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头、棍棒能打碎我的骨头,但言语却永远也伤不到我。”这是一首古老的童谣。成年人教孩子这首儿歌是为了让孩子免受恶意的取笑或嘲弄的伤害,但孩子们从心底里知道这不是真的。他们知道别的孩子怎么想、怎么说他们对他们来说很重要。石头、棍棒只能造成一时的伤害,但是言语对人的伤害却可能是一辈子的事。孩子们从儿童变成少年,上了中学,他们还要继续遭受欺侮、骚扰以及言语暴力的伤害。全国儿童健康和人类发展协会在2001年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美国六年级至十年级的孩子中有三分之一一直遭受频繁而严重的欺侮,其中10%的孩子受到殴打,13%的…  相似文献   

2.
离异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有以下四种:一是粗暴。父母离异,孩子无人管。没有责任感的父母,一旦看到孩子学习退步,就对他们责骂加棍棒。孩子就对家产生了恐惧、反感和厌恶,甚至在外过夜、离家出走。二是放任。离异父母对子女只养不教,孩子不是觉得有冷漠感,就是觉得有无聊感,与家庭日益疏远。这时,外界一旦有人给他们“关怀”、“温暖”,他们就很容易“羊入虎穴”。三是简单。离异父母对子女生活学习无暇照顾,一味地限制孩子外出与人交往,与外界隔绝。然而孩子的心是关不住的,为了对付家长,他们学会了撒谎,找到了对付家长的…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家长在自己走过的人生历程中都留有许多遗憾,因此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但当父母尽其所能把一切条件都无私地提供给孩子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并没有知足,他们根本不能理解希望的沉重。在他们眼里这些都很正常,做爸爸、妈妈就应该这样。孩子们回报父母的是无止境地、加码地索取,比吃穿,讲虚荣,学习上遇到困难不克服,不愿吃苦,只图安逸,这让做父母的非常失望。耐心说教——不听,严厉训斥——没用,棍棒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应该是生理上、心理上的健康。我邻居有一对父母,平时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也算争气,学习成绩数一数二。可有一次为了一件小事,父母说了孩子一句,孩子却受不了父母的指责而离家出走。这件事对父母的打击很大,让他们感到困惑的是:他们用情感和全部的心廊培养起来的孩子有一天却突然让父母觉得那么陌生,那么敌对,那么可怕……为什么那么爱他们,孩子还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5.
肖燕平 《宁夏教育》2013,(7):156-156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愈大愈难与他们沟通。其实,父母如能不以强者的权威压制孩子,往往会使孩子表现出相对的友善。同时,“沉默”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可以避免冲突时的言语伤害,可以使你冷静下来重新去思考,这对维持亲子间的良好关系有一定的帮助。因此,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应掌握以下技巧,让孩子感受到绿色的希望。  相似文献   

6.
方兰 《考试周刊》2013,(15):179
<正>父母在与孩子的对话中,会经常使用安慰、鼓励或批评的语言,作为一个对孩子负责任的家长,需要把握住客观与理性这两条原则,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注意掌握表扬与建议的技巧。与孩子们说话不仅是门艺术,更是门科学。一句话可以引导孩子,让他们驶入人生正确的航线;一句话也可以误导孩子,让他们陷入沼泽。语言往往会带有很深的心理暗示作用,因为学前期的孩子愿意倾听与相信父母说的每一句话。一、表扬容易误导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父母爱和教育爱,但对父母来说,有两种不可取的、势必遭到失败的爱,这就是溺爱和粗暴的爱。首先谈谈父母爱中的溺爱。父母之爱是一种无私的,高尚的情感。他们把一切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可惜的是有些父母爱得不当,爱得过分。他们常常为自己的孩子每一言行击掌欢呼,笑逐颜开,但却从不考虑这是什么言行,会得到什么结果。常见有的父母在爷爷奶奶在场的情况下问孩子:“这么多好吃的东西给谁吃?”孩子答道:“给我吃。”对此有的父母并不介意,甚至还认为孩子“聪明”。这样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不会懂得在人与人的共同生活中有“可以”、  相似文献   

8.
张红艳 《师道》2010,(3):30-31
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孩子的心灵像未干的水泥,只字片语都会对他们有所影响,父母和老师所讲的话,哪怕是开玩笑的戏言,都会在他们的人生中留下严重的后果。”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的确,老师的一句话有时能够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为让个别谈心取得应有的实效,班主任应注意准确把握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做好个别谈心工作。  相似文献   

