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君 《华章》2007,(8):89-90
混声合唱<黄水谣>是<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四首,在整部大合唱中具有重要位置,对作品的思想主题起着关键的铺垫作用.如何正确的理解和处理合唱<黄水谣>的演唱,使其即能相对独立又能服从整部大合唱的全局,将是指挥与演唱者必须了解和努力做到的.本文从大合唱的概念和<黄河大合唱>的艺术结构的分析入手,试谈谈对<黄水谣>的演唱的理解和艺术处理,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陈常 《教师》2010,(23)
<黄水谣>是出自冼星海的交响乐代表作<黄河大合唱>中的女声二部合唱,但也广泛地应用于声乐教学中,几乎成为女声教学的必唱曲目.作品中节拍节奏符合歌词的演唱规律,应该说<黄水谣>是<黄河大合唱>全曲中的一个转折点,整个作品的悲剧性和戏剧的矛盾是从这里展开的.所以,在演唱中.要表现出整首歌曲语言和旋律的完美结合必须正确运用呼吸以及吐字.  相似文献   

3.
一、要求学生对声乐作品进行了解和分析 了解声乐作品,首先要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了解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他们所要表达的东西,只有深刻理解,才能正确表现。例如演唱《黄水谣》这首歌曲,我们应该怎样表现它才能真正达到歌曲所要表达的艺术效果呢?首先,我们要对《黄水谣》的创作背景进行了解。《黄河大合唱》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冼星海从海外回国,看到国内民不聊生,深知民众的苦痛,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  相似文献   

4.
在师范学校教了十几年的音乐课,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不久前一堂教唱《黄水谣》的唱歌课。这首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张光年)作词的抗战歌曲,是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女声合唱歌曲。由于一直对《黄河大合唱》的偏爱,我在讲解歌曲创作背景和分析音乐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设计意图1、教学内容选择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有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就是其中之一。《黄河大合唱》是一个大型声乐套曲,全曲共八个乐章,要想在一节课中使学生了解全部内容,教学的可行性太小。所以,本课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依据教学实际,对内容做适当的删减,重点学习其中的《保卫黄河》,对《黄河颂》《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等作浏览性的学习。另外,有关《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作者和创作背景等内容,要求同学们在课前进行收集和整理。通过同学们的参与和主动的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  相似文献   

6.
《黄水谣》选自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第四乐章,创作于1939年,是我国近现代新音乐发展历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名著。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这首经典曲目,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本次论文将从美学的艺术特征角度分别从形象性、情感性、个体性和审美性四个方面对《黄水谣》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批评。  相似文献   

7.
由冼星海和光未然共同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是我国的经典声乐作品之一,其丰富的音乐特征、多元的音乐形象彰显了红色歌曲不可比拟的魅力。这首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虽然是战争年代,但是在国家环境相对和平稳定的今天,它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始终鼓舞着中华儿女不断前进。本文笔者首先从《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音乐文学特征出发,分别从音乐情感、爱国主义精神与鲜明的民族色彩等方面解析《黄河大合唱》浓郁的艺术特色,最后介绍男声独唱、女声合唱以及女声独唱在《黄河大合唱》中的演唱技巧与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8.
冼星海、光未然创作的《黄河大合唱》自诞生以来,始终以激昂的斗志激励着中华民族的前进。这首声乐作品不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幸福美好的今天,都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鼓舞着人心,体现了音乐艺术的多元化功能。《黄河大合唱》作为一部经典的声乐作品,展现了丰富的音乐特征,塑造了多元的音乐形象,在演唱的二度艺术创作中也充分彰显了红色歌曲特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歌曲《黄水谣》的教学重点与声乐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艺术的特点在于运用人声来演绎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对歌曲的情感表达及声乐表现作恰当的处理,就成为表现歌曲内涵及声音形象的主要手法与途径。本文就歌曲《黄水谣》从作品分析、艺术风格、演唱的技巧处理以及声乐表现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同时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以期更好地诠释此曲的艺术处理与声乐表现。  相似文献   

