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刘大旭 《传媒》2016,(16):90-90
用经济学研究传媒业的运作开始得并不晚,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也有不少经济学巨擘的加入。作为一门学科,它开始于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广播学院设立的传媒经济学,同年,复旦大学设立媒介战略管理学二级学科。自此,中国教育体制内的传媒经济学这一学科诞生了。但是,传媒经济学至今仍不是一门很热的学科,投入这一领域的研究者也不多,没有形成学科建设的热潮。  相似文献   

2.
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历史、方法与范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回顾了传媒经济学在西方的发展历程、研究方法以及不同时期的研究议题。传媒经济学是构建于不同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之上的应用性学科,它致力于研究经济和金融力量如何影响传媒体系和传媒组织。西方传媒经济学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已发展成为一个活跃的和跨学科研究领域。文章认为,西方传媒经济学的主要研究范例包括理论型、应用型和批评型范例;其研究方法可分为行业市场研究、公司研究和影响力研究。在介绍西方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同时,本文还简要回顾了传媒经济学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章平  池见星 《新闻大学》2007,(2):123-129
本文通过对新闻传播学两本专业期刊的内容分析,对10年来我国传媒经济研究做整体上的梳理。研究发现,新闻传播学研究者构成中国传媒经济研究的主体人员,而经济学、管理学研究者则普遍缺席。传媒经济研究具有突出的应用导向和实践特点,媒介组织经营与管理议题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但遗憾的是,传媒经济研究很少获得社会资助。定性研究占主导地位,研究者大多是独自作战,合作研究自2003年起呈急剧增长态势。报纸媒介仍是研究者们最为关注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4.
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传媒经济研究的一个基础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传媒经济学的范式范式是特定的“科学共同体”从事某一类科学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公认的“模型”。它包括共有的世界观、基本理论、范例、方法、仪器、标准等等与科学研究有关的所有东西。那么,传媒经济学的范式是什么呢?目前,对传媒经济学的认识很不统一,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类认为传媒经济学是新闻传播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如赵化勇教授在《电视媒介经济学》序言中提到,“电视媒介经营管理研究属于新闻传播学与经济学交叉的产物。”①另一类认为传媒经济学是个独立的应用学科。这里又可分为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传媒经济学是新闻传播…  相似文献   

5.
发展至今,传媒经济学越来越成为一个活跃的跨学科领域。有学者认为中外传媒经济学研究在热点议题和研究范式上具有较大差别,因此有必要了解国外该领域最新研究热点,以增进中外传媒经济学的沟通对话。本文引入文献计量学中的内容分析和共词分析法,通过对EBSCO数据库中收录的2013年传媒经济学相关英文学术论文做定量分析,梳理了2013年国外传媒经济学研究的议题热点以及研究者分布情况。纵向对比发现,数字化和全球化影响了研究议程;横向对比发现,中外研究议题和范式并非彼此独立互不相容,而是可以相互借鉴的,传媒经济学研究的跨国交流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传媒经济学成为近年研究热点,今年5月,第七届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140多篇,共有30名国内学者宣读了论文,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内传媒经济学研究的总体水平。但是从这些论文看,国内传媒经济学研究还存在一些误区,与国外同类研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这是学科发展的特定阶段必然产生的现象。但我们必须认清现状,明确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方向,以建成有本土特色的传媒经济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媒科技》2012,(4):30-32
伴随着传媒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经营管理意识和人才的缺乏已成为了当前制约传媒机构发展的"短板"之一。中国传媒大学MBA学院院长张树庭教授作为传媒行业知名学者和教授,具有多年品牌营销与传媒经营管理的教学与研究经验。本期,我刊特专访了张树庭教授,就我国传媒经营管理整体形势,创新发展与品牌营销策略,人才培养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然而我国的传媒经济学的学术之路上还存在着对于理论认知和范式的困惑.传媒经济本质上到底属于经济学范畴还是传播学范畴?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传媒经济学研究的路径,并结合传播学、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的相关理论,梳理出我国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模式和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传媒迅猛发展,作为四大传媒之一的期刊,也成为越来越多人士的研究对象.这些研究人员主要来自期刊产业界(含期刊的经营管理者、期刊编辑发行人员)和传播理论学界(含编辑出版学科和新闻传播学科的学者).他们大多以切己的实践或研究领域为出发点,在不同层面上对期刊进行探索,从而使期刊研究在经营管理、编辑、传媒特性等方面有了很多突破.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30年里,社会科学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说前25年间最显赫的带头学科是经济学,那么,近5年以网络新媒体研究为主导的传播学研究则已异军突起。据最新统计,全国共有637所院校开设了1073个新闻传播学专业点。在学科快捷发展和传媒转型的背景下,像沈阳大学文化传媒学院这样的地方综合院校如何发展的更好,是值得思考的话题。笔者根据自己近年来新闻传播方面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略谈一些观察和思考。媒介融合与传媒转型。作为一个引自美国的学术概念,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最初被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媒经济学研究,无论是在理论认知层面还是在具体研究实践层面,至今仍存在严重的范式困惑。本文认为,传媒经济学属于传媒研究的三大取向之一。传媒传播学研究、传媒形态学研究与传媒经济学研究,由于研究范畴的不同,研究范式也各有差异。传媒经济从本质上讲是社会经济问题,其主导范式应为经济学范式。传媒经济学微观、中观与宏观三个不同层面的研究,构成传媒经济学的整体研究框架。三个不同层面的研究,有通用的相关经济学范式,更有与之相对应、相适切的不同经济学范式。  相似文献   

