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不约而同地通过民间评选或立法程序选定了国树、国花、国鸟、国石。这既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也推动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绿色文化的发展。我国,近年来虽时有相关动议和呼声产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时至今日仍是世界上惟一一个在这方面尚处空白的大国。  相似文献   

2.
西安,古称长安,历史上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建都于此,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笔者从中国历史上最兴盛的朝代把都城建在西安的原因,中国历史上在西安建都的朝代及其城址变迁与历史遗存、周秦汉唐帝王陵墓、汉唐长安与丝绸之路四个方面全面论述了这座帝王之都的独特风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古都西安是一座无与伦比的文物宝库,是一幅内涵丰富、千姿百态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不受其他地域的民族文化的影响。汉语言文化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始终在吸收和引进外来文化来丰富和提高自己。如今,全球化浪潮加速了世界范围内文化互动与语言交流。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广泛吸收优质文化元素,从而成功建构保持了本民族文化特征的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的发展经历着一种全球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主观目的,既促使了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也引起了文化焦虑。无可否认的是,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或减轻这种文化焦虑。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重新阐释使其获得新生,是传统文化在社会转型期进行现代化转化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本刊特约请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转型期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05C003Z)课题组成员,撰写了此组笔谈,希望有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1996年日本的"聋文化宣言",乃是一篇对聋人进行重新界定的战斗檄文,它宣称"残疾人"云云,只不过是听人给聋人贴上的标签。聋人并没有把自己看做是残疾人,失去听力本身并不必然意味着痛苦,痛苦更可能来自生活在听人世界与听人相处过程中所受到的种种歧视和偏见,以及基于这些歧视和偏见之上的一厢情愿的意志强加。聋人的世界本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聋人与听人语言不同、文化不同,问题的本质不在生理的缺陷而在文化的差异。在把聋人的世界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之意义上来谈论聋教育,教育社会学为分析权力政治、社会不平等、文化再生产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文化、教育、职业和劳动这四个概念,以及表达它们的汉字反映了劳动组织所植根的社会历史背景。因此,在汉语语境中对这几个概念进行语源学分析,了解其特定结构和形成过程,把握其蕴涵的精神实质,对于准确理解就业管理、职业世界和职业教育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美、法、韩为代表的世界主要政治力量都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都将实现和发展国家文化利益提升到了战略的高度,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这三个国家的文化国防战略体系日臻成熟和完善,且都较好地实现了本国的文化利益的拓展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他们在文化政策、文化产业、国际文化贸易等方面的做法可以为我国文化国防战略的实施提供参照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儿童文化是儿童这一群体特有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意识方式的集合,体现着儿童独特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儿童文化和成人文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儿童文化需要成人文化的关怀与养育,成人文化也需要儿童文化的拯救与唤醒。儿童文化的精神特质是丰富而又生动的,总体而言,具有原始的整体性、无畏的体验性、创造的游戏性以及审美的艺术性等精神特...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深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思想、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中国共产党思想智慧、把握国内外文化发展形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这一思想内蕴文化战略地位、文化内在意涵、文化构建路径等,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及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重大文化课题,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为新时代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行动指南,为推动世界文明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前后,儒学、汉字、中医,先后不同程度地受到非议与打击。废弃孔家店,是清朝在没有看清世界也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匆忙作出的偏颇决定。这一偏颇、激进、狭隘的重物学、鄙人学的"革命"传统,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作为重要一支一直发展下去,甚至达到了意识形态化的极端地步,导致人文学领域遭受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的空前绝后的重大灾难。学分自然学和人文学,在自然学领域改革传统教育,全面向西方学习是应该的;但在人文学领域,既要向西方学习,也要继承自己的历史传统和学问。盲目否定自身的人文学传统,是自断臂膀、自残大脑的低级愚蠢行为,不符合对人文学的确当认识。"科教兴国",只能是狭义上的兴国,不能代替文化上的传承和创新。只有在文化上既传承且创新,才能真正既走得稳又走得远。人是人,人不是物,人文学是人的思维,在人文学领域失去"人的思维"这一根本,只能成为无头无脑的"莽汉",洋务运动的失败即为前例。只有人文学这一根本重新确立起来,中华民族"拨乱反正,步入正轨"这一时代性的任务,方能算实现和完成。  相似文献   

