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生物医药行业是"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的产业发展方向[1],全国387家国家级产业园区中,有193家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目前,中国已形成了涵盖化学药、生物药、现代中药三个分领域的较完整产业链.利用江苏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及商业化专利数据资源,本文从专利维度分析了全球及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研究了各技术分支的研发...  相似文献   

2.
为加快湖北省由智能制造装备大省向强省转变,采取专利计量分析法,在incoPat数据库中检索智能制造装备和技术相关的专利数量,并通过国际专利分类号、联合专利分类体系分类号进行数据清洗,对国际国内以及湖北省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相关专利申请量居世界首位,且呈现明显的区域集聚特征,其中华东地区专利布局数量最多;(2)湖北省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在“十三五”时期高速发展,但技术研发实力不够突出;(3)湖北省在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武汉市、襄阳市和十堰市,技术研究热点为高档数控机床;(4)湖北省信息化发展水平与国内先进省份存在显著差距,自主研发技术缺乏,系统化、集成化的整体水平不高。基于分析结论,提出湖北省加快产学研协同创新,打造智能制造装备先行区和示范区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专利计量的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创新能力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建立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领域分类体系,确定专利信息检索策略,对德温特专利数据库进行专利信息下载、清理,采用专利计量方法,分析了1974—2013年全球集成电路制造各技术领域专利的时间分布特征,探讨了各技术领域的创新发展趋势;通过“专利地位—专利质量”二维分析矩阵比较分析了集成电路制造各技术领域美国、日本、中国所处的地位.研究发现,中国在集成电路各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与美、日等领先国家均有较大差距,未来在重点推动封装技术、退火技术、平坦化工艺3个技术领域创新发展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最后,提出了今后中国集成电路制造重点技术发展方向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和勇  古龙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1):202-210
本文以incoPat全球专利数据库收录的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专利为数据源,运用专利计量法对专利数据从时间、地域分布、技术分类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得到人工智能主要发展国家或组织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状态、重点技术发展方向,并对人工智能领域专利成果较多的中美日三国,对不同专利类型利用Ucinet软件进行关键技术分析,比较三个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和产业应用情况,分析国际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趋势,再通过对我国国内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申请人技术分布、地域分布等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技术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光伏产业专利情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专利情报分析方法,在对国内外光伏产业领域内的专利进行申请趋势分析、生命周期分析、技术主题分析、区域分析、国别分析、主IPC分析、主要专利权人及其重点技术领域分析、专利引用分析和研究热点分析的基础上,了解国内外光伏产业发展态势,并尝试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提供适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其专利布局是否能够支撑产业发展值得深入研究.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从生命周期、专利权人、技术领域、区域布局等角度对RFID技术领域专利进行计量分析,以揭示领域RFID技术领域专利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RFID产业技术创新活动十分活跃,处于成长期阶段;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呈现明显的梯度化趋势;企业是RFID专利的主要研发力量,高校及科研院所侧重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主要集中在小类G06K,“方法专利”和“物料管理”领域专利数量较多;国外企业专利质量高,已基本完成专利布局,正逐渐形成技术垄断等.  相似文献   

7.
以专利分析为手段,应用技术生命周期理论和Logistic模型,借助于美国专利商标局数据库的专利数据,针对RFID技术开展技术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全球RFID技术领域经过了漫长的萌芽期,目前处于成长期,产业技术发展迅猛,并依据产业技术生命周期阶段和国内外专利实力对比,做出了基本的判断和结论,提出了我国RFID技术“三步走”的专利策略。  相似文献   

