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前言不同段落跑强度的选择对于中长跑运动员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在某一段落内,由于强度不同,途中跑的供能方式也不同。即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比重不同,因此,观察不同强度的供能特点,选择适宜强度进行训练对于培养中、长跑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扬奎生等人曾对800米、3000米不同段落适宜训练强度的选择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对长春市中学优秀男子中长跑运动员进行递增负荷测试,得到其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及其对应的速度、心率。结果显示:经过一个训练周期,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相对值具有显著性提高,无氧阈速度具有非常显著性提高;无氧阈心率具有非常显著性降低。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得到了提高;客观的评价了长春市中学优秀男子中长跑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以及本次训练周期的训练效果,能够为教练员合理制定和安排训练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径赛运动员不同训练量课后唾液睾酮的变化及恢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测定了短跑、长跑运动员不同训练课前后及恢复期唾液睾酮,发现短跑运动员不同运动量训练后唾液睾酮降低,中、大运动量训练后唾液睾酮显著下降,且恢复需12h以上;长跑运动员不同运动量训练后唾液睾酮变化与运动量有关,小运动量训练后唾液睾酮上升,中、大运动量训练后显著下降,恢复时间要6h以上。对1日内男子唾液睾酮的测定发现唾液睾酮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早晨最高,下午最低。本实验运动后唾液睾酮变化非睾酮自身波动,而是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训练跟踪法等科研方法,对我国不同时期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训练成绩与年限、训练量、训练强度、训练内容以及身体素质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第三时期的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训练时间、训练手段以及训练负荷等方面与前两个时期的运动员存在一定的差距.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调查研究,以期为提高我国男子三级跳远的运动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高校高水平中长跑训练负荷强度评定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评定的方法较多(目前常用方法有平均脉搏法、脉搏曲线法、脉搏指数法等),但多局限于定型评定。要想真正提高高校高水平中长跑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在训练中最关键的是要把握好训练时的负荷强度。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对高校高水平中长跑运动员训练负荷强度评定的定量模型,旨在为高校高水平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长跑运动员赛前训练不同负荷下尿异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揭示中跑和长跑运动员在不同负荷下尿成分变化情况,提高尿分析法在中长跑赛前训练监控中的实用性,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采用尿十项分析法对中跑和长跑运动员不同负荷下尿异常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尿蛋白和胆红素两项指标阳性率较高,且呈现出很明显的强度依从性;运动强度达到85%以上时,长距离跑和中距离跑运动员尿蛋白的排出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对胡刚军高原交叉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优秀中长跑运动员充分利用“高原效应”,频繁采用高原与平原交叉训练的方法,成为高原训练的一种新趋势。在我国则较少运动员进行这方面的尝试。采用文献资料查阅,访谈及数理统计法对我国男子马拉松全国最好成绩保持者胡刚军的高原交叉训练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研究认为,在掌握好训练节奏,加强训练监控及处理好一些相关因素的情况下,我国运动员完全可以适应这种训练,希望能够对我国的男子马拉松训练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优秀中长跑运动员赛前训练运动负荷敏感指标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寻求和探索优秀中长跑运动员赛前训练身体机能评定的方法,对22名优秀中长跑运动员赛期训练过程中的血尿素氮(BUN)指标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发现,血尿素氮(BUN)是反映中长跑运动员赛前训练运动负荷的敏感指标;优秀中长跑运动员血尿素氮(BUN)的基础值为6.40±0.62mmol/L;男女运动员血尿素氮(BUN)的运动值有显著性差异,基础值和恢复值两项指标都没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未见训练年限对血尿素氮(BUN)有影响;提出了适于优秀中长跑运动员周运动量的评价标准,在今后的实际训练中,可根据不同对象个体差异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9.
一次性大运动量训练后不同时相机体免疫机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短跑运动员在大运动量训练后不同时相的细胞和体液免疫状态,以监控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方法:观察了15名青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在一次性大运动量训练前后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白细胞数及IL-1的变化,分析短跑运动员的运动训练水平。结果:大运动量训练后,运动员免疫球蛋白即刻有不同程度下降,而白细胞数和IL-1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但调整后各项免疫指标恢复。结论:采用监控运动员免疫指标变化的手段能客观、准确地评定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免疫状态的改变,为教练员及时调整运动员训练强度,保证训练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24名男子手球运动员在不同强度专项训练时的血乳酸、血尿素、心率等指标的测试及其变化的分析研究后发现,在上强度时运动员能够胜任短时>12mmol/L血乳酸浓度的训练,但维持时间较短。而在一般性训练时由于运动强度小,对运动员的无氧代谢机能促进较小。不同强度的训练对运动员的机体蛋白质代谢影响程度均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
力竭运动对小鼠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进一步了解免疫机能与运动的关系,采用小鼠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免疫器官、绵羊红细胞(SRBC)介导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单核吞噬细胞的观察.发现试验组在大强度运动后,其免疫器官重量无显著变化.而免疫细胞功能明显下降,体液免疫虽有下降趋势, 但不如免疫细胞明显.而对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功能则产生抑制作用,这种免疫抑制可能会导致人体的某些损伤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及访谈调查法,探讨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运动性免疫机能“原认知能力”及其作用与培养途径等.主要结论:运动免疫学揭示的运动性免疫机能的有关规律应该在大学生锻炼与健身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目的及当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认为:在进行体育锻炼中,大学生运动性免疾机能“原认知能力”,可通过对自身的运动性免疫机能变化规律的认知,有效调整运动方案,以增强自身的免疫机能;并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定向与激励、标准与评价、控制功能及终身体育产生重要作用.而通过知识传授、教学模式的改进及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活动规律等方式,可有效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中运动性免疫机能“原认知能力”,提高其原认知水平.提出尚需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女子手球运动员大负荷训练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以18名中国女子手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析大负荷训练对月经正常和月经异常运动员IFN-γ、IL-2、IL-4和IL-10的mRNA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1)月经正常组和异常组IFN-γmRNA表达变化相似,第四周、第五周水平比第一周高(p<0.05)。月经正常组和异常组的IL-4mRNA表达逐渐升高,在第五周发生显著性变化但月经异常组第五周的水平低于月经正常组(p<0.05)。2)月经正常组的IFN-γ/IL-4先逐渐升高,后发生降低(与第四周比,p<0.05);月经异常组的IFN-γ/IL-4先逐渐升高,后发生降低,但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四周训练使女子手球运动员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激活,但大负荷训练后到恢复调整周结束时机体免疫稳态出现逐渐失衡,Th1/Th2平衡出现向Th2方向增强趋势,月经正常和异常组无显著差异。要注意大负荷训练期之后的过渡期和调整期运动员预防免疫功能的失衡,预防URTI。  相似文献   

