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海燕  唐广 《新闻前哨》2022,(14):17-20
在新冠疫情反复的时代下,小众旅游人少、分散的优势逐渐呈现在大众视野。小众旅游信息的传播直接影响小众旅游的发展态势,本文以小红书App为例,依托融合文化理论,在参与文化、旅游书写、符号修饰、编码与解码的剖析下对小众旅游的信息策展展开探讨。针对小众旅游信息传播暴露的问题提出策略,弥补其缺陷,作出补充,共同促进小众旅游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小众读者越来越主动的时代,在图书市场越来越细分的今天。以“个性”为特征的小众阅读彰显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尝试,重庆大学出版社从今年年初开始,关注小众阅读,将目光投向重庆本土的优秀作家,推出了一系列的小众图书。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时代的小众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溢 《今传媒》2010,18(9):96-97
通过对小众这一概念的研究,分析小众群体的在不同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以豆瓣网和百度贴吧为例,试阐明小众在新的互联网的低成本传播环境下所蕴含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4.
一小众图书出版的内涵与特点 了解小众图书出版,首先要了解什么叫做"小众".小众,是相对于"大众"来说的,是指有着相同的背景或兴趣爱好的一部分人的总称.比如一般大众都喜欢看电影,但有些观众只喜欢看某一位导演的电影,而且这位导演可能并不热门,这时我们就可以将这些观众看做是"小众".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小众人群由于有着相同的追求和"共同语言",更容易走到一起,于是便形成一个个的"小众圈子".现代社会主张个性化、多元化,人们的审美取向也日益差异化,这样便形成了众多的小众化市场.例如小众音乐、小众电影、小众软件、小众旅行等等.另外,现今在90后年轻人中非常流行的"非主流"文化,也可以看做是小众化趋势的一个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社交媒介不仅提供了用户间知识交流的平台,而且形成了知识复用的渠道。一部分社交网络用户在信息传播、知识共享等方面都能够对其他用户产生影响,称之为“小众专家”。对“小众专家”群体的研究对于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具有促进作用。[方法/过程] 以MetaFilter数据集为例,利用用户社交网络活动数据,生成用户关系网络,结合网络分析与时序分析筛选“小众专家”,分析“小众专家”群体在不同语义环境下的“稳定-迁移”特征,并提出评测指标,进行验证分析。[结果/结论] 结果显示:只有极少部分“小众专家”能够在多种语义环境下保持稳定性,而大部分“小众专家”只能在单一语义环境中保持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王春敏 《传媒》2008,(10):55
在中国传媒市场进入分众化的时代,小众杂志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媒体市场上站稳脚跟并不断发展壮大?仅仅依靠广告和发行这两条“大众路线”能否成功?小众杂志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第三条道路在哪里?这些问题关乎小众杂志的生死存亡,也是中国期刊业走向成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王薇 《视听》2022,(4):167-169
小众圈层文化在中国古代已具雏形,新媒介的出现为小众圈层文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借助新媒介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与交互性,热衷于小众文化的群体得以在网络场域中快速聚集并形成圈层.小众圈层文化具有封闭与开放的二重特性,并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建立起独特的内部秩序与话语体系.小众圈层文化在满足圈内群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同时,...  相似文献   

8.
来源: 北京广播学院潘青山教授在《另类的媒介小众形象》一文中提出了媒介小众这一概念。 内涵: 潘青山教授指出,一般研究意义上的媒介小众是指对于其在主流媒介文本中所表现出来的媒介讯息和形象,是缺  相似文献   

9.
何谓小众读物?有人戏言。那些面向特定消费人群、曲高和寡、不畅销、经济效益不佳的图书和报刊,就是小众读物。在这里,本文所探讨的小众读物主要是指以学术理论专著为代表的专业针对性很强、读者面相对狭窄的图书。  相似文献   

