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乒乓球普修课是体育学院学生必修的课程。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利用考试这一特殊手段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快速、有效地掌握乒乓球基本理论知识是一个重要课题。笔者所在的小球教研室经过多年探索,利用电化教育方式进行乒乓球普修课考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和培养合格人才无疑具有积极的影响。1 乒乓球普修课电化考试片制作内容和特点1制作内容:乒乓球概述、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战术,比赛规则与裁判法,错误动作及其纠正方法。2制作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抽象与形象相结合;图文并茂,特技生动;打破传统,…  相似文献   

2.
山西大同大学御东校区2005级乒乓球普修课中随机抽取50名学生为样本,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在乒乓球普修课中应用成就目标定向理论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成就目标定向理论在乒乓球普修课教学中的应用对乒乓球技术和理论知识的掌握上优于对照班的学生。坚定了学生的信心,增强了他们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乒乓球普修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大学生乒乓球健身运动开展。通过多年的教学观察以及和同行交流,发现当前高校乒乓球普修课存在一些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特点和影响乒乓球普修课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些重要因素,并针对这些特点和因素提出了应对办法。  相似文献   

4.
摘要:为了提高乒乓球普修课教学质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实验法为主要方法,对运动训练专业普修学生和体育教育专业普修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多媒体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乒乓球普修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广西高校乒乓球普修课技术评价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西高校乒乓球普修课技术评价存在技术评价标准脱离班级教学实际、技术评价指标难以体现比赛能力、乒乓球课程教学指导思想发展滞后的问题,影响到乒乓球普修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通过提高击球有效性、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转变乒乓球课程评价思想,合理使用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加大体育教师理论培训力度等对策,为解决广西高校乒乓球普修课技术评价有效性缺失问题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雪峰 《精武》2013,(23):52-53
乒乓球教学是体育院校的重点课程之一,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本文以吉林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乒乓球普修课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蓉调查法,敖据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对乒乓球瞢修课进行研究分析,指出了当前乒乓球瞢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_鸯办法,希望为体育院校乒乓球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三明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学时与学分较以前有大幅下降,学生基本没有体操方面的基础,身体等专项素质方面较前几年有所下降,体操房场地偏差,器材陈旧,学生意见较大,约1/3的学生对体操普修课没有学习兴趣,体操普修课给学生的感觉是“技术动作多而难”,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以“讲解法和示范法”为主,教学评价采用“技术考试、理论考试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模式。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我院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和体操课程教学的改进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为新建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的建设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乒乓球     
G846.2,G807.44 9704774对乒乓球普修课“层次升降”分组教学的初步研究[刊,中,I]/程云峰,孟淑香//内蒙古体育科技.-1997.-10(3).-19-20,23(SML)乒乓球//普修课//教学法//分组教学//教改分组教学是体育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本文通过对哈尔滨体育学院两个年级学生的实验对比研究,对采用“层次升降”分组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对目前体育教学的改革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9.
对天津体育学院本科一、二学期篮球普修课考试卷及考试成绩的分析天津体育学院刘玉,朱越彤,陈金英一、考试内客效度分析我们按照篮球普修课教学大纲的规定,根据其考试目标及“双向细目表”,从考试内容范围、知识、能力、题型及评分标准,从《篮球普修课理论标准化试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体操理论知识要为体操教学实践服务这一问题,提出了体操普修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的思路,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层次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以体操普修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策略为自变量,学生的技能、技术、理论水平等为因变量进行实证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体操技能水平上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在理论水平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在技术水平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