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传真》是目前我台第一套节目中唯一的新闻评述性栏目,也是较早实行制片人制度的栏目之一,是江西电视台的一个名牌栏目。从收视调查结果看,《社会传真》栏目收视率由原来的第三位,上升为全台新闻类节目排名第一,这说明老百姓还是很喜欢看这种栏目,也反映出《社会传真》栏目办得比较成功。新闻评论是新闻家族中不可缺少的成分,而且起的作用很重要。这几年,电视评论发展很快,从中央台的《焦点访谈》到我们的《社会传真》栏目,作为台里的重点栏目,从目前情况看,在如何办好评论性节目上,我们作了一些比较成功的尝试。首先,《…  相似文献   

2.
吴盈  冯静 《新闻世界》2012,(8):48-49
从经典的“焦点访谈”式到“新闻1+1”式到最近的“看见”式,三十年来,中国电视新闻评论一直在探索、发展、丰富自己的话语形式。本文着重选取《焦点访谈》《新闻1+1》《看见》三档栏目,来看中国电视新闻评论如何一步步把姿态放低,如何实现“非我”到“我”的涅檗突破。  相似文献   

3.
《焦点访谈》的成功促使电视媒体刮起一股“新闻评论热”,许多省市电视台纷纷效仿,开办类似栏目。一时间,新闻评论有如“旧时王谢堂前燕”,一朝“飞入寻常百姓家”。被冠以各种名称的《焦点访谈》在各省市台竞相开播。  相似文献   

4.
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中国电视媒体正在打造"大片时代",其标志是"大投入、大制作、大造势和高回报"。新闻大片方面,《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核心品牌栏目调整升级,在内容上增加民生和社会新闻比重,在编排上把《走基层》新闻放头条,并增加《央视述评》板块,通过电视评论强化舆论引导力。《焦点访谈》进行了19年来的首次改版,更加贴近社会热点。  相似文献   

5.
与社会脉搏同跳动与时代气息相融合──评《焦点访谈》吴煜每晚19:38,一扇触摸时代脉搏、观察社会动态、望世界局势的窗口,就会在观众面前徐徐开启。它就是全方位、多视角、高信息、快速度地反映不断变革的社会生活的新闻评论栏目──《焦点访谈》。自1994年4...  相似文献   

6.
“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每日请看《焦点访谈》!”这句节目宣传语已经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大眼睛徽标一起深入到千家万户。据央视观众调查显示,《焦点访谈》这个新闻评论性栏目在全国的平均收视率已由开播初的14—15%上升  相似文献   

7.
北京电视台《法治进行时》栏目从开播到现在已经五个年头了,它的收视率由开办时第一期的0.2%攀升到现在的12.1%,超过了目前热播的各类电视剧,已与《焦点访谈》、《今日说法》,《东方时空》、《新闻调查》等栏目一起跻身于全国新闻专题栏目收视前十名,引起业内同行的关注。目前,《法治进行时》栏目正以每周七天七个不同面孔,  相似文献   

8.
新闻评论一直是电视的弱项,近年来,人们发现电视上有影响的新闻评论节目屈指可数。事实上单独设立的新闻评论性栏目收视率并不高,传播效果也不好。曾经各地方台一窝蜂似的仿照中央台《焦点访谈》、《观察与思考》办起的评论类节目现在大都悄悄地“关停并转”。  相似文献   

