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语》是最早记载孔子言行的著作,也是研究孔子最为可靠的资料。在《论语》中,孔子在与弟子相处时表现出不同的言行,为我们刻画出一个丰满的孔子形象。  相似文献   

2.
《论语》一书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讲学论道的言论,记载了孔子的哲学主张和政治理想,汉代传《论语》的有三家,分别是《鲁论语》、《齐论语》和《古文论语》,只有安昌侯张禹的《论语》流传了下来,被称为《张侯论》。  相似文献   

3.
《论语》中的“子曰”是一个特殊的语言格式,它具有鲜明的学派性。由这一语言格式引出的孔子的独白和对话,塑造着孔子的形象。《论语》的叙事是简约的,但也是极具表现力的,尤其是不重故事而重情节的写法,更能表现、人物的神韵。在《乡党》一篇中对孔子衣食住行的描述弥补了《论语》缺乏肖像描写的不足,并且使孔子的形象具有了伟大而又平凡的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4.
蔡忠兵 《教书育人》2011,(12):44-45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者对孔子言行思想的辑录,它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思想观念在我国文化史、思想史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也曾在《论语别裁》中说道:"至于孔子学说与《论语》本书的价值,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对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故加曲解,始终具有不可毁的不朽价值,后起之秀,如笃学之,慎思之,明辨之...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说明《论语》所记载的孔子思想政率不具古代西方哲人那种依赖逻辑推理做抽象玄思的特点,而是常常将其思想理论引入到日常现实生活人的情感感受中去诠释。此文通过对《论语》孔子思想理论核心“仁”的引述和说明,通过对《论语》中孔子有关“君子”诸多论述的分析,通过对《论语》所记载孔子发言为论时喜怒衰乐情感表达的剖析,了“情感”在《论语》中,在孔子思想理论中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侍坐》选自《论语·先进》,是《论语》中篇幅较长、有完整结构、最具文学色彩的一章。此文记叙了孔子和他的四位学生畅谈志向的情景。通过富有个性的语言和极为简洁的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各个人物的精神风貌,反映了儒家的政治理想和进取精神。本文重点分析孔子之言"吾与点也"的含义,曾皙言志不仅是个人理想的体现,也是孔子政治理想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论语》是先秦典籍构建孔子形象的原始文本,《论语》中的孔子亦即"原始孔子",而其他大多数先秦文本所构建的孔子形象均是被改造、重构甚至被颠覆了的。作为哲学论著的《论语》所呈现的孔子形象是作为儒家精神化身和载体的孔子,是为"哲学的孔子";作为史著的《左传》所展现的孔子形象是为"史家的孔子",《左传》所载的孔子言行往往与《论语》可以相互印证。二者不仅在议论的方式上都守儒家"议而不辩"的家法,而且所呈现的孔子形象也高度重合,都是遵守儒家礼义的儒家大德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一、颜回形象的矛盾性孔子对于颜回的喜爱在《论语》篇章中就有许多表现: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矣。("《论语·雍也》)孔子认为颜回的内心可以长期的保持仁德,其他的人则只是偶然想一下罢了。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孔子将颜回标榜为爱好学问,不迁怒于人,不犯同样的过错的弟子。《论语·里仁》篇"君子欲讷于言而敏  相似文献   

9.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者对孔子言行思想的辑录,它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思想观念在我国文化史、思想史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也曾在《论语别裁》中说道:"至于孔子学说与《论语》本书的价值,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对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故加曲解,始终具有不可毁的不朽价值,后起之秀,如笃学之,慎思之,明辨之,融会有得而见之于行事之间,必可得到自证"[1]。在《论语》二十篇中,篇篇皆有"君子"一词的出现,全文共计107次。在《论语》中反复出现的"君子",实际上都是孔子心  相似文献   

10.
我们都知道,《论语》作为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辑录,从体形式上看,是“重在记言”的语录体。《论语》虽为语录,然而实际上包括语录和对话以及一些简短的记叙三种体式。前记载孔子及其主要弟子的言论;后二主要记叙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答之辞,同时也用一些形神兼备的小故事表现人物的举止行为。《论语》的语言艺术特色就是在这几种体  相似文献   

