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 ,被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 ,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笔者在课堂教学中 ,在向学生讲述这一重要内容时 ,深感学生对这一历史人物的浓厚兴趣。在改革开放日趋深化的今天 ,学生在课堂上提问不断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他们向往了解容闳的传奇经历 ,容闳派遣中国留学幼童赴美深造的历史背景 ,当年留学生运动的规模及其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功绩。我在备课过程中 ,查阅了大量关于容闳的资料 ,发现关于他个人的研究专著不下 2 0种 ,至于单篇论文更是不胜枚举。容闳的一生业绩斐然 ,特别是他创议并派遣中国幼童分四批赴美国留学的壮…  相似文献   

2.
<正>《水浒传》是毛泽东终生爱读的古代小说之一,也是和毛泽东在意志性格方面产生过深深共鸣并对其一生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一部古典小说名著。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毛泽东曾从不同的角度对这部古典小说做出过新意迭出的解读。这些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发端于19世纪70年代,是中国近代走向世界,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的全新形式,是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倡导者是晚清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教育家容闳。一、容闳的青少年时期容闳(1828~1912)生于广东省珠海市南屏镇,他出身贫寒,父亲过早去世,12岁时开始贩卖糖果以补  相似文献   

4.
容闳是近代中国最早的留美学生之一。他从耶鲁大学毕业后,放弃舒适豪华的西方生活,立志终生献身于西学东渐,“维新中国”。从他回归祖国探索救国救民开始,历经教育救国、变法立国,直至晚年投向革命,始终渗透着容闳的一颗爱国之心。这正是容闳的伟大之处,也是值得我们这一代人和后辈继承发扬的。  相似文献   

5.
张蔚萍(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目前关于这方面的书很多,但《邓小平理论总论》这本书却有新意和特色。首先是书名很有新意和特色。站得比较高,比一般的“概论”、“导读”、“读本”、“教材”、“问答”写得有深度。其次是书的体系结构有新意和特色。全书不是停留在解释《纲要》的水平上,而是从高举旗帜问题、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条件、形成的过程、科学体系、总体特征、历史地位做了全面系统的论述。这种写法,没有广博的知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把握全局的能力是写不出来的。第三,每一章…  相似文献   

6.
庞泽欣 《留学生》2014,(24):46-47
正10集大型历史文献电视纪录片《容闳》在珠海广播电视台举行了开播仪式。珠海副市长龙广艳,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著名学者雷颐,纪录片总策划兼总撰稿、市妇联主席徐惠萍,"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曾孙詹咏等嘉宾启动了纪录片首映。现场播放纪录片《容闳》第一集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雷颐作了题为"容闳与中国近现代史"的专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容闳《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李恩富《我的中国童年》、黄遵宪《逐客篇》以及佚名作者《苦社会》进行文本细读,梳理了晚清旅美华人文学想象美国(他者)和中国(自我)的几种模式:容闳自传中的美国和中国分别被建构为文明和落后的形象;李恩富自传中的美国和中国则分别被描述为纯粹的"异"和诗意传统的中国形象;在《逐客篇》和《苦社会》中,美国和中国则主要被表述为一个背信弃约的种族主义国家或苦难的中国形象。晚清旅美华人对"他者"和"自我"的文学想象,奠定了后来旅美华人文学想象美国和中国的几种模式。  相似文献   

8.
从事“西学东渐”事业和促进中国文明富强是容闳终生追求的社会理想。它贯穿于容闳所从事的社会政治和教育实践的全部活动。容闳的社会理想及其社会政治和教育实践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从容闳与留美幼童这个重大事件所处时代及事件性质所具有的标志性来看,从解剖一个时代社会横断面的历史研究方法和留美幼童在中国留学史中所表现出的先锋、示范作用来看,容闳和留美幼童的足迹是值得我们努力追寻的。有关容闳与留美幼童历史的研究,十余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现了不少值得探索的新课题。对容闳与留美幼童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相似文献   