9.
舆论监督与西方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主义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1998年,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新闻评论类节目再度成为热门话题。是年8月,朱镕基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为《焦点访谈》的编辑记者写下了几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总理对媒介舆论监督的鼓励在新闻界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此后,新闻揭露贪污腐败等现象的批评力度又有所增大。同时,许多报纸借助对《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及其他新闻评论类电视节目的文字报道,既扩大了电视的影响,又增加了报纸的号召力,这种现象被称为媒介的“新闻联动”。尽管《焦点访谈》类栏目涉及的话题范围较广,但它最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评论以视听兼备、声画并茂、现场论说等优势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从1994年4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的始创,到2008年3月直播型电视评论《新闻1+1》的正式亮相,我国的电视新闻评论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经常性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节目类型。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电视深度报道的兴起是以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开播为标志。《焦点访谈》是一档“以电视深度报道为基础.以旗帜鲜明的评论为特色,以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为基本功能”的新闻评论栏目.由“主持人演播室导语+新闻事实陈述+主持人演播室评论”构成的一种新的节目形态,①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电视业界的一致追捧,导致许多电视台纷纷跟风仿效。然而,一味的跟风仿效无形中把电视深度报道引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12.
以1994年4月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开播为起点,我国新闻评论类栏目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一定程度上说,目前新闻评论类节目已比较成熟,但正像梁建增说的那样,“悄然的变革”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但单纯地对某个节目样式“修修补补”并不能适应整个媒体的新闻战略,一家电视台的新闻评论类节目要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必须树立一种宏观的编排理念,把视线从具体栏目中抽出来,在大环境下进行整体规划和定位,才能下活“新闻评论”这一盘棋。一、从媒体战略的高度来看评论类节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闻评论与电视传播媒介真正意义上的结合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1980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创办第一个新闻评论栏目《观察与思考》。[1]此后地方省市也充分利用电视传播的优势,相继办起了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以《焦点访谈》,《央视论坛》,及后起的《新闻1+1》、《环球视线》一批电视新闻评论为中坚力量的电视评论格局充分展示出了电视传播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4.
电视时评栏目的发展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时评栏目是电视新闻评论栏目繁荣发展的必然结果.在1980年,中央电视台创办了第一个新闻评论型栏目"观察与思考",从1993年到1996年,中央电视台又在此基础上创办了"焦点时刻""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三档栏目,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唐宁 《现代传播》2004,(4):125-126
目前 ,各级电视台新闻评论栏目走下坡路已是不争的事实。全国各级电视台的新闻评论栏目逐渐失去其在台里、频道中的新闻栏目霸主地位。与此同时 ,随着以讲故事为主要特色的新闻杂志栏目 ,特别是以社会新闻、民生新闻为主的大时段 (一小时左右 )的新闻直播栏目 (如《直播南京》、《南京零距离》等 )的迅速崛起 ,时长为 10到 15分钟的新闻评论栏目更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影响力不断下降 ,收视率每况愈下。在此情形下 ,有的台把新闻评论部撤消 ,有的台把新闻评论部和新闻专题部合并 ,有的台甚至借改版之机撤掉了新闻评论栏目。就在电视新闻削弱…  相似文献   

16.
近来,故事化的倾向在电视新闻,尤其是电视新闻评论中日益明显。上自央视《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下到地方媒体的新闻评论栏目,都对“讲故事”偏爱有加。一时间讲故事由电视新闻评论中的剑走偏锋逐步演变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等栏目的创办,目前从中央到地方、从无线到有线都形成了一系列的新闻评论类电视栏目。这类节目以它详尽的报道、真实的反映、清晰的思辩、得体的评论受到观众朋友的喜爱和好评。关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广大电视观众一个新的收视特点。这对外事新闻评论采编工作的广大电视同行来说,既是一件好事也是一种压力和挑战。观众的收视兴趣给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对话空间,也给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人生舞台,不过,要把新闻评论类节目办成电视节目的龙头,目前还有很大的局限和挑战。具体说来,笔者认为,要把…  相似文献   

18.
吴琴 《报刊之友》2014,(2):91-92
当前,深度报道与新闻评论日益呈现融合之势,融合的结果是出现诸如以深度报道为主的新闻评论。对此,本文试图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为例,从栏目定位、栏目元素、栏目语言等角度进行解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两者的融合现状,并为其进一步发展提出相关意见。  相似文献   

19.
当前,深度报道与新闻评论日益呈现融合之势,融合的结果是出现诸如以深度报道为主的新闻评论。对此,本文试图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为例,从栏目定位、栏目元素、栏目语言等角度进行解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两者的融合现状,并为其进一步发展提出相关意见。  相似文献   

20.
孙慧 《新闻实践》2014,(6):99-100
一、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与现状我国最早的电视新闻评论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4年《焦点访谈》的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走向成熟。目前电视评论节目形式多样,有电视述评结合型,如《焦点访谈》、《新闻1+1》、《新闻深一度》;谈话类评论型,如《郎眼财经》、《锵锵三人行》、《今日谈》;主持人评论型,如《新闻周刊》、《有报天天读》、《新闻深呼吸》等多种形式。这些评论节目各具特色,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但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它们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也日渐式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