10.
从高校图书馆的小众读者现状分析入手,提出了图书馆满足小众读者的6条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何谓小众阅读,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小圈子或者一小群人的阅读,而且这一小群人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对某种东西有持久的热情,互相之间经常交流,与主流有距离。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小众群体,通过网络等形式进行群体活动。具体到多少人数才算小众,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给小众阅读下一个定量的概念,很难。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正在跨入一个“小众”时代,消费者不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是分化成一个个具有共同兴趣或生活态度的小众群体。与此同时,以往的大众媒体也不再“大众化”,而更倾向于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特定受众群体。媒体与消费者的互动和媒体的细分成为一个潮流,一种趋势。时代创造需求,时代也创造机遇。要想在“小众”时代“大”有可为,出版业也必须顺势而为,冲破固有的出版模式,积极探寻“小众”出版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3.
邢馨月 《采.写.编》2020,(1):51-52,119
小众音乐与综艺节目的结合使这类综艺节目成为爆款的同时,也使小众音乐开始进入大众话语体系,向大众群体展示小众文化,促进我国新时期文化的繁荣发展。笔者主要通过仪式、娱乐化、叙事、公共领域方面研究综艺节目对小众音乐的传播路径构建。  相似文献   

14.
专业频道既要“细分化”——锁定目标;又要“反细分化”——拓专业频道必须满足小众的专门偏好,以牢牢抓住自己的目标观众。 专业频道还可以满足小众的泛化偏好,既抓住身己的目标观众。也抢夺其它专业频道的目标观众。专业频道还可以满足小众的一般兴趣,即小众与大众的共同兴趣。抢  相似文献   

15.
本文紧密结合当前传统出版业的实际,从科技发展、读者个性化需求以及图书市场变化三个方面论述了小众出版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从小众出版品牌的设计和营销两个方面论述了小众品牌的培育过程,提出了"小众化思维""小众的读者定位""小快灵的选题风格"以及"善于将小众品牌转换为新媒体品牌""倚重于网络营销"等等许多富有创新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论广告生存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竞争与技术进步,使得大众传播媒介自身不断分化,相应地,受众也在不断细分。其结果,便是小众传播时代的到来。如果说小众传播时代的出现源于大众传播内部自身的分化,而网络传播则从外部更加速了这一分化与裂变。网络传播虽然兼跨了数种传播形式,但它既尊崇目标受众的主体性、又让受众随时可转换为传播者的特性,使得它在本质上即可看作小众传播。显然,小众传播时代乃是媒介环境变化所致,而依赖媒介环境生存的广告,其变革就成为必然的选择。美国《广告时代》的副总裁Joe  相似文献   

17.
袁隽 《编辑学刊》2021,(6):112-115
小众图书作为一种重要的图书门类,受到越来越多的出版社的重视.文章从小众图书的概念、特征入手,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读者多元化阅读需求、传承文化、促进学术交流和能够产生不错的经济效益等方面,探析小众图书出版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何谓小众阅读,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小圈子或者一小群人的阅读,而且这一小群人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对某种东西有持久的热情,互相之间经常交流,与主流有距离.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小众群体,通过网络等形式进行群体活动.具体到多少人数才算小众,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给小众阅读下一个定量的概念,很难.  相似文献   

19.
在许多媒体人的头脑里,一提市场化,就马上想到了大众化,但从实践来看,市场化运营并不一定要按照大众化报刊的模式来运营,企业报一类的小众报刊自有其小众市场的运营方式,如《中国汽车报》主打的就是小众市场,但他们依然能够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正在跨入一个"小众"时代,消费者不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是分化成-个个具有共同兴趣或生活态度的小众群体.与此同时,以往的大众媒体也不再.大众化",而更倾向于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特定受众群体.媒体与消费者的互动和媒体的细分成为一个潮流,一种趋势.时代创造需求,时代也创造机遇.要想在"小众"时代"大"有可为,出版业也必须顺势而为,冲破固有的出版模式,积极探寻"小众"出版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