14.
补充谷氨酰胺对大强度训练赛艇运动员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补充不同剂量的谷氨酰胺对运动员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2名运动员按随机区组设计分成四组,进行两周大强度训练,训练期间分别补充不同剂量的谷氨酰胺(0.1g/kg body wt/day,0.2g/kg body wt/day,0.3g/kg body wt/day)和安慰剂。采集运动员训练周期开始前第一天及最后一天训练前后的血液,分别测定淋巴细胞T细胞亚群CD_4~+/CD_8~+比值和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值。结果:大强度训练会造成人体血液淋巴细胞T细胞亚群CD_4~+/CD_8~+比值的显著下降(P<0.01),补充谷氨酰胺能显著提高运动后人体血液CD_4~+/CD_8~+比值(P<0.05); 实验中补充谷氨酰胺对人体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没有显著性影响。结论:补充谷氨酰胺能改善运动员细胞免疫功能,但对体液免疫功能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本文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三条路径来探讨体育运动、心理应激和免疫系统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了解释体育运动拮抗应激对机体免疫系统不良影响作用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6.
运动与免疫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动影响着机体的免疫功能,而免疫机能又在机体的防御、维持生理平衡和运动能力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合理的运动有利于机体免疫力增强。对两者关系应开展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运动员患病毒性心肌炎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有关。长期大运动量训练影响免疫功能,从而增加运动员患病毒性心肌炎的机率。运用血液、生化指标对运动员进行机能评定,能够避免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过大损害免疫功能,减少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率。  相似文献   

18.
运动训练负荷是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教练员进行篮球训练应遵循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和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依据外部负荷指标和内部负荷指标,通过对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水平测定确定运动负荷量和负荷强度.  相似文献   

19.
体育价值观与体育本质、功能、目的之间关系密切,是以体育应然作为问题研究主线。目前我国体育价值观理论研究缺乏系统性梳理,故此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体育价值观的内涵层次、领域体系、特征分析三大方面进行综述。研究认为:(1)国内体育价值观内涵探讨主要从主体和主客体两个层面进行展开;(2)国内体育价值观的领域体系研究在宏观层面表现为“工具与手段”的理性探讨,在微观层面表现为体育价值观的多元与复合及多维与统合;(3)体育价值观特征具有主观选择性和目的导向性、稳定性和冲突性、社会历史性、中西方体育价值观特征的个性和共性及逻辑系统性。(4)国内体育价值的多维观与国外体育传播视角下的体育价值功能论,具有相辅相成及文化背景的差异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内脏器官机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运动水平的发挥,而体育运动对内脏器官又具有一定的反作用.通过运动对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综述,综合反应了体育运动对机体内脏器官的影响,从而为体育科研工作者进一步深入研究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