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往既是人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从教育的立场上看,家长希望孩子能与他人交往,并希望孩子有较强的交往能力,不愿看到孩子没有同伴,也不愿意孩子孤独,教师更希望每个幼儿都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尤其在倡导探索型主题教育的今天,我们不再仅仅关注幼儿的智力发展,而更加关注幼儿综合性的协作能力的发展,使幼儿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如何在主题活动中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相似文献   

2.
3~6岁的幼儿是处在与周围人群关系形成和发展的非常时期,我们应当鼓励幼儿与小伙伴交往,让“孩子教育孩子”、“孩子影响孩子”,使他们在相互交往中获得社会生活的经验,学会怎样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超常发展,到将来完成自己没有实现的心愿,成为有才能的人。一些人也无根据地任意夸大其词,说孩子的接受能力如何如何的惊人,忽视了幼儿的认知规律,把幼儿当成“小大人”,将小学内容下放至幼儿园,盲目实施“超前教育”,结果事与愿违,适得其反,使幼儿产生厌学心理,对数学失去了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幼儿是一个活生生的独立发展中的人,理解孩子的童心世界,满足其求知、求乐、求成功的需要,让幼儿在自由、主动的活动中得到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幼儿的品德教育,一定要把握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教育方法要针对幼儿特点,在幼儿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注意点滴渗透、潜移默化。  相似文献   

5.
林珠娜 《广西教育》2004,(10A):34-34
目前幼儿社会性教育已受到广泛的重视,因为幼儿时期的交往能促进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在社会性交往的过程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交往方式,通过交往,能使幼儿了解和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因此,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提高人才素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幼儿家长的教育能力是指幼儿家长在一定教育观念的指导下,运用教育幼儿的科学知识,解决在家庭教育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机智、策略与技能技巧等综合,它直接关系到家庭教育的成败。对于幼儿的教育,家长不仅应具备教育幼儿的一般知识,而且应具备将教育的科学知识运用于教育实践,创造性地解决家庭教育中实际问题的多方面能力。家长的教育能力应包括了解孩子的能力、指导孩子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幼儿人文教育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幼儿人教育是通过人氛围的浸染,为其将来自身意义的实现与精神境界的提升打好基础的一种人性化、明化的教育。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人教育的缺失.应在幼儿互动、师生互动、家长与孩子的共同生活以及大众媒体和社区环境中体现人教育。  相似文献   

8.
唐玉芹 《中学生电脑》2011,(1):29-29,31
在教育工作中,老师需要有一颗博大的爱心——“以幼儿为本”。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尊重每一位幼儿,与幼儿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幼儿才会对老师产生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9.
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孩子探究和学习的特点是我们教育活动构成的依据,教育应从孩子的兴趣、需要和原有水平出发,不断调整和生成与教育目标相适宜的教育内容,从而促成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原有水平与教育目标的结合,最大限度的实现幼儿主动的、合乎教育目的的发展。为此,教师要通过提供幼儿探究的材料、环境及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为幼儿创造自主探究学习的条件,促使幼儿的主动建构。  相似文献   

10.
你常给孩子讲故事吗如果你想让孩子聪明伶俐、性格好品德好,那就多给孩子讲故事吧因为好的故事会告诉孩子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应当爱,什么应当憎,什么是应当做的,什么是不应当做的……故事,像五彩缤纷的贝壳,一步步地把幼儿引向文学的海洋。在给孩子讲故事的过程中,还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幼儿的智力。可是,有不少父母却忽视了这种好的教育方法。我对学前班里的50名孩子进行过调查,父母经常给孩子讲故事的只有6人,偶尔讲故事的有10人,所有这些只占全班幼儿的32%,…  相似文献   