11.
年轻这是一个让人兴奋而又独特的时代。2012年,世界上市值最大的公司Apple才成立36年,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才成立14年,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维基百科才成立11年,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才成立8年。这也就意味着,这些伟大的公司竟然都没有工龄超过40年的员工,甚至很多公司都没有工龄20年的员  相似文献   

12.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到现在并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表意文字,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通过对五谷、六畜及农业生产工具所属代表性汉字的分析,可以远望到我国古代农业文明。  相似文献   

13.
陈书录 《江苏高教》2001,(6):121-121
今天 ,面对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剧烈竞争 ,面对着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 ,面对着小康社会并向现代化社会前进中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高等学校如何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创造性人才 ,如何对青年学生进行中国文化的教育 ,最根本的一个方面是在文化教育中坚持特色化与先进性。中国文化的特色 ,是与世界上各种文化相比较而显示出来的。世界上曾有过如星汉灿烂的古老文化 ,如巴比伦文化 ,古埃及文化 ,古印度文化 ,古希腊、罗马文化等 ,可有的早已灭绝 ,有的遭到破坏或摧残 ,有的出现了大断层而失去光泽 ,惟有渊远流…  相似文献   

14.
韩麦尔满怀深情地告诉他的学生:法兰西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这是都德《最后一课》中的一个片断,从这个特写镜头里,我们看到了这位爱国者对自己民族的无比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深刻眷恋,它让我们每个人为之震撼。仔细想想,我们的母语又何尝不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呢,它积淀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人文价值,在这种语言文化的熏陶下,出现了历史上灿若星河的文学家、思想家,而且产生了诸如孟子、李白、鲁迅等世界级大师,这令我们每位炎黄  相似文献   

15.
当代阿拉伯和中东问题是世界安全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阿拉伯人的心态及其发展与全球政治局势有着紧密的联系。阿拉伯世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这把双刃剑框住了阿拉伯人的发展,过度的"尊古"心理使阿拉伯人不能理性看待其他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加之西方世界在某些政治问题处理上的不公,阿拉伯人对西方文明、其他宗教以及全球化持以排斥乃至仇视的态度。这对阿拉伯国家的发展和世界的和平产生了不良影响。本文分析了当代阿拉伯世界的现状,并就阿拉伯人的心态做了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16.
我十分喜欢红、黄、蓝这三种颜色,由它们我联想到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这是因为这三种原色,它们可以调出世界上任何一种颜色,而我们的生活如同三原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反文化现象是指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出现并与世界一流大学倡导、追求与弘扬的真善美文化相悖的畸形与异化的文化现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反文化现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不是抽象的存在,而是具体的、现实的,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价值扭曲、文化阙如、学术浮夸以及人本虚置。愈演愈烈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反文化现象,已对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理念、价值坚守与文化担当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与严重的危害。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反文化现象的产生与蔓延,是建设的数字化、管理的行政化、目的的悬置化以及学术的资本化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想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必须进行文化改造,要保持坚定战略定力、坚持立德树人使命、积极探索中国道路以及提升大学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8.
台湾的中学世界史教学侧重于从文化史的角度来教授世界史,编著和使用的教科书共有三种,即《国民中学世界史》、《世界文化历史篇》和《世界文化史》,分别使用于“国民中学”(即初中)三年级、高中二年级和高中三年级。这三种教科书的基本观点与论述史实都是大致相同的,均突出“欧洲中心论”,在体例上属于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体系”,但在结构、表述和深度等方面则不相同,表现为内容上的细化和理论上的深入。本文评介的台湾现行高中教材《世界文化历史篇》(上、下册)犤1犦,在三者中具有内容上承上启下和理论上逐步深入的作用,它…  相似文献   

19.
无论赞成抑或反对,全球化已经成为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基本文化语境。肇源自西方的全球化虽然在本来含义上隐含着帝国主义的文化霸权,却又实际上刺激了保卫、复兴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热情,而多元文化间的对话与融构才是世界文化发展的走向。这一文化语境的澄明,使得作为本土文化的中国思想世界的重建,  相似文献   

20.
审美精神和救赎精神一直被分别归属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精神传统,中国文人大都在遭遇现实黑暗与坎坷之后,选择避世求安;而西方诗人则冒着上帝死了的信仰危机也要把世界翻空藤遍,以求人生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中西方诗人看待人生与世界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