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寻找一种合理可行的实施途径是现代大学生科技素质教育培养的核心问题,结合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发现通识教育这种非专业性的教育模式能够很好地实现大学生科技素质的培养。将通识教育作为科技素质教育改革的一个切入点,既是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需要,也是科技素质教育实践的一种探索尝试。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是区别于专才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模式,注重于全人的培养。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是实现通识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论文通过对宁波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现状的分析,指出当前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我国大学通识教育中,存在目标不明确,课程无标准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汕头大学核心课程改革以培养现代社会公民素质为目标,制定明确的课程标准,强调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引导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识教育视野下,大学生实际综合素质较差、重专业教育而轻通识教育、通识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改善等问题的存在,使得专业教育思想指引下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面临人才培养理念落后、通识教育课程缺乏特色等现状。在此情况下,高校树立通识教育人才培养的理念,明确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核心要素,开设中国历史文化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打造符合学生需求的校园文化品牌,完善丰富多彩的研学旅行计划,是提高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修养和科学素质。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内在要求,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向。高职高专实施通识教育的策略主要包括树立全新通识教育理念、确保通识教育应有地位、强化通识课程科学设置、创新通识课程教学模式、变革通识教育测评体系、提升通识教育教学效率等。  相似文献   

6.
目前,地方财经类院校的商科类专业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具有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比重较大、必修课的构成趋同、选修课的构成和修读方式趋向多样化的特点,存在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自主设置权过窄、特色发挥不足,学生选课的自由度过小,与商科人才综合素养培养的吻合度不够、通识教育课程的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需结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商科人才的素质、学校的特色和传统,进一步优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强化通识教育课程实施的保障等来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物理教育对人才综合素质形成的必要性。论证了大学物理课程是非物理专业理工类学生的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而包括物理教育的自然科学方面的通识课程也是文科类学生的必修课程。同时我们也认为现有课程的架构及内容必须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使学生成为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通识教育是培养学生掌握生活常识和文化常识,以适应现实生活需要的必备的知识及修养的教育。通识教育强调人的均衡发展、全面和谐发展。高职院校应通过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推行通识教育,通过校园文化影响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推行通识教育,为社会培养具有健全人格、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的合格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文化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各大学纷纷加强通识教育课程的改革.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中,首先应树立正确的课程设置理念,根据学生兴趣和学程实际设置课程,建立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改革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通识教育课程教师的素质.  相似文献   

10.
通识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人的普遍知识、发展人的心智、培养人的社会适应性的教育.通识教育课程是承担通识教育,实现通识教育理念和目标的课程.当前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存在课程缺乏整体规划、课程结构欠合理、课程实施方式陈旧、课程教学效果不佳、课程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高校应从科学整体规划、加强内涵建设、健全课程管理机制、重视对学生的引导与管理等方面采取改革措施,确保通识教育课程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1.
黄成  郑志群  王亚希 《文教资料》2010,(24):192-194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通识教育类课程作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桥梁引起了各类高校的重视。本文针对高校通识教育类课程教学的现状,根据通识教育类课程的特点提出通识教育类课程的分层递进教学模式,以期对高校通识类课程教学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理学院是美国本科教育的楷模,其通识教育课程模式主要有知识分布模式、能力导向模式和综合要求模式。文章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三种模式的共同点是都十分重视能力培养和包含跨学科的课程。我国高校应该借鉴综合要求模式,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统一设计通识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3.
通识教育课程(简称通识课程)是指根据通识教育目的和所要达到的目标而专门设计的课业及其进程的总称,是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针对工科院校非理工专业的学生基础、兴趣以及理工类通识课的跨越式目的要求,通过"生活中的材料科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课程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管理方式、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性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跨学科类通识课的教学质量,切实达到通识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多学科、跨学科的知识,在于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广阔视野和完整人格全面发展的"有教养"的人。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都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师范院校通识教育的普遍缺失已成为影响师范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正确认识通识教育的内涵,制定全面的通识教育体系,加强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提升师范院校的师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多学科、跨学科的知识,把学生培养成有全面知识、广阔视野和完整人格的"有教养"的人。现代科学的快速发展和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都对未来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我国高师院校通识教育的缺失已成为影响教师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正确认识通识教育的哲学内涵,制定全面的通识教育计划,加强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提高高师院校师资队伍质量等途径,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高师院校的师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中出现的问题,反映出高校在通识教育中的不足或缺乏。各高校应采取对策,调整课程设置,加大通识教育的力度,增加通识课程。培养出专业精、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毕业生,以适应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跨学科综合型通识课程的教学理念与内容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当前通识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跨学科综合型通识课程将成为现代大学实施通识教育、培养合格公民的有力途径。跨学科综合型通识课程的教学必须推行注重基础性问题的补救、人性和全面素质教育、科学思维方法教育的理念,课程组织要强调内容的跨学科或超学科性、知识体系的整体化和综合化,并体现科学人文观。强化学生学习独立性、创造性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倪肠 《高教研究》2007,23(4):22-26
通识教育既是大学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全人”的培养模式。大学英语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其学科性质、教学目标以及教育内容决定了它是一门易于承担通识教育的课程,在实施通识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介绍通识教育理念和通识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英语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及教学评估等方面的改革是如何体现通识教育理念的,进而提出未来发展思考。  相似文献   

19.
隐性课程是实现大学通识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它在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显性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物质情境和文化情境两大部分内容对大学通识教育隐性课程进行设计,构建大学通识教育隐性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向纵深层次发展,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开始重视并实施通识教育,把改革通识教育课程作为改善和提高课程体系整体水平的重要途径。但目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变成纯语言技能的工具型培训,这反映了当前的英语教学工作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本文在通识教育的视角下,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师资培养、考核体系等方面审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通识教育理念贯穿于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参与国际性竞争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