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代性的发展经历着一种全球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主观目的,既促使了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也引起了文化焦虑。无可否认的是,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或减轻这种文化焦虑。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重新阐释使其获得新生,是传统文化在社会转型期进行现代化转化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本刊特约请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转型期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05C003Z)课题组成员,撰写了此组笔谈,希望有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中国社会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性正在遭受蚕食消解。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革命性和建设性的辩证关系,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3.
中国礼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其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社会主体间具有等级性的和谐相处原则,囊括社会生活宽广领域的高度权威性,家国同体下的国、家本位原则。在新旧文化的转型期,应理性批判传统礼文化等级性、高权威性和宽领域等的局限性,吸收其和谐观、伦理教育观、集体主义观等积极因素,发展和丰富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礼的新内涵,使传统礼文化成为具有现代价值的道德规范。以此准确把握传统礼文化的发展趋势,实现其在当代社会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4.
5.
按照康德的逻辑轨道,形而上学是以理念总和为研究对象的。而当时的形而上学玩弄的是虚假的辩证,用只能使用在经验对象的理智来论证用纯粹理性才能论证清楚的问题,结果出现了普遍的“二律背反”。康德认为要使形而上学成为可能,只能通过理性的批判使形而上学成为先天综合判断。康德的错误在于忘记了思维的自我是不能脱离于经验的,不知道形而上学是不能用科学来要求的。  相似文献   
6.
7.
随着我国经济制度改革的深入,如何讲授资本剥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最大的挑战。本文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揭示了剥削内容和形式在人类社会中的进步过程和当前中国存在资本剥削的历史正当性,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我们对剥削的否定已经由经济制度的安排转向道义的谴责,对剥削的批判也由批判资本剥削劳动转向批判资本对自然的掠夺。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转型与社会阶层固化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决定其转变的主要因素则是社会环境中阶层固化的日益严重与市场机制提供的公平渠道。通过对川渝地区大学生的调研,发现社会阶层固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顺利就业,而市场转型提供的相应渠道又从一定层面上为自身人力资本高的大学生提供了机会,缓解了总体就业的压力。两种主要因素互相影响,构成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的动力机制,发挥着潜在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题为《马克思的剥削范畴:现代观点》一文的分析,指出其试图用生产要素贡献论解读剩余价值分配论,必然对马克思剥削理论缺乏全面而准确的理解,因而不是丰富而是将终结马克思的资本剥削理论。马克思的资本剥削理论在当前中国存在着暂时性的时代不适应性问题,所以对剥削的批判正悄然地经历着由经济上的制度批判为主转向生态价值学上的道义批判为主,这是历史的选择,但马克思理论所展示的宏观逻辑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存在仍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10.
在探索中华文化的宝库、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积累的过程中,我们倍感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深刻思想足以供给当代社会发展的理论需求。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倾向于整体的、辩证的、和谐的思维特征,它就是建立在生机主义基础之上的和谐化辩证法。强调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方向是使事物之间趋向于相互依赖、相互生发的有机统一的和谐状态。基于现代社会发展的理论诉求,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模式必将在超越自己的过程中重放异彩。因此充分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一基本特征是构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