12.
仲惟勋 《中国记者》2012,(6):104-105
针对不同读者群体,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策划部门与各媒体策划部和编辑部,在不同层面进行分工协作,逐步探索出一条靠策划活动、包装新闻、营销品牌来实现媒体影响力最大化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新媒体专业建构和人才培养被提上新闻传播教育的议事日程,通过探究新媒体专业建构的理念,提出新媒体专业应以传播学、信息科学和传媒经济学三大学科集群为主体,并且针对新媒体业界发展的人才需求规划基本的人才培养方向。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新闻传媒的研究在我国一直处于兴盛状态.不同的研究者拥有各自的研究领域和兴趣.概览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对新闻传媒领域的现象与问题作描述、解释与批判,这三者形成新闻传媒研究的三个层面.本文意从方法论的角度,对这三个层面的确切内涵以及其在新闻传媒领域的具体应用进行哲学层面①的思考,对其应用现状进行描述,并对三者之间的关系加以阐释、分析.  相似文献   

15.
王百娣 《今传媒》2013,(1):103-104
当下正在蓬勃开展并在新闻传媒中已初见成效的"走转改"活动在我国新闻界显示出深远意义和创新价值。它的提出和运用既有对传统新闻学的完善与发展,也有对当下新传媒环境中产生的各类新现象、新问题地切实有效应对。通过阐述"走转改"在新闻传播主体定位、新闻价值取向、新闻传播效果以及新闻机制调整等方面的创新之处来进一步明确"走转改"存在的必要性和深刻意义,并应更好地在实践中长效推进"走转改"。  相似文献   

16.
出版学既是传播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播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在当前我国的传播学和出版学研究中,经济学分析又是一个薄弱环节。与教育经济学、电信经济学、旅游经济学等部门经济学学科相比,包括出版经济在内的传媒经济研究已经落后。而在传媒经济研究领域内部,  相似文献   

17.
长远来看,新闻植入式营销对传媒而言是一种"杀鸡取卵"式的发展,将导致新闻人才的流失、传媒的组织管理混乱,传媒公信力竞争力下降,以及传媒社会监督职能的蜕化变质……  相似文献   

18.
2019年年度述评仍聚焦于新闻传播类CSSCI来源期刊论文,旨在梳理新闻传播学界传媒法研究者或者认可传媒法学地位的法学界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总体上看,这年传媒法研究领域相对集中,论文数量依然有限。本年度研究关键词为“合理注意义务”“隐私权”“算法推荐”。  相似文献   

19.
经济学是一门“经世济邦”之学,经济问题也是日常生活面临的“选择”问题。在“资源有限、欲望无限”的现实世界里,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工具,来研究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做最有效的配置。自从新闻传媒正式走向市场后,许多学者把经济学的研究和传媒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门学问——传媒经济学。根据罗伯特·皮卡德的定义,传媒经济学是”关于传媒经营人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满足观众、广告上以及社会对信息和娱乐的欲望和需求”。  相似文献   

20.
姜鹏 《新闻界》2012,(4):47-51
在新闻实务研究领域,通常以国外传媒实践经验关照国内报业发展,在当前数字新技术、新媒体涌现的时代,研究价值尤显突出。本文以国外欧美知名报纸数字化转型为研究对象,剖析报纸数字化转型内外因,从数字化转型影响新闻生产流程和盈利模式视角予以解读,回答国内外传媒研究者共同关心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