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8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WTO与大学通识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入世”将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素质等方面影响重大。为了迎接“入世”的挑战,应从进行广泛的化教育;重视外语学习和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等五个方面加强大学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2.
人们传统的观点将高等职业教育定义为公共物品,并依据此理论建立了现行高等职业教育收费体系,导致我国高职院校普遍的财政困难。本文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从俱乐部物品、人力资本产权角度分析论证高等职业教育私人付费的必然性,从而为解决高职教育收费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选取美国哈佛大学“外国文化领域”通识课程《中国日常文化与生活》与国内某大学“历史文化领域”通识课程《美国历史与文化》进行比较,分析了这两门通识课程在教学设计方面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提出改进我国大学“历史文化领域”通识课程教学设计的建议:聘请外籍教师合作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毅力;加大对多学科综合的通识课程的开发;调整相关通识课程的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改进相关通识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及考核方法等.  相似文献   
4.
梅贻琦的通识教育观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梅贻琦的通识教育现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如他关于通识教育对人生的作用及在大学中的地位的论述;他指出的近代中国大学教育的一大通病——通识教育不足;他提出的实施通识教育的途径等。并从中得出几点启示:进一步加强对大学通识教育目的、地位的认识,加强对大学通识教育现状的了解,开辟多种通识教育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5.
从法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和教育学等不同学科的基本原理出发,系统分析高等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可见:将博士生的部分受教育成本转嫁到教师肩上,缺乏理性基础。因此,必须改革目前的博士生培养制度,让教师全身心投入到博士生的培养工作中去,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大学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指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系统和可操作的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是:评价目标——通识课程教学目标对通识教育三大目标的支持程度,教学内容是否符合上述三大教学目标,教学形式与方法是否有利于实现上述三大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上述三大教学目标;评价对象——教师和学生;评价方法——档案袋评价法、课程嵌入式评价法、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等;评价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多元化办学格局之我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通过对当今世界科技、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发展变化的分析,指出高等教育多元化的办学格局是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章最后提出了实现高等教育办学格局多元化的途径,对于当前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概述《刑法学》的学习重点冯惠敏刑法学是研究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和刑罚的科学,它是法学中的一个重要部门,同时也是自学考试法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刑法学内容繁多,考生通过考试有一定难度,本文以《刑法学自学考试大纲》和自学考试教材《刑法学》为依据,并结合近几...  相似文献   
9.
大学普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学普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冯惠敏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较为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却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近几年来,许多高校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为由,急功近利地争设短线专业和实用学科,致使基础学科和人文教育进一步削弱。其结果,导致相当...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推进,高等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也随之发生转变。其中,大学生在高等学校的受教育权将更为凸显,其法律主体地位也会逐步发生变化。由此而导致的大学生与高校之间的法律争议也将增多,为此,需要建立一个相应的解决机制,公正、高效地解决大学生与高校之间的法律争议问题。本文从建立和完善大学生与高校间法律争议解决机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设立大学生与高校之间法律争议解决的受理机构、创建案例数据库、选拔和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等四个方面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大学生与高校法律争议解决机制建立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