10.
最近 ,凝聚王家范先生多年心血的《中国历史通论》① (以下简称《通论》)终于付梓出版 ,欣喜之余 ,仔细研读 ,发现该书的特点之一就是以“通”的视野聚焦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问题。其中 ,前编第四章《农业产权性质及其演化》 ,提出了传统社会的“农业产权”问题 ,颇有新意。在此作一简单介绍 ,并发表一些个人看法。一、《通论》中的“农业产权”论有关农业产权的问题 ,1 999年的《史林》和《华东师大学报》上就曾刊登过王先生的部分初稿 ② ,此次《通论》的前编第四章 ,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更为系统的阐述。《农业产权性质及其演化》分上下两篇…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近代早期改良思想家当中,洪仁与容闳是有代表性的人物。二人都提出过比较系统的社会改良方案。但由于二人政治生涯的不同,其思想的社会影响也有区别。容闳的思想作用于洋务派,在推动中国走向近代化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 一、中国文化的历史回顾与反思 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 中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人民勤劳、朴实、智慧、勇敢而有创造力。在历史上有过不少科学发明,出过不少能工巧匠和各种专家。有过百家争鸣的时代,有过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有过郑和七下西洋等等佳话流传,创造了不少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命运》一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特点的概括有新意、创意,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特点概括为唯物论、实践论、矛盾论、生产力论、人民群众论等"五论"。此外,该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内在关系的分析、论述也有新意、创意,提出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胜利,反思社会主义建设成功与失误的经验与教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改革开放,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4.
容闳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在中国从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换的转型期,容闳投身于救国图强运动中,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文化教育,有着超越时代的独到见解和实践活动,成为中国近代"教育救国"思想的早期阐发者和绵延至今的中国留学运动的缔造者.  相似文献   

15.
《易经》是否阻碍近代中国科学发展的问题,近年来在学术界引起激烈的争论。要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必须清楚《易经》与近代科学思维方式的异同,历史上《易经》的科学思维方式是否有过阻碍近代中国科学发展的事实等问题。这场争论的本质是百年文化论战在新时期的继续,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说明中国知识界仍然有太浓厚的文化情结和唯科学主义思想在中国几乎成为社会的集体无意识,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意义更为重大。  相似文献   

16.
新书推介     
容闳自传——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容闳著石霓译百家出版社本书是容闳于1909年完成的英文自传性回忆录,他从自己出生那一年写起,一直叙述到1902年止。自述其童年在澳门接受的启蒙教育,至澳门、香港两地的少年学习生活,再至  相似文献   

17.
140年前 ,即公元 1872年 ,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当时仅为少数人知晓 ,但却影响深远的一件大事。这一年的 8月 ,清政府首次派出了 3 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 ,从而开了中国公派留学之先河 ,揭开了中国教育史上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崭新的一页。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上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开端 ,对后来直到当今乃至未来 ,都已经并将产生深远影响。一幼童留学的首倡者是容闳 ,是他首先提出 ,由曾国藩、李鸿章联名上奏清廷获得批准。容闳 ,182 8年出身于广东香山南屏镇 (今属珠海 )。183 5年进入英国传教士在澳门办的西塾读书 ,1841年又进香港教会学…  相似文献   

18.
"乡愁"是中国诗苑园中一个长盛不衰的重要话题,从屈原到李白,从崔颢到李清照,又从马致远到余光中,千百年来几乎无一例外的文人墨客都曾吟咏过这一世间难遁的情感。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长期旅居海外,思乡日深,于是谱写出一支催人泪下的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乡愁》。诗人余光中继承了传统文化中"乡愁"这一永恒主题,又新意叠出。我  相似文献   

19.
<西学东渐记>是展示容闳社会和教育思想以及历史贡献的重要窗口.从事"西学东渐"事业和促进中国文明富强是他终生追求的社会理想,以图实现"维新中国"的人生志愿.这种社会理想贯穿于他所从事的社会、政治和教育实践的全部活动.容闳的社会理想及其社会、政治和教育实践开创了中国社会和教育近代化的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与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第一次看到蒋廷黻这个名字是在做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时候,那时我并不知道他是何许人也,只是经常看到引自他的《中国近代史》的观点很有新意,于是就对他和他的《中国近代史》产生了兴趣。《中国近代史》写于1938年,也是中华民族处于抗战危急关头的年代,全书从近代化的视角解读了我国近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认为中国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的兴亡。其独到见解,读之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笔者摘取书中与我们现行高中教材中不同的观点与诸位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