9.
高均 《家庭教育》2008,(7):21-21
俗话说:“好话一句,暖人一辈子;坏话一句,伤人一辈子。” 父母面对孩子,一句话,可能毁掉孩子的一生:一句话,也可能成就孩子的一生。不久前报载,一个孩子因为爸爸的一句话。孩子赌气出走,至今未归,父母终日寝食不安。四处寻找。这位父亲逢人便讲,他很后悔自己当时说过的那一句“狠话”。这足见一句话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不少父母都感觉跟孩子讲道理是非常难的一件事:父母说得天花乱坠,孩子这耳朵进,那耳朵出;一不留神,孩子还逮着个错,反吵父母半天。有些父母能与孩子说得眉飞色舞、热火朝天,有些父母却很少与孩子讨论什么。他们与孩子说话,往往说上个三五句,孩子不耐烦,父母也没词了。这些父母也很着急: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和孩子深入讨论呢?怎样让我们的亲子沟通更有趣呢?在下列方面好好体悟摸索,相信你们与孩子的心灵会越来越近,“越说越投机”不是什么难事。体会家庭游戏的魅力家庭游戏是使家庭成员达成美好沟通的桥梁。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游戏,他们需要在游…  相似文献   

11.
仲达 《家长》2013,(8):7-11
时下有一句流行的口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应着这句话,父母纷纷为孩子制订了各种学习计划、报培优班、上贵族校,忙得不亦乐乎。还有一句话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于是,无论自己怎样辛苦,父母都要想尽办法,为孩子做好一切超前教育,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2.
“我们真是不怎么管孩子”。这是一些学习等各方面都表现不错的孩子 的父母,在回答别人“怎么教育的孩子”的提问时常说的一句话。听起来似乎让人不相信。但这其中却自有他们的道理。  相似文献   

13.
一、构建家庭和谐家庭是社会的组成单位,一个家庭是整个社会的一个小分子。只有家庭和谐整个社会才能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才能成为可能。一些家庭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急功近利”,容不下孩子的缺点和错误,缺少兼容性,行为简单粗暴,相信“棍棒之下出人才”采取“封建家长制的管教方”失去个性、失去创造力、失去想象力,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在许多中国父母的眼中,那种精力旺盛、好动、好奇的孩子被划在“顽皮”之列,对他们更是要严加管教。例如:有一“顽皮”小孩常被父母打,到幼儿园后因一琐事打小班的学生,问他为何这样,他居…  相似文献   

14.
民间有句俗语:“不打不骂不成人,棍棒下面出好人。”“责打”是我国教育孩子用得最多的、公认的“有效方法”。然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经常责打孩子,不仅容易失手使孩子致伤、致残,甚至发生致死的悲剧,更多的是伤害了孩子的心理,造成难以纠正的心理偏差。  相似文献   

15.
做父母是需要学习的生儿育女,为人父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顺理成章的平常事。尽管这样,相信每一位父母都会把“爸爸”、“妈妈”看作一生最神圣不可替代的称号。新生的婴儿为父母带来了创造生命的巨大喜悦,也给他们带来了将幼小生命抚育成人的沉重而神圣的责任。●父母对子女的爱和照顾,是一种本能。没有谁不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愉快、成功。但是,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使为人父母者仅仅靠天性所赋予的爱去关心、照料下一代已远远不够。卢梭有一句名言:带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人类的父母与动物的父母有着本质的区…  相似文献   

16.
柳兵 《课外阅读》2011,(12):345-345
看到一篇文章说:现在的时代要求人们终生学习,但绝大多数人们却不喜欢学习。原因是在童年时受到了学习的伤害。也就是他们的父母,他们的老师,用传统的教育方法使他们受到了学习的伤害。现在是大人了,有了孩子,却还在在用同样的传统教育方法伤害孩子。仔细想来确有几分道理。也确实值得我们反思。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通过我个人的教学实践,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变。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都较弱,简单、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和人格,会给他们的心理留下阴影。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开动脑筋,尽量使批评和惩罚变得温柔、巧妙,让孩子愉快地接受,健康地成长。我曾以这样“惩罚”一位上课随便讲话的学生,我对这位不遵守课  相似文献   

18.
朱株 《湖南教育》2014,(12):58-59
“我们究竟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想要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让他感觉更糟?”——这是美国著名教育专家、心理专家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一书中质问所有家长和教师的一句话。现实中,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乖乖听自己的话,都会不自觉地强调父母多么正确且充满先见之明,而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这样的言行其实透露给了孩子一种信息:“你什么都不懂”“你千万不能自己行动”“小孩子总是错误和愚蠢的”……  相似文献   

19.
每次与家长交谈,他们都会这样问:“我的孩子近来怎么样?”如果反映的是孩子的优点,则皆大欢喜,感激之言也会随之而来,但如果我想说一点孩子的缺点,就得慎重考虑,弄不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遇上脾气急躁的父母,说不定还会让孩子受皮肉之苦。  相似文献   

20.
近日,班主任在班会上组织学生为父母做件简单的事情,让他们当面对父母说“声谢谢”。并从“说谢谢”开始,培养孩子感恩社会、老师和父母的感情。这个活动意义不同寻常。一个人的成长,特别是一个孩子,他的父母对他的付出是相当大的。但有的孩子将其视为理所当然,连说一声“谢谢”也不肯。有的孩子在校园里大手大脚地挥霍,全然忘记下岗父母的艰辛;有的子女有了工作和收入,却还向父母伸手,常“常啃老”“、吃妈”;有的子女虽然肯给父母钱用,却很少“回家看看”……“感恩教育”真不该缺失,因为只有知道感恩,才可能懂得回报。如果连一句“谢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