的机器人专业校企合作班,就是公司选派了十余位优秀的一线工程师,担任机械装配、电气工程技术、机器人安装调试、焊接机器人和钣金折弯机器人运用等专业学生的"师傅",面向该试点班,10余位学生师傅,手把手地将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教训传授给学生,实现教学与一线岗位需求的"零衔接",从而达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职、校企联合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连电子学校位于以软件与信息服务为重要支柱产业的辽宁省大连市,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上,结合地区经济特色,不断完善、拓展校企合作的领域、形式和内涵,形成了一套"引企入校"、"校企合一"、"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了社会需求,实现了教育与生产、学校与企业的良好对接。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虽然大力提倡培养高技能人才,但高技能人才的总量和比例仍与实际要求存在一定差距,高技能人才培养在供需匹配、校企合作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问题突出.构建区域产业学院校企合作平台,将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紧密对接区域产业,深化产教融合,打造"对接产业设置专业,对接岗位制定标准,对接任务建构课程,对接评价实施教学"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产教融合指数推进培养模式的动态调整优化,使人才培养紧跟社会经济发展,为产业发展培育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9.
黄超 《考试周刊》2013,(12):158-159
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师资,随着国家在新时期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职业学校在完成自身教学任务的同时,纷纷开展多种形式的师资培养研究。顺应时代的需要,我校开展"基于校企合作的五年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研究",本文通过对我校专业教学团队现状分析并提出有关对策,希望有助于课题研究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20.
课程开发是高校教学管理、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机械工程专业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对于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是必要而迫切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开发能够将课程与岗位实现无缝对接,同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建设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体系,大力培育和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机械制造基础教学为例,通过案例教学/研发过程的导向作用进行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开发,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教师和企业工程师为主体,全员参与,有利于做到产教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