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军事记者》2014,(3):F0003-F0003
朱金平简介 朱金平,解放军报社《军事记者》杂志主编。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军事部副主任.中国新闻工作者的最高荣誉奖——长江韬奋奖获得者。他从1982年开始军事新闻摄影.撰写出版的《军事新闻摄影论》,成为我国第一部军事摄影方面的教科书:出版的《风景中的哲理》一书,集摄影、文学、哲学于一体.分别在全国和全军获奖。2012年担任第22届中国新闻奖及第12届长江韬奋奖评委.2013年担任第23届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初评暨2012年度中国新闻摄影年赛评委.并主持了首届全国军事新闻摄影论坛。  相似文献   

2.
江山 《军事记者》2006,(1):55-56
《解放军报》被认为是军事新闻摄影发展走向的代表。它在军事新闻摄影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报刊进入图像化时代后,《解放军报》上新闻图片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是怎样的编辑观念促使了这种变化的产生?下将对此进行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数十年的摄影实践中.军事新闻摄影界的老前辈总结出的一系列军事新闻摄影理论,较好地指导了军事新闻摄影的实践.使军事新闻摄影在我军夺取革命战争胜利,以及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然而.不容否认的是.当今在军事新闻摄影领域还存在着拍摄题材陈旧重复、思维方式单一循环、手法技术老套呆板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军事记者》2004,(7):69-69
广州军区举办军事新闻摄影骨干培训班本刊讯张国锋报道:5月中旬,广州军区各大单位的19名军事新闻摄影干事聚集一堂,在李向群生前所在师接受为期10天的军事新闻摄影专业培训。这是广州军区近年来以组稿会形式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新闻摄影骨干培训班。培训期间,我军著名摄影家、《解放军报》和《解放军画报》资深记者乔天富、车夫老师应邀前来指导并进行了精彩的授课,广州军区《战士报》副社长赵中心进行了授课辅导。广州军区宣传部和战士报社联合组织的这次军事新闻摄影骨干培训,是以纪念建国55周年全国摄影大赛和全军第4届摄影艺术大赛…  相似文献   

5.
张雷 《军事记者》2012,(6):35-36
军事新闻摄影属于纪实摄影.它将新闻形象瞬间定格在一幅画面上。用一幅图片表现一个新闻事实.这就要求新闻摄影人能准确把握住军事新闻摄影的决定性瞬间。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军事联络部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于2011年12月12日在北京举行。这是我国成立的第一个全国性军事新闻摄影组织。今后每年将举办一届“军事新闻摄影”年赛.获奖作品直接参加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的三大赛事:“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初评、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及中国新闻摄影年赛。并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军事新闻摄影论坛.开展各种影展、影赛活动。以此推动和引导军事新闻摄影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7.
早期的军事新闻摄影实际上就是战争题材的摄影。主要是表现战场上发生的情况,保留战争史上的真实形象史料.反映战争的残酷、战士的勇敢、重大战役的场面等.给人们以灵魂的震撼,是较有影响的一类新闻摄影。现代的军事新闻摄影除此之外还包括和平时期的军事建设、军事演习、军事生活、军事成果等内容。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强经济建设的和平时期,军事新闻摄影不可能拍摄战争,其重要任务是  相似文献   

8.
朱金平 《军事记者》2005,(8):i0002-i0002
一幅摄影作品最成功的标志之一,就是画外语言和思想的丰富。它在让读赏心悦目的同时。给人许多思考和联想.让人奋进。而常跃拍摄的《势不可挡》,就是这样一幅难得的军事摄影佳作。  相似文献   

9.
《楚天都市报》市民生活化的定位特点,为新闻摄影发挥其独特优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与以往一些报纸新闻摄影风格相比,都市新闻摄影的可选题材更广泛,报道手法更多样。以下仅就《楚天都市报》新闻摄影取材、摄影观念以及新的图片报道形式等问题,略作探讨。一、把镜头更多地对准市民生活服务于办报方针和整体新闻报道的需要,是摄影记者基本的工作职责。从都市报的定位出发,摄影工作要搞好眼务。理所当然地要把采拍重点和摄影视觉更多地放在广大市民身  相似文献   

10.
《军事记者》2013,(11):I0001-I0001
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与解放军报社《军事记者》杂志联合主办、沈阳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协办的全国首届军事新闻摄影论坛.10月9日在吉林省吉林市成功举办。论坛围绕“全媒体时代军事新闻摄影的创新”这一主题.进行了论文交流,并请专家讲课,还参观了历届“华赛”获奖作品展览。沈阳军区联勤部驻吉林市某分部,对此次论坛的举办做了细致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1.
《军事记者》2011,(11):67-67
本刊讯 顾建、王薇报道:总装某基地为抓好新闻报道工作,今年初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地新闻报道工作的措施》,为新闻报道骨干订购了《军事新闻写作教程》《新闻写作技巧》《新闻摄影》等书刊,采取举办培训班、选送报道员到上级新闻单位学习.提高报道员新闻采写能力。今年以来,该基地报道员采写的稿件《打造信息化演兵场》《翱翔在无形的天宇》等稿件分别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军工报》刊发。  相似文献   

