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从根本上改变了受众传播、获取信息的方式,高校校园媒体的传播效果与影响力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为此,高校校园媒体必须从互联网思维出发,走上"职业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新闻传播实践教学,在融入互联网思维、理解"互联网+"内涵与意义的同时,应接地气地与社会广泛接触。互联网思维强调创新性、系统性、开放性,能促使高校教师教学思维要及时更新,促使学科、专业、课程间的整合,促使教师教学的沟通与合作。媒介融合时代新闻实践教学平台应开放、共享,应实现校园媒体实践与社会实习融合。校园媒体实践是社会实习的预备期,社会媒体是"真刀真枪"的生态环境,与职业发展直接挂钩。高校应在新闻传播实践教学中,合理利用校园媒体的优势,有计划地普及、推广、完善校园媒体的运作,实现校园媒体与社会媒体实践教学优势互补,充分互动,形成更加完善、完整的新闻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3.
王祥 《传媒》2017,(15)
高校校园媒体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大潮中如何适应移动互联网等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带来的挑战是转型工作面临的新难题.本文在分析了校园媒体在新媒体时代下遇到的困难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校园媒体平台融合发展、校园媒介协同创新、校园亚传播圈用户分类引导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迅速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生态格局。新的媒介格局,也对相关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要适应新媒介格局下的市场需求,不仅侧重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学习,而且要加强高校的实践教学。将高校媒体矩阵作为学生的实践平台,促进原有校园媒体平台融合,实现信息共享与增值,建立校园媒体"中央厨房",通过校内实践训练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相关知识的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融媒体"时代,面对飞速发展的传播技术与迭代更新的传播形态,传统媒体要想在一片唱衰声中求生,转变思维方式尤为重要。融媒体时代促使传统媒体要直面多样化需求的挑战,应当主动"融变"思维,以互联网思维统领采编流程,以优质内容推进媒体建设,将用户思维渗入媒体融合,以跨界思维搭建多元平台,积极探寻媒体深度融合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6.
吴兢  冯海青  姚军  顾洁 《传媒》2021,(6):30-32
近年来,行业媒体积极主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加快构建凸显行业特色和专业定位的多元传播矩阵.依托"行业媒体新闻资讯账号运营管理"专题调研,本报告聚焦行业媒体在互联网商业平台开设新闻资讯账号的情况,分析其在定位布局、生产管理、导向把关和机制创新方面的现状,并提出推动行业媒体应进一步加强账号运营管理,助推媒体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会化媒体的出现,高校的媒体环境逐渐新媒体化。目前,高校校园新媒体的发展面临着数量多而庞杂、运营程度不深、活跃程度不高、组织构成单一、运营制度不完善等困境。在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视频媒体平台火热的新媒体背景下,校园媒体可以以进一步整合新媒体资源、建立"两微一空"新媒体矩阵、打造特色模式和完善媒体制度等方面作为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8.
1.观念融合问题。观念融合就是要形成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观念、新认识、新思维。尤其要强化互联网思维,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奠定思想基础。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理解互联网思维,如何实时把握用户需求,如何将互联网思维应用于媒体实际。2.品牌融合问题。品牌融合就是要实现品牌媒体的多媒体化发展和多元化运营。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打造体现自己独特价值、风格和气度的品牌,如何实现同一品牌向多终端、多平台延伸,如何构建一条多媒体业务链。  相似文献   

9.
移动互联网的风靡,催发媒体领域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媒体融合从学术讨论上升为实践决策。不少高校开始尝试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本文着眼于移动互联网的深刻背景,坚持以先进理念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校园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0.
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为媒体深度融合提供行动指南,强调"要用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做大做强主流媒体平台".在全媒体语境下,媒体深度融合离不开互联网"节点化、开放、连接"的底层逻辑.贵州省主流媒体改革在机构整合、体制改革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也在技术驱动、平台优化等方面体现互联网思维.本文通过梳理贵州媒体改革的探索经验,探讨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未来路径.  相似文献   