11.
《教育现代化》2005,(6):F002-F002
鹿苑幼儿园地处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镇鹿苑街道中心地区,远远望去,粉瓦绿墙,犹如一座童话中的宫殿。该园占地10多亩,建筑面积4800多平方米,环境优美,设备设施一应俱全。该园开设了教学班14个,在园幼儿480多人,教职工4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75%,本科学历4人,本科在读2人,市骨干教师比例占在职在编教师的22.2%,是市一类幼儿园,全国教育学会十五课题实验园。全体教职工认真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教育法律法规,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宗旨,发扬“团结、求实、创新、奉献”的精神,不断提高服务于幼儿、服务于家长、  相似文献   

12.
在“通过合作改善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中,我们打破传统的合作教育模式,凸现人关怀,张扬个性,提倡师生交往的民主化,设计各种开放性的活动,通过对话帮助幼儿学会合作的方法,改善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并及时表扬、鼓励幼儿的合作行为,让孩子体验到合作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13.
幼教博览     
孙智正德国重视幼儿“善良教育”据《中国妇女报》载,德国深刻反思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格外重视幼儿善良品质的培养。爱护小动物是许多德国幼儿接受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课。不少德国家庭都特意为孩子喂养小动物,让孩子在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的生命。同情和宽容待人也是德国人对幼儿进行“善良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在成人社会的倡导鼓励下,助人为乐在孩子中间早已蔚然成风,主动为同学排忧解难、理解和宽容他人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育儿不要被专家左右据《青年参考》载,日前,英国一些社会学家向年轻的父母们呼…  相似文献   

14.
王瑞 《成才之路》2014,(7):32-32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长的希望。在当下许多家庭是独生子女的情况下,幼儿安全怎样强调都不为过。幼儿园只有在安全前提下,才能去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应进入幼儿园教育课程体系,让家长、教师共同努力,使幼儿获得一个更高层次、更大意义上的保护意识。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能力之一,可以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和安全,让孩子健康成长。从孩子幼年时起,家长就应该加强对他们的自我保护教育,提高孩子  相似文献   

15.
张小永 《山东教育》2004,(23):66-67
在幼儿期,凡是幼儿生存、生活的地方,都是对幼儿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地方,也是教育幼儿的地方,而家长和老师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因此,幼儿园教育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幼儿教育,相对于其他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家庭对幼儿的成长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主要是在家庭和幼儿园进行的,家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的人将面临日趋反复的世界,这就需要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当今社会对人的培养已从重视“智力开发”转变为重视“体积建构”即“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该如何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新一代幼儿呢?瑞吉欧的教育理念给我们教育注入了全新的血液:1、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需要。2、理解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一百”。3、调节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  相似文献   

17.
<正>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引领,幼儿园教学方式的优化,家园共育目标的统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来实现。生活自理能力是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在一天当中学习如何照顾自己,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一项至关重要的生活技能。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能促进幼儿的责任心、自信心和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幼儿一生发展奠定坚实之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是以孩子的需求为导向,精心设计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课程,以唤醒孩子的学习热情,并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作为幼儿教师,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幼儿成长档案是以对幼儿发展水平进行整体评估,依据幼儿现阶段发展现状分析提出预期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引导和帮助,促进其发展等过程为轨迹而形成的资料。幼儿成长档案主要体现了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的价值取向,档案在运用过程中对幼儿的发展是一种影响、一种帮助、一种支持。它面向每个孩子,所以,其设置的真正教育意义就是能把对每个幼儿的教育落到其个性化实处,使教育更有针对性。我园确立以幼儿成长档案为研究课题,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1.建立幼儿成长档案是教育的本质所在。教育是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  相似文献   

19.
徐洋 《黑河教育》2013,(6):81-81
家庭是幼儿品德培养的摇篮,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作为家长应掌握科学、合理的思想教育方法,摒弃不当的教育方法。用文明、民主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孩子,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20.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了家长的呵护,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如何去关心别人,体会不到与人分享的快乐,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而新《纲要》把让孩子学习分享明确列入各领域的教育内容中。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和分享行为,可以健全幼儿人格,促进幼儿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