10.
《黄河怨》是《黄河大合唱》的第六乐章,是一首女高音独唱曲。歌曲演唱要充分调动歌唱艺术的表现手段表现出那个时代民族的苦难,人民的悲哀、痛苦,以及奋起抗争的民族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1.
二月里来     
《高中生之友》2011,(3):I0002-I0003
1939年3月,由塞克作词,冼星海作曲的《二月里来》在延安首演时就极受观众好评,后多作为独唱歌曲演唱。这首作品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边区人民为支援前线抗日而努力生产时的豪迈心情。这是冼星海到延安以后写的第一部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中的一首歌曲,冼星海在《创作札记》中这样描述这首歌,是在“风和日暖”的播种场面中。  相似文献   

12.
首先,教育学生树立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坚定信念。针对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我实施了了正面教育,选用了中国20、30年代的优秀爱国歌曲如《长城谣》、《踏雪寻梅》、《黄水谣》等,还运用多媒体播放“抗战时南京大屠杀”等等真实画面,让学生在演唱歌曲的同时,能从视觉、听觉上充分感  相似文献   

13.
二月里来     
《高中生之友》2011,(6):50-51
1939年3月,由塞克作词,冼星海作曲的《二月里来》在延安首演时就极受观众好评,后多作为独唱歌曲演唱。这首作品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边区人民为支援前线抗日而努力生产时的豪迈心情。这是冼星海到延安以后写的第一部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中的一首  相似文献   

14.
正上个月,妈妈对我公布了一个重大消息:两周后我要到金星大酒店参加一个琴行的新年联欢晚会,并在联欢会上表演笛子独奏《黄水谣》!我一听,心里有点紧张,仿佛下一分钟就要演出似的,可是《黄水谣》我还没学过啊!管不了那么多了,我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好好练习《黄水谣》!我来到笛子培训班学习《黄水谣》,老师先是对我讲了这首乐曲的演奏要领和节奏,然后教我吹这首曲子最好吹的第一句。我拿起笛子试了试,可不是跑调就是吹错。吹了好几次,终于成功了。  相似文献   

15.
《黄河大合唱》是高中音乐欣赏课的重要内容,如何能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引领学生认识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感受、体验作品的丰富多彩,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通过参加教学研讨活动中的"同上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对此次活动中两个课例进行分析,结合自己的教学找出差距,提升自己。  相似文献   

16.
《黄河大合唱》作为艺术创作的原型,为《黄河钢琴协奏曲》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可不断参考、不断演变的艺术源头。本文分析了《黄河大合唱》对《黄河钢琴协奏曲》的影响,认为《黄河钢琴协奏曲》作为蜚声海内外的中国钢琴协奏曲,它的成功离不开《黄河大合唱》的。  相似文献   

17.
冼星海一生创作有四部大合唱——《生产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这四部大合唱的创作是在抗日战争背景之下,以人民革命斗争和生产劳动为题材,以创新的手法和进步的技巧写作而成,它们的成功创作,不仅在抗日战争期间给抗日军民以极大的精神鼓舞,同时,作为音乐界的一大创举,也将中国新音乐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将对冼星海四部大合唱进行整体性的浅要分析,通过对其作品创作中共性与个性的总结,相信也会给今天中国音乐的创作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1905年,冼星海出生在澳门的一个贫苦渔民家庭。1938年到延安,担任鲁迅美术学院音乐系主任。他创作了《人民交响乐》、《生产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等著名音乐作品。这些作品曾激励千百万人民为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而英勇奋斗。  相似文献   

19.
《黄水谣》以抗日战争为背景,反映了人们从和平生活的安逸幸福到被侵略的情怒与悲伤,再到对未来生活的憧憬的复杂又而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演唱者必须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做好演唱过程中情感、声音、呼吸、节奏的处理,才能在演唱时把那些悲伤或观喜的各种各样的思想感情和情绪表现出来,使听众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20.
徐升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3):102-103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先生于1938年11月至1940年3月间创作的三部大合唱之一,作品由7首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构成.笔者对这7首作品逐一进行了解释、分析,希望对广大音乐爱好者在欣赏这首作品时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