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新课程就是指一种课程文化的再创造,涉及课程理念、课程结构和课程实践的深刻变革,也就是说这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传统的观念已把教师的职责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它内含着一种为知识而知识的倾向,在培养目标上,  相似文献   

2.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施基于大型仿真项目的课程综合实践设计方案,在学期末专门安排一个为期两周的课程综合实践项目--行业高峰论坛筹办,综合较多与该专业职业岗位工作相关的实践环节,充分体现"过程导向、任务驱动、学生主体、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其运作流程包括论坛运作资金拨发、承办权竞标、冠名权和广告位拍卖、会场布置和前期准备、召开、承办总结等.  相似文献   

3.
课程问题的多重属性,客观要求课程理解和课程观应超越"单一要素论"。同时,应超越"作为事实"课程观的局限,倡导基于课程理解和课程研究中的价值思维和过程思维,主张"作为实践"的课程观。  相似文献   

4.
"教师即课程"理念正在成为新课程实践的诉求,它强调教师要进入课程,时刻用自己独有的眼光去理解和体验课程,将自己的人生履历和人生体验渗透在课程实施过程之中,并创造出鲜活的课程,进而教师本身成为课程的内在要素之一.理解与领悟是"教师即课程"理念的实然前设;实践与反思是"教师即课程"理念的践行方式.古德莱德的课程分层理论使得上述阐释成为可能,从数学课程角度探究使上述阐释的实践得以可能.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通过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自然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塑造的统一,推动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以"融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为例,挖掘课程中所蕴涵的思政元素应从构建融合社会的融合教育终极目标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中国融合教育的发展彰显中国的四个自信,从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从认识融合教育的对象强化多元文化价值观意识。课程思政的实施可以从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模式、教学方法改进和综合运用三个课堂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6.
正课程思潮总是对课程研究和课程实践产生着巨大影响。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理论界在呼唤课程研究国际化的同时,也在着力强化课程研究的本土化。这既是课程理论发展的趋势,也是课程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无论是课程研究的国际化还是本土化,都需要以对西方课程思潮的系统而准确地把握为基础,否则就会失去"化"的前提和依据。而课程实践的创新性变革,也需要充分理解课程思潮的真实存在及  相似文献   

7.
宗志福 《中学教育》2004,(10):36-37
新一轮课程改革不仅确立了目标更加科学、结构更加合理、内容更加充实的课程体系,而且由此生成了关于课程理念、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理想与现实在总是有距离的。所以,当老师们雄心勃勃地投入到新课程教学实践时,往往感到把握不准,驾驭不住,效果不佳,与预期目标形成鲜明的反差。因而,有必要阐明新课程教学中的几个不等式,以便我们在具体实践中进一步澄清认识,辨别是非,调整思路和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8.
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课程,"小组社会工作"应体现"基于服务性质、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的课程理念。通过对课程目标、课程理念、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法进行梳理,探索了"基于服务性质、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的"小组社会工作"课程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9.
春燕 《教育导刊》2004,(8):4-10
学前课程文本是学前课程实践活动的结晶,也是课程理念的载体。尽管它在形式上是静态的,但透过它却能深刻地反映出课程变革实践中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践活动等方面的特点,从另一侧面凸显课程变革中丰富的课程思想,有利于我们更为清晰地认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学前课程变革。  相似文献   

10.
实践课程是反思型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的重要平台.传统幼儿师范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着对实践理解狭隘、实践与理论疏离、实践课程缺乏层次性等不足.基于反思型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目标的幼儿师范教育实践课程,应以以实践性知识为核心的专业知识观、以情境性与实践性学习为特点的专业知识获得过程观以及以“全实践”理念为指导思想的专业实践观为基本理论依据.课程体系应包括观摩性实践、学科性实践、研究性实践、自主选择性实践、整合性实践五个层面的内容.这种实践课程的顺利实施需要有相关政策的保障,需要系统规划,更需要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以及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