11.
媒体融合发展成为传统媒体生存发展的必然路径,其中存在不少深层次理论实践问题。媒体融合形势下,传统媒体存在具有独特优点,媒体融合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传统媒体需加快与新媒体融合,要学习运用互联网思维,才能完全掌握媒体发展趋势,促成媒体融合需要在传播手段,资源配置等方面改进。基于广电媒体优势特征,探索传统媒体践履互联网思维的发展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媒体融合发展,交互性、平台化已成为媒体融合时代的重要特点之一。微信的应运而生,极大地改变了大型企业、媒体、娱乐、电商等各行各业的传播和运营生态。大数据技术的蓬勃发展,又为大型企事业单位对数据资源进行更有效的管理,提升互联网化运营效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用户为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运用大数据手段提升大型企事业单位微信生态传播效果,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牛晓锋 《出版广角》2018,(10):81-83
互联网时代,媒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平台、传播形式、传播途径甚至是传播规律均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传统媒体固有的发展模式无法适应新媒体多维度发展现状,只有融合发展才能补齐短板,发挥优势,转型升级,实现持续发展.坚持互联网思维,树立媒体融合意识,厘清媒体融合的外部因素和内生动力,在此基础上,重构传统媒体融合发展模式,即以资本铺垫基础,以技术搭建平台,以产品打造优势,以管理整合人才的创新发展模式,助推新旧媒体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4.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明确要求,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本文以山西《忻州日报》为例,对地市级党报媒体融合的现状加以分析,以期推动其融合步伐。  相似文献   

15.
如今,人们已经步入了"互联网+"时代,这进一步促进了媒体融合。媒体融合不但是科技发展的产物,更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如今,传统媒体受到了新媒体非常大的影响,例如以前常见的街头报摊如今已经寥寥无几。基于这种大背景,本文把媒体融合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了媒体融合的现状与特点,从媒体的发展理念、媒体产品的运用思维、多元化的经营方式、传播平台的建立和完善等方面出发,研究了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史盼盼 《今传媒》2012,(5):134-139
作为校内讯息传播与反馈的主要平台的高校校园媒体,在学生心目中的关注度与满意度一直不高,究其原因:新老媒体缺乏互动、校园新闻硬件设施不够、团队不稳定、学校投入资金不够等造成了校园媒体内容信息量少、深度不够、广度不足,形式单一,缺乏亲和力、吸引力。校媒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引导舆论、交流信息、弘扬新风、培育新人等作用,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充分把握舆论阵地,努力构建好高校校园新闻媒体信息平台,坚持走专业化、一体化、多元化的道路,全力打造以高校校报、校园网、广播台、电视台等多媒体融合的"全媒体",从而达到聚合放大的功效。本文对扬州大学校园媒体进行调查分析,指出校园媒体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的优化策略,实现校园媒体的资源整合配置,优势互补,将扬州大学校园媒体逐步建设成为广大师生喜爱、参与度高的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7.
校园媒体在高校思想建设、舆论引领、校园文化等方面起着巨大作用,民族高校承担着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优秀人才的任务,其校园新闻传播工作更为复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信公众平台成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因此,关注民族高校微信平台建设,不仅能够适应广大师生要求,还能改善民族高校新闻传播工作。  相似文献   

18.
李旭 《声屏世界》2017,(10):8-9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传统媒体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途径.在媒体融合实践中,江西的传统主流媒体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坚持"互联网+"思维,坚持"内容为王","相加""相融"并举,坚持以制度为保障,踏实迈好媒体深度融合的步子.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出版社转型并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成为当下高校出版的新课题.高校出版社亟须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引下,调整发展路径和经营模式,在内容制作、媒体传播、营销渠道与资本运作等方面实现传统出版与新兴媒体的融合,突破发展瓶颈,激发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20.
在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过程中,互联网思维将会有效促进媒体间的深度融合。互联网思维主要包括:平台思维、用户思维、跨界思维和社会化思维等。广电媒体在推进媒体融合过程中强化互联网思维的主要做法是:树立平台思维,再造业务流程和竞争新优势;转向用户思维,服务用户并黏住用户;建构跨界思维,着力布局融合业务和拓展服务领域;建立社会化思维,思考创新监管体系和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