8.
以德温特创新索引专利平台(Derwent Innovation Index,DII)收录的1963-2009年数控机床产业专利为研究对象,借助专利情报分析方法,对我国数控机床产业专利信息进行分析.通过对比日本、美国和德国的专利信息情况,分别从专利整体产出情况、重点研发技术领域和研发机构专利布局等角度揭示出我国数控产业的发展变化,为全面掌握数控产业技术创新动向与创新发展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了解我国高职院校科技创新与转化能力现状,本论文以广东省高职院校为例,以专利为切入点,在佰腾网检索获取广东省高职院校“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的专利数据,从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权率、技术领域分布、专利合作与专利转化等方面对广东高职院校,特别是18所一流高职的专利进行量化分析,总结现状及规律。发现18所一流高职在“十三五”期间专利申请量占广东省高职院校专利申请总量的65%,发明专利授权率显著提升,但是存在院校之间发展不平衡、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困难等问题。文章从政策制度优化、产学研合作、提升管理人员能力、丰富专利转化模式方面提出提升高职院校的科技创新与转化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高性能材料产业是江苏省镇江市“十四五”重点发展的八条产业链之一,也是新材料产业集群中唯一的重点产业链。目前,镇江市亟需通过产业专利导航分析明晰产业发展及转型升级的合理方向。本文基于IncoPat专利数据库,对专利包含的技术、法律和市场等信息进行深度分析,综合产业布局热点方向、产业增长热点方向、头部企业研发布局方向、核心专利技术分布方向、协同创新热点方向、专利转让热点方向、专利诉讼热点方向,厘清高性能材料产业的技术发展重点方向,为镇江市产业的发展方向规划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供给侧创新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闫俊周  杨祎 《科研管理》2019,40(4):34-43
基于沪深A股296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BCC模型、超效率模型和回归模型对2013-2015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供给侧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和投入产出改进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供给侧创新总效率、纯技术效率呈缓慢增长趋势,但整体水平较低,规模效率整体水平较高,但呈缓慢下降趋势;按产业分类来看,在供给侧创新总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产业呈上升趋势,生物、新能源汽车产业呈倒V型结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呈V型结构,各产业规模效率较高,但创新总效率差异较大;政府补贴、全时研发人员人数投入冗余率较高,当年专利授予数量、市场需求增长率产出不足率较高,政府补贴、研发投入强度、全时研发人员人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针对贵州省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的识别界定标准和产业分类尚未建立的现状,参考借鉴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统计局以及美国商务部和欧洲专利局等的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界定标准,基于2017—2021年期间贵州省专利基础信息,从专利文献及产业情报视角,研究识别出贵州省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并研究分析贵州省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特征、发展态势、产业分布、专利分布及变化趋势,以期为贵州省识别、监测和培育发展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提供情报支撑和决策参考。研究发现,贵州省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保持了较好延续性,发明专利规模整体呈增长趋势,而各产业发明专利密集度则有所波动,专利地区分布严重不均衡;满足贵州省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条件的行业减少,范围呈集中趋势;贵州省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与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较好协同性,行业种类较国家层面更为广泛;贵州省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与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契合度高,但其产业总产值与专利支撑程度反差巨大,专利对产业的贡献未充分体现,应着力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摸清“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广东科技创新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配的变异特征和规律,采用DEAMalmquist模型、空间可视化方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测度及剖析2011—2020年广东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异情况。结果发现:以2014年实施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为关键转折点,广东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随着科技创新资源的加大投入和利用效率提升,全省已发展为珠三角领衔、粤东西部协同发展的“一核两翼”创新发展格局;动态来看,广东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升,年平均涨幅为8.1%,技术进步是主要影响因素,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综合提高型地市有13个,其中云浮和汕头表现突出,技术进步提高型包括广州、深圳、清远和茂名,综合下降型包括汕头、江门、湛江和揭阳。由此提出广东进一步完善科技投入机制和科学统筹区域创新资源配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十四五”规划纲要的能源“双控”目标里,广东省单位GDP能耗到2025年需下降13.5%。在节能技术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广东省亟需挖掘能源强度下降潜力并找到能源强度下降可行的科技路径。本文首先概述广东省能源利用情况并对广东能源强度水平进行分析;其次,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内部优化和新兴能源产业发展出发,分析省能源强度下降潜力;最后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工业行业节能改造和新兴能源产业技术创新三方面,给出“十四五”时期广东能源强度下降的科技路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能源产业技术创新将是广东省能源强度下降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大力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是形成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且主导产业各异,区域专利密集型产业依然面临科技投入产出不匹配、技术转化投资市场不活跃等问题,亟需开展创新效率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研究首先构建了区域专利密集型产业,然后基于创新价值链对区域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过程按科技产出、物化产出和价值产出三阶段开展创新效率评价,运用DEA分别考察各阶段区域专利密集型产业和非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效率差异。结果表明区域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效率优于非专利密集型产业,但并非各环节均DEA有效,在物化产出和价值产出环节资源投入与产出不匹配,投入冗余现象严重。研究提出了区域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效率的提升路径和促进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杨斌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3):115-123
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实施方案与绩效评价为基础,根据"卡脖子"技术的基本属性,总结分析"卡脖子"技术的研判方法,梳理和分析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新型显示、大功率激光材料与器件、高端光电子与微电子材料等四个方向存在的"卡脖子"技术典型案例,并初步探讨"十四五"期间破解先进电子材料领域"卡脖子"技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十四五”规划指出,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我国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的新支柱,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来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的关键产业。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质量发展间的耦合机理进行分析,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评价模型,利用2010-2019年中国内地31个省域的相关数据,测量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均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两者间的耦合协调等级也在不断提高,但仍处于高等级省域少、低等级省域多的“金字塔”模式,整体处于失调状态,并且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创新、开放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差于总体的耦合协调情况。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设立的NSFC-广东联合基金,旨在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作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重点满足广东省及周边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吸引和汇聚全国优秀科学家,解决科技战略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通过与云南、新疆、河南及福建等地联合基金进行对比分析,梳理联合基金指南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结合新时期科学基金深化改革的整体部署,提出对策与建议,为“十四五”新时期广东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高效能实施及广东省基础研究工作的重点研究方向布局提供决策支撑,从而进一步推动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为探寻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研发竞争态势以及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领域面临的机会与挑战,提出基于文献计量和专利分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竞争态势分析模型,并以OLED产业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客观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案例结果表明,我国在OLED产业技术领域研发比较活跃,且在基础研究方面,已经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但在专利开发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国外一些企业和个人已经在我国进行了长时间的OLED技术专利布局,成为我国OLED技术专利的重要持有者,并且一些专利是集中在我国OLED技术的空白领域,这将对我国在OLED产业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产生严重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