11.
《论语》隐含了一种体裁,我们权且称之为"孔子对话"。从《论语》到《庄子》,"孔子对话"经历了这样的转变,亦即从作为对象被回忆、记录、复现,到作为逻辑论证的手段与工具用于导向已经先行存在的结论。可以说,《庄子》中的"孔子对话"是对《论语》的戏仿,《声无哀乐论》也是这种戏仿体的变体:在这两个文本中,"孔子对话"是一种论证的策略。然而,"孔子对话"的最初形态并没有消失,《世说新语》类的笔记,诗话,以及宋代新儒家的语录和禅宗的语录、公案、参话头,都与对交谈对话场景的记录与复现有关,并在文本中保存了《论语》的客观记忆。可见,作为"孔子对话"原始文本的《论语》内蕴着以上两条发展线索,它们都是对《论语》的创造性发挥。  相似文献   

12.
正初识经典《论语》是一部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因此称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论语》并非孔子一人所作,而是经由孔子及其弟子将传诵的孔门语录言行记录下来,集腋成裘,最终在战国初年汇辑而成。《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  相似文献   

13.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孔子有隐逸情怀,致使《论语》中一些字句的解释不符合孔子的原意。从《论语》中"隐"字的含义及孔子对"隐者"操守的规定和体行以及其他诸子对孔子的评价,可以论证《论语》中的"隐"隐者"别有含义,孔子,这位志行坚定的圣人,并没有普通意义上的隐逸情怀。此外,今人对《论语》中一些语句的释义也有不确之处。  相似文献   

14.
《论语》是2500多年前,孔子的弟子收集的"孔子应答弟子、时人"的语录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这其中亦包含了孔子择偶应重德的思想。《论语》中有关孔子婚姻观的内容并不多,但通过整理《论语》中孔子为侄女和女儿择婿的相关章节,能够探讨孔子的择偶标准及其历史影响,以及相较于当代年轻人的择偶标准,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廖洁 《班主任》2000,(8):14-15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论语》是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作为班主任,抽空学习学习《论语》,对人格的升华及班级管理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我抓时间学习了《论语》,我很受启发。我认为,要成为优秀班主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正>《论语》是孔子思想的主要载体,学界历来认为《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权威材料,可在探寻孔子政治思想体系过程中笔者发现,《论语》中关于孔子刑政思想的记载较少,难以较全面勾画出孔子政治思想全貌。于是,笔者把视  相似文献   

17.
"仁"是《论语》思想体系的核心,前人已对"仁"作了多方面的探讨,本文主要就《论语》中仁的思想内涵,仁者与不仁者的表现,如何修养仁,推行仁之艰难,以及孔子心目中仁的标准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比较正确地领会孔子"仁"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论语》虽为孔子及其弟子言语行事的记录,颇具口语特色,但在行文中已使用了许多修辞手法。本文试对其进行简单整理说明,以期对教学能够有所启发和帮助。《论语》是一部贯穿着儒家伦理思想的书,它所记录的言论,大多表现了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所谓  相似文献   

19.
《侍坐》是《论语·先进篇》最后一章.它记载了孔子弟子子路等四人申述各人的人生理想以及孔子对他们的评价.文章通篇都是对话,话题是各言其志.间或有一些关于孔子及其四徒的举止神态和性格特征的描写.表现了孔子对弟子重视人生理想的教育,重视礼、乐教育即道德修养教育的教育思想.文章简短,精炼、语言委婉生动,用意深远.在整.部《论语》中是极为有名的一章.  相似文献   

20.
张丽 《现代教学》2009,(11):77-79
孔子是一名伟大的思想家,传说他有弟子三千人,其中最出色的有72人。《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和弟子们的生活言行。对于历史学家而言,《论语》拥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于文学家而言,《论语》的记录本身是十分精练出色的文学作品;对于政治家而言,《论语》充满了以人为本的政治思考.而对于像笔者这样的教师而言,从《论语》中所读到的正是古人在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