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确定图书采购的最佳复本量,对第三军医大学图书馆的流通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读者实际借阅的图书群中存在一些比较稳定的现象和规律,可为图书馆确定图书采购的最佳复本量提供参考,同时,对图书采购策略方面也有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孙婷 《图书馆建设》2012,(11):15-16,20
目前,由于高校合并、图书采购存在漏洞、社会捐赠量增大、筛选和剔除工作不及时、新型文献大量涌现等原因,高校图书馆复本积存问题严重。这些积存复本占用流动空间大,大大降低了资金利用率,影响了图书馆资源建设质量,限制了其功能的发挥。高校图书馆可通过馆际交换、扩展交换对象、建立复本交换平台、将过剩复本赠送给社区图书馆等方式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复本采购方式以自我为中心,随着文献类型和信息传递方式的多元化发展,用户阅读习惯相应改变,缺陷渐渐显露.以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图书利用状况为例,分析高校图书馆传统的复本采购模式的不足之处,针对图书借阅环境与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建立基于读者需求驱动的图书复本采购模型,对增加图书品种、节约成本、提高利用率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传统预置复本数和以流通次数或预约次数测算图书复本数等采购模式的不足,提出一种利用每种图书在一定时间内的累计借出时长和馆藏总时长的比值来确定图书紧缺程度的方法,并以燕山大学图书馆的借阅数据为例进行数据获取与处理。通过与年度预约数据和后续借阅情况进行比较和验证,认为其优点明显,比值较充分体现了图书的紧缺程度,可辅助高校图书馆用于低复本模式下的图书订购工作。  相似文献   

5.
前言 图书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图书馆的增多,出版情况的发展变化,图书价格的上涨,图书馆经费的紧张,购进图书复本量逐年减少.但如何正确计算图书平均复本量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图书品种、复本量、各类图书采购资金分配等方面,对广西桂林图书馆2004年-2008年入藏的中文新书进行了分析及对比研究,针对公共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中文图书采购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高校馆藏书复本控制研究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的复本量是图书馆藏书结构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复本量过大会降低图书的利用率,从而降低投资效益;而复本量过小,又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影响图书馆职能的发挥。因此,确定藏书的合理复本量始终是图书馆界的重大研究课题。我国高校馆,因其内外部条件、性质、任务以及读者需求的特殊性,构  相似文献   

8.
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下,文献类型和传递方式呈多元化发展,读者的阅读习惯也相应改变。针对高校图书馆占比越来越少的纸质图书采购经费和不断降低的纸质图书借阅率,实行纸质图书"零复本"采购策略,对增加图书品种,节约成本,提高利用率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统计2009-2011年广东海洋大学图书馆各类图书的借阅排行和历年各类图书的年平均借阅量,计算出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图书的平均复本需求量分别为3.3册和1.3册.认为在网络环境下还坚持多复本策略是不明智的,根据读者人数来确定复本量也是脱离实际的.  相似文献   

