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1 毫秒
1.
尊重是一种胸怀,一种美德,一种风度,一种情怀,一种力量。从人的角度来看,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人格尊严辩证否定的发展史。尊重,就是尊重人的自然生命,尊重人的社会生命,尊重人的精神生命,只有尊重他人,才能从他人那里得到尊重,尊重他人是快乐的,被他人尊重是幸福的。尊重教育的本质就是尊重人性。  相似文献   

2.
一、相互尊重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校园暴力事件的频频发生提醒我们,新型的师生关系亟待确立.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尊重是给予他人最好的礼物,与受尊重一样,尊重学生是教师的需要,也是一种责任.  相似文献   

3.
<正>【设计理念】侵犯未成年人的隐私权,会导致父母或老师与孩子之间尊重和信任缺失,影响亲子或师生关系和谐;学生之间因为好奇和无知,故意宣传同学的私人信息或私事,不尊重他人的隐私权,也会造成同伴关系不和谐。要让学生了解并维护自己的隐私权,懂得尊重他人的隐私权,懂得与父母及老师良好沟通,与同学平等交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隐私权,尊重自己及他  相似文献   

4.
学会尊重     
尊重,指的是尊敬和敬重。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而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一个人修养良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王颖 《中国教师》2014,(7):70-72
<正>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我们教师的尊重。尊重学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也是当代教育进步的基础。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是尊重学生的价值和作为人的品质。尊重学生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条件,又是教育的基本方法和  相似文献   

6.
丁蕊 《今日教育》2007,(1):22-23
学会尊重他人,是孩子必须具备的一种品德。只有尊重他人的孩子,才可能正视他人的意见。不尊重他人,他人对他提出的忠告,他也决不会接受。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与社会处于一种隔离状态。尊重,也是人际关系的起点:不尊重他人,他人也不会尊重他,甚至不可能信任他,这样就会失去许多朋友的支持。让幼儿学会尊重是良好个性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的前提。[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呼唤着新型师生关系,而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的首先是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教师需要学生的尊重,学生也需要教师的尊重,尤其是青年学生。学生尊重教师强调得很多。而教师尊重学生往往被忽视。现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尊重是什么     
王志国 《中国德育》2008,(11):79-80
“尊重”二字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尊重是对人的一种赏识和肯定,是一种认同和重视,是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催化剂。教师应如何尊重学生呢?  相似文献   

9.
林伟娟 《现代教学》2014,(1):124-124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教育教学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则需要教师拒绝强加,学会悦纳。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种尊重,是一种耐心的守望。  相似文献   

10.
师生关系和谐的前提是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人格、发言权,师生的课堂。  相似文献   

11.
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提出的治国目标和理念。从我们民族的思想资源看,和谐社会的构建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他人、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充分培育社会成员的精神境界,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那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构建和谐的地理课堂成为每个地理教师深思的问题。一、互相尊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2.
幼儿也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长中的小公民,他们道德素质的发展状况,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针对当前幼儿存在的问题及情感教育的缺失,开展幼儿关心与尊重他人良好情感培养活动,探索幼儿"关心与尊重他人"良好情感形成的心理机制,让幼儿从小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健康快乐和谐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导语:尊重,是挂在脸上的一抹真诚的微笑,是在他人发表不同见解时的虚心倾听,是为别人付出了努力而获得成功时的鼓掌。尊重他人,看似只是一味地奉献自己,其实,在奉献的同时我们也收获了来自他人的尊重。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重人者人恒重之。”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没有了尊重,生活就缺少了温情,社会就缺少了和谐、  相似文献   

14.
师生关系有着显著的伦理特征。"尊重"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伦理学概念。从"尊重"这一视角来考察师生伦理关系,可以发现我国的师生关系经历了传统的师道尊严、"五四"时期的"以学生为重"、新中国成立后的"以教师为主导"、改革开放之后的"尊师重教"、现代民主平等以及尊重学生等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自尊是自我尊重并且期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教师教育学生就应该尊重学生。多给学生一点自尊,就是多给他们一种自我教育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人都有被尊重和赏识的心理需要,这是人的价值和尊严的重要体现。尊重,包括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不同形式的生命。尊重自己.就是珍惜生命,不做自我毁弃之事;尊重他人,就要认真对待所有的人——包括我们不喜欢的人,以及不同形式的生命。现代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7.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师生关系,不仅是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学校的具体体现和要求。教师应该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并且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及合理运用和自我的不断完善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教学理念中,“尊重、关爱、平等、博学善教”是增强师生之间情感的纽带,沟通师生之间心灵的桥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保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的实现,愿我们教师与学生之间能永携尊重、关爱、平等之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19.
尊重是一种品质,一种对人不卑不亢、不俯不仰的平等相待,是对他人人格价值的充分肯定。本文笔者我校是如何开展尊重教育的。  相似文献   

20.
丁蕊 《中学生阅读》2007,(10):48-48
道德品质的基础是尊重自己和他人;每一个社会人都有其相应的权力与责任,但每种权力和责任的基础都是被理解和尊重。尊重,就是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基本权力和责任,尊重人的个体和社会价值,尊重人在自我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尊重是把人所赋予的权力和责任还给人自身。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培养人的尊重意识,使每个人都懂得要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在工作中我们也应十分重视对幼儿进行尊重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