12.
侯磊 《军事记者》2013,(8):56-57
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知道.新闻理论上的每一点创新都来之不易。而长江韬奋奖获得者、解放军报社《军事记者》杂志主编朱金平,长久以来不断致力于新闻理论的研究与创新。先后出版过《新闻发现论》《新闻记者论》《新闻编辑论》《新闻典型论》《论突发事件报道》《军事新闻摄影论》与《舆论战》等多部实用新闻学方面的专著.发表过100多篇新闻学论文与新闻工作评论。尤其是他在新闻理论创新上的勇气与突破,令人敬仰。  相似文献   

13.
贾骥 《军事记者》2014,(5):50-51
随着新闻受众审美需求不断提高,军事新闻摄影作品在以真实性、新闻性为基础的同时,应积极探索摄影艺术美感的表达,以提高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使军事新闻摄影取得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让你的镜头“独具慧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耘 《军事记者》2008,(5):41-42
纵观世界摄影发展史,从1839年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术”到当代的数码电子摄影,每一次伟大的发现和创造,无不是创新的结晶。军事新闻摄影作为军事新闻宣传的一支“生力军”,在突出主旋律的同时,更加注重题材的多样化和表现形式的丰富性。在宣传以军事训练为中心, 提高战斗力,“一切为打赢”的同时,将新闻图片的思想性摆在了突出位置,大大拓宽了军事新闻摄影报道的视野,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军事新闻摄影工作者,建立起一支遍布全军的业务素质精、政治敏感高、实战能力强的新闻摄影队伍。他们在历届中国新闻奖、全国新闻摄影大赛中屡屡夺魁,显示了军事新闻摄影的魅力和实力。  相似文献   

15.
本报“军事科技新闻摄影”研讨会于2001年10月25日至28日召开,来自全军各大单位、武警总部以及部分基层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每位代表都事先准备了论文,在会上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就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军事科技新闻摄影工作广泛交流了意见,取得了满意的研讨成果。代表们反映,这次研讨会命题好,开得好,非常及时。这是目前军事新闻摄影的焦点问题,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以后每年召开一次这样的研讨会。大家认为,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飞速发展和军事实力的快速增强,部队武器装备日益现代化,科技练兵的…  相似文献   

16.
淬火砺兵     
《军事记者》2010,(7):F0003-F0003
李三红,1978年3月出生.1995年12月入伍。海南省三亚市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特约记者,广州军区政治部摄影干事,少校军衔。他先后发表摄影作品2000余幅。其中数十幅作品在军内外摄影比赛中获奖.4次荣立三等功。  相似文献   

17.
张洪金 《新闻世界》2011,(11):157-158
本文结合《罐中人家》这一新闻摄影专题的发现和拍摄过程,浅谈摄影记者如何在都市生活中“扫街”,如何从平凡生活中发现不平几的新闻。  相似文献   

18.
严龙 《新闻实践》2012,(6):40-41
2012年2月上甸,备受新闻摄影界关注的《腾讯2011影像记忆》公开发布(http://news.qq.com/photon/phtptt/2011yxjyhtm,以下简称《2011影像》),包括《南方都市报》、《东方早报》、《华西都市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等在内的23家区域媒体、1家网站,共同展现了上一年度发表的优秀新闻摄影作品673幅(组)。本文主要以《2011影像》为例,分析这些区域媒体新闻摄影在“三度”——速度、角度、高度三方面的摄影实践。  相似文献   

19.
从西法石印到铜锌制版,再到照相印刷技术,走出《点石斋画报》,历经《真相画报》《北洋画报》《良友》画报,及至《晋察冀画报》等,中国近现代图像新闻实践经历了从手绘到摄影的形式转向、商业画报勃兴与新闻摄影专业化探索,及救亡话语下叙事内容从人文地理到战地影像的纪实流变。晚清民国大变局历史时期的图像新闻生产实践中,摄影艺术家、新闻摄影家等在技术更迭、救亡图存等框架下,围绕视觉形式,依托媒体和叙事内容等,对美术新闻性、新闻摄影“主象”“典型”、记录“活的历史”等进行了深入探索。他们在新闻摄影审美性、证史观、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生产,围绕陈述对象、陈述主体、核心概念及陈述策略等话语生成规则,构建了近现代中国新闻摄影话语。  相似文献   

20.
在2001年全国青年摄影记者评选中,《华商报》的谢海涛荣获“全国十佳青年摄影记者”、胡国庆、蔡勇荣获“十佳”提名,这标志着该报在全国强势媒体新闻队伍中异军突起。解读《华商报》摄影记者“大面积”获奖现象,笔者认为该报大大地拓展了摄影新闻的题材和范围,形成了富有个性特征、富有独特风格的暗访摄影报道。这是其创新求变、获得同行认可的成功所在。一、对舆论引导与传播价值关系的认识。《华商报》利用新闻摄影传播新闻。不仅与文字报道具有十分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而且新闻摄影比文字报道更具有强势和视觉冲击力。该报的新闻摄影在内容上不仅积极向上,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