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新闻散文化是报纸宣传报道创新的一个热点,是新闻写作的趋势和潮流。新闻在坚持真实性、时效性的基础上传播信息、追求适当的散文化写作,不仅改变了从前报纸的枯燥无味,使新闻作品变得生动鲜活、文采清新、意境深邃,还使新闻宣传报道的作用和价值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和实现,大大增强了新闻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2.
田小波 《新闻世界》2012,(7):272-273
意境既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又是中国艺术的一种独特品格。追求新闻意境美是新闻作品的高级形态。新闻意境的实现,新闻工作者除了需要一定的语言创造艺术和新闻写作方法之外,更需要新闻作者具有的主观精神状态和审美心胸。  相似文献   

3.
从本篇起,我们着重讨论古典诗歌对新闻写作的借鉴。不过这种借鉴不同于前述两种体裁类比式的借鉴,因为新闻作品一般不包括诗歌这种体裁。古典诗歌对新闻写作的借鉴作用,主要表现在新闻美学方面,包括新闻作品的内容美、意境美、情操美、语言美、标题美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4.
新闻写作文学化手法是指在新闻写作中借助文学写作中生动形象的叙述和技巧,从而增强新闻的可渎性,使新闻作品既有报道性,又具有文学性、审美性。它包括新闻写作故事化、散文化、细节化等。  相似文献   

5.
1981年前后,穆青同志提出,新闻写作要打破新华体那种比较呆板、比较枯燥的方式,要用一种新闻散文化的方式来表现。 新闻作品散文化,或者说使用散文写作的某些手法写作新闻作品,不仅可以把新闻写活,更重要的是这样写,可以把新闻事件中的新闻价值充分体现出来,从而达到所期望的效果。而这一点,正是新闻走向散文化的原因所在。那么,"新闻散文化"或"散文式新闻"都具有哪些特点,如何把握呢?  相似文献   

6.
陈燕侠 《传媒》2015,(2):77-78
“新闻诗学”,即运用文学特别是诗歌艺术美化新闻作品,将美学、文学、诗学的理念与新闻事实融合,实现新闻报道信息和审美的双重价值.记者运用诗化艺术创造新闻的意境美、塑造新闻的形象美、营造新闻的气韵美,孕育了真与美兼具的“新闻诗”.  相似文献   

7.
历史进入新时期,新闻创作也进入多元互补的时代,它表现为各种文体间的交叉渗透,即各种文体都在向自身以外的品种吸收新的艺术元素,新鲜血液而完成自身的蜕变,其中散对新闻创作的影响尤为强烈,散文倾倾向正在成为新时期新闻写作的一个潮流,在这个潮流中,报纸副刊充当了“排头兵”和“试验田”的角色,新闻作品散文化,或者说作用散文写作的某些手法写作新闻作品,不仅可以把新闻写活,更重要的是这样写,可以把新闻事件中的新闻价值充分体现出来,从而达到记者期望达到的社会效果。而这一点,正是新闻界提倡新闻作品散文化的目的所在,纵观其表现手法,大致有三:要用生动的形象说话,要注意运用细节描写,要有自由活泼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李明文 《军事记者》2004,(11):30-30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体现了一种美。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清代王国维是“意境论”的集大成,他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又云:“何以谓之有意境?日: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出其口。”通俗地说.情与景会,意与象通.如诗如画,真情感人。任何体都不拒绝意境的产生,意境是高层次审美的体现。新闻意境,是记、编辑审美创作的成果,是传播写人、写景和叙事时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融合的产物,具体指新闻作品中有着丰富蕴涵和情景相谐的画面。  相似文献   

9.
胡海林 《新闻窗》2007,(1):21-22
“新闻写作散文化”一直是新闻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目前新闻写作实践中的一个潮流。新闻报道借助散文笔法,使新闻作品以鲜活的面孔呈现在读者面前,日益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和欢迎,并展示出这一报道方式的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我所说的散文是现代散文理论所指的狭义散文,即属于文学范畴的抒情叙事散文;我所指的新闻,是指一切形式的文字新闻,主要指消息和通讯。所谓新闻的散文美,就是说新闻作品具有散文的素质。散文是文苑中一朵精致的花,有着独特的美学旨趣、审美标准和写作时必须遵循的美的规律,譬如诗的意境、形散神聚的结构,素雅的语言风格等等,下面试加以申述。一、意境美  相似文献   