10.
图书复本决策模型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图书复本是关系到图书馆馆馆藏发展的首要问题,本文认为图书复本的制定是一种决策过程,必须建立相关的科学决策方法和决策模型。本文通过图书复本的决策问题的提出和决策影响因子的分析,探讨了图书复本的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台版图书的采购已成为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业务。然而,当今台湾出版界的复杂性加剧了采访查重的难度,加之当前采访查重工作本身存在漏洞,造成台版图书的采访常见被动重复现象。我国图书馆可以选择服务质量好的书商,以减轻查重的工作压力;改变传统观念,利用编目查重环节辅助采访查重;同时对采编工作的流程进行整合、优化,以有效控制此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2.
基于Web的馆藏发展业务平台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有效控制馆藏采访质量、拓宽采访方式和渠道、降低文献采选工作随机性和无序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能够高度集成各个分散的出版发行书目信息,并提供新书评介、在线选书、集中订购、标准MARC书目数据下载等“一条龙”或“一站式” 的馆藏发展业务平台——AcqWeb,并对该平台的构建方案、实现技术与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3.
读者自主选购与新书阅览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读者自主选购新书阅览室,就是图书馆与图书供应商合作,图书由采访人员不定期到书商处选择近期出版新书,经过查重和加装磁条后,在图书馆开设新书展示阅览室,供读者阅览、外借的读者自主选购的方法.让读者直接参与图书馆的藏书建设,改变了传统采编流程,消除了图书加工所带来的时差,有效发挥了经费效益,提高了图书资料的收藏质量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杨海廷 《图书馆杂志》2012,(1):70-75,25
将CARMA算法这一新式数据挖掘算法应用于图书借阅流通领域。在概述CARMA算法的基础上,文章完整、详尽地阐述了将CARMA挖掘算法应用于图书流通领域从数据预处理到建立模型再到数据挖掘结果分析的整个流程,并基于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2009-2010年的借阅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各类图书间的借阅关联性。本研究意在为图书馆图书资源采购和馆藏资源空间布置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最后,文章还给出了图书馆在图书采购工作和馆藏资源空间布置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授权影印西文图书种次号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次号是文献编目的重要内容。分配授权影印西文图书种次号工作比分配普通图书种次号工作更为复杂,编目人员必须细致分析,准确判断新书、重书和同种书。同种书的认定与取号既要与原版书比照,又要考虑内部交流资料,还要照顾到不同出版社的出版物等,合理选取种次号,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图书馆实行全面开架、计算机管理的背景下,图书拒借率这一重要指标的获得已成为难题,直接影响到馆藏质量和服务效率。本文在分析目前各种计算拒借率方法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拒借率计算方法,并结合具体例子展示了如何计算拒借率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图书最佳复本量的制定。  相似文献   

17.
中文图书出版年是采编工作查重的重要指标,也是读者选择图书的重要参考,因此出版年的规范著录非常重要。然而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出版年有误、同一种图书的复本有不同的出版年、只有印刷年没有出版年等),出版年的著录往往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对于这些情况,编目员应通过认真分析图书中的信息和查找网络信息资源等方法考证图书的正确出版年,并从方便利用的角度合理运用著录规则,以确保出版年的规范著录。  相似文献   

18.
在网络自动化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作为图书馆核心工作的图书采访,其工作方式和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针对目前我国图书采购模式的现状,根据湖南工业大学图书馆馆藏建设的需求、任务及图书采访策略,基于Java结合SQLServer2000系统,采用ADO技术访问数据库,从而优化构建图书采访管理系统。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9.
《资料收集管理》2013,38(3-4):47-78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n the use of library materials of various possible changes in library policy on circulation rules, for example, or on the buying of duplicate copies, one must estimate the potential demand for the material, not just the actual use under existing policy. Although the concept of the potential demand, for a book, for instance, is a rather vague one, this paper shows how it can be defined and evaluated in terms of the more definite and more easily measurable quantities of yearly circulation rate and mean loan period for borrowed books. The estimates are statistical ones, the average demand per book, the probability that a book that circulates m times a year has a demand, etc. Graphs and tables are given that show how these quantites can be evaluated once one knows the mean per-book circulation and the mean length of time a book is out of the library per circulation, for a portion of the library that is fairly homogenous in regard to use (such as all science books, or all biographies). The analysis is then used to show how one can, by the use of the tables and graphs, estimate how much a change in the allowed length of loan period will change the average per-book circulation, or what the quantitative effect would be if duplicate copies were bought for all books that circulated more than m times, as well as other measures of library utility that depend on demand rather than directly on past circulation.  相似文献   

20.
关于书次号几个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Problems of book numbers have repeatedly become a heated argument in the Chines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world.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function of book numbers is single,that is,the differentiation of a group of books with same classification numbers in order of priority.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are duplicate numbers in the author table,ye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finding a simple and convenient metho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duplicate numbers.Stress should be laid on combining the scientific nature with the paractical natrue in preparing the author table,especially its operativity.ref.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