11.
美感,是许多领域都在探寻的课题。新闻作品要争取更多的读者,就要着力表现出美感,使读者赏心悦目。一谈到新闻作品的美感,就自然要提到真实美、立意美、结构美、主题美等。这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但从新闻导语的语言艺术来说,意境美、形象美、动态美、情景美、风趣美等就显得突出了。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语言表达是写作活动的最终归宿。导语中如果以优美的语言作向导,就能把读者引向优美的境界中去。一、导语中的意境美。所谓意境美,就是指作者思想感情的“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境”相契合,而形成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导语中创造意  相似文献   

12.
新闻写作的审美活动是十分复杂的。新闻作品是按美的规律感人心,施教化,致实用,有益于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新闻写作当然也必然遵循美的规律,从审美意识到审美创造,从新闻的内容到形式,都渗透着作者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和审美习惯。整个新闻活动都联系、贯穿着一系列复杂的审美活动。因而,十分有必要研究新闻写作过程中的一系列美学范畴。 一、新闻的真实美 (一)内容的真实美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真实美是新闻的力量和价值所在。新闻只有具备了真实美,才会有强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一些新闻行业的老记者,在新闻界业务尚未得到改进的时候,就有了新闻采写的散文化思想,并且将这种思想延续到了今天。我们都知道,散文的写作原则,内容是散的,但是文章中心是统一的,新闻采写的散文化也要遵从这一理论,将新闻素材整合起来,使文字内容表述优美,具有很强的阅读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三、古典诗词名句进入新闻作品的美学价值中国古典诗词闪烁着美的光辉,用它来作新闻标题,或充当其他新闻要素,既可以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又可以增强新闻的审美情趣和宣传效果,使读者得到一种美的熏陶和享受.古典诗词名句用于新闻写作,可产生多种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所谓意境。就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现代汉语辞典》)。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美学原理》杨辛、甘霖著)。著名记者白夜说:“意境也是新闻范畴里的概念,特别是报告文学,人物特写中非涉及不可。当然,短短的新闻也可以给读者一种意境”(《新闻战线》1982年第7期)。意境作为审美特征,是衡量艺术美的一个标准。为什么?意境具有生动的形象;意境中饱含艺术家的情感;意境中包含了精湛的艺术技巧;意境中的含蓄能唤起欣赏者的想象。一切文章都是文字的艺术;探寻新闻色彩美的意境,是新闻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一般讲来,色彩的感觉是美感的最普及的形式”(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意境是美学思  相似文献   

16.
新闻的意境     
新闻的意境是新闻的美学范畴。通常意境是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一般而言,意境只是文学作品诗歌和散文中十分看重的东西,在一些新闻论著中虽然有人谈到过意境,但总是担心它与客观的事实相违背。其实,新闻的意境是新闻写作中的一种境界,是值得优秀的新闻人去追求的一个新天地。  相似文献   

17.
军事新闻的写作模式有利于提高写作效率,但如果拘泥于这些模式,它就会变成令人生厌的桎梏,军事新闻就会变得死板僵化。而散文化写作却能给军事新闻注入一股清新明快之风,但要注意散文化的度。军事新闻写作模式化的表现纵观军队报纸,当前部分军事新闻在写作上的模式化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8.
“新闻写作散文化”一直是新闻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目前新闻写作实践中的一个潮流。新闻报道借助散文笔法,使新闻作品以鲜活的面孔呈现在读者面前,日益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和欢迎,并展示出这一报道方式的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王振江 《东南传播》2016,(5):154-156
"意境",在中国传统美学概念中是对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而广播新闻的"意境",则是广播新闻实践的一种高级境界,体现广播新闻在追求统一性、典型性、艺术性的道路上,用美学手法完成对新闻事件的挖掘、审美的感悟和文化的传播。因此,把握意境的得体程度,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广播新闻及作品的完美程度。  相似文献   

20.
新闻编辑中的艺术美学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非寒 《今传媒》2011,(6):143-144
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创造美、热爱美的天性。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在任何事物上都体现着;我们人类所取得的一切文明成果,我们的审美心理无一不得到升华。新闻活动也是我们人类的一项审美创造活动,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审美描述大都也是通过新闻作品来进行展现的。而作为研究人类审美实践的美学,应研究新闻编辑中的美学,从而建构新闻编辑中的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