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四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母亲独自抚养他,非常不易.因为家境贫穷,母亲没有钱供他上学,便亲自教他识字.母亲还在院子里铺上一层沙子,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写画画,教欧阳修写字. 除了教欧阳修识字、写字,母亲还教他诵读古代文人的优秀著作,让他学习写诗.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欧阳修慢慢地长大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了,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还将借来的书抄写下来.欧阳修的记忆力很好,往往书还未抄完,他就能背诵所有的文章了.  相似文献   

2.
欧阳修号称"六一居士",大量材料表明了欧阳修与佛教的关系、对佛教的态度及其佛学思想,欧阳修为宋代儒士型居士的代表。尽管他并不信仰佛教,但在其思想深处,佛教对他的影响还是相当深刻的。  相似文献   

3.
轻松课间     
【课间故事3分钟】欧阳修快马追字佟士平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他是宋代闻名遐迩的文学大师,是当时文坛盟主,诗、词、文均有很高的成就。欧阳修的创作态度十分严谨,每一篇文章,他都要反复锤炼推敲,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这也正是他创作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宋代,一些达官贵人在亭台楼阁建成时,总喜欢请文坛大家作文或题字。欧阳修有一位老朋友叫韩琦,当时在相州任职,曾建造了一座别墅。他便请欧阳修帮忙写一篇文章,以记录别墅画锦堂建造之事。并请欧阳修在文章写成后立即交给来人带回,以便在重阳节前镌刻堂…  相似文献   

4.
欧阳修与颍州有不解之缘,形成了挥之不去的颍州情结。颍州的风土人情使遭受仕途打击的欧阳修获得巨大的精神安慰,把它当作心灵的净土。政治上打击与磨难,也让欧阳修心有余悸,逐渐形成归隐思想。欧阳修晚年虽身居高位,却壮志难酬,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内心的社会责任感使他陷入深深的矛盾和自责之中。欧阳修的身体状况与亲朋故旧的相继凋零,加深了他对生命的感悟,增强了他对淡泊生活的向往之情。这些因素促使他形成颍州情结,将颍州作为自己的精神归宿。  相似文献   

5.
欧阳修的记体文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在艺术上却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特别是他的游记,确立了与柳宗元游记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艺术典范。欧阳修的游记多写人们经常登临、游览的亭台楼阁、园林苑囿,更加贴近普通人们的生活;他的游记不以描写细微的物象为主,而重在景物给人们的整体印象;同时,他在游记中多发议论,娓娓道来,平易晓畅。欧阳修的记体文对后世影响很大,特别是清代的桐城派,往往把欧阳修作为学习的重要榜样,对他的记体文给予很高的评价。不过,由于创作个性的差异,桐城派作家在学习欧阳修时,又有不同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欧阳修与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北宋的一代文宗,欧阳修的音乐生活及其在实践中流露出的音乐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音乐实践与音乐美学思想和他在其他领域里的贡献一样,是他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音乐历史画卷上也应有他的一席之地,这对于我们研究欧阳修,丰富他的思想层面,更全面了解欧阳修全貌及其本质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欧阳修被贬滁州是宋仁宗平衡朝廷各种力量折衷处理的结果,欧阳修深知自己的处境和仁宗的用心。滁州的山水民风抚慰着欧阳修因被诬陷而受伤的心灵,也为他的诗文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官员,他以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的执政风格将滁州治理得和谐安定。两年多的滁州生活,对欧阳修后期思想产生了潜在的影响。欧阳修怀念滁州,滁州的山水人民也永远怀念和感谢欧阳修。  相似文献   

8.
欧阳修被贬滁州是宋仁宗平衡朝廷各种力量折衷处理的结果,欧阳修深知自己的处境和仁宗的用心。滁州的山水民风抚慰着欧阳修因被诬陷而受伤的心灵,也为他的诗文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官员,他以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的执政风格将滁州治理得和谐安定。两年多的滁州生活,对欧阳修后期思想产生了潜在的影响。欧阳修怀念滁州,滁州的山水人民也永远怀念和感谢欧阳修。  相似文献   

9.
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杰出文学家、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4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承担起抚养、教育儿子的责任。在欧阳修五六岁时,母亲开始教他识字。由于家里穷,买不起纸笔,母亲就用荻草枝在地上写字教儿子。欧阳修天资聪颖,又见母亲如此辛劳,所以学得很认真。欧阳修10岁时,母亲就开始督促他读父亲留下来的书。时间不长,欧阳修把父亲留下的书  相似文献   

10.
陆游继承了唐宋古文运动的创作传统,对欧阳修尤为推崇。他对文章风格自然平易的主张,对文道关系的理解,都表明他在文学思想上认同和接受欧阳修的观点。他的散文学习欧阳修,《入蜀记》《天彭牡丹谱》师法欧阳修,与同时的大家相比,《入蜀记》较之范成大《吴船录》体制更为完善,内容更为丰富。题跋文继承发展了欧跋的学术考辨精神与语短情深的文体特征。较之同样学习欧阳修的周必大,陆游对欧跋的情韵之美有更好的发展,跋文的抒情性、文学性更强。总之,陆游是欧阳修散文的优秀继承者,是南宋散文的优秀代表。  相似文献   

11.
欧阳修在滁州的诗歌创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欧阳修滁州诗歌的题材广泛,有描摹山水胜景的、有关心民情政事的、有赠友怀人的。欧阳修滁州诗歌反映了他寄情山水的醉翁意识,与民同乐的治政理念。欧阳修滁州诗歌初具欧式诗风,也是滁州的宝贵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作为北宋的一代文宗,欧阳修的音乐生活及其在实践中流露出的音乐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音乐实践与音乐关学思想和他在其他领域里的贡献一样,是他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音乐历史画卷上也应有他的一席之地,这对于我们研究欧阳修,丰富他的思想层面,更全面了解欧阳修全貌及其本质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自欧阳修的《归田录》。欧阳修(1007——1072)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在年青时,政治上他站在革新派范仲淹方面,跟保守派吕夷简等作了斗争,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改良运动失败后,他遭到政敌的排挤和打击,屡被罢职贬官,他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某些消极的因素。到了晚年,他趋向保守。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在当时的文学革新运动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  相似文献   

14.
芦荻画字     
王颖枝 《家庭教育》2013,(11):43-43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的父亲当过地方官,为人正直、好客。欧阳修4岁时,他就离开了人世。他在世的时候,家中门庭若市,经济也宽裕。他去世后,家境逐步贫寒,后来,竟到了“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地步。孤儿寡母在这样的境况下生活,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相似文献   

15.
文不厌改     
北宋初期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他的诗流畅自然,散文清新畅达。到了晚年,人们更把他誉为一代宗师。可是他对自己的诗文还是字斟句酌、一丝不苟。为了推敲最恰当的字句,他把文稿贴在靠窗口的墙上,以便在饭前茶后随时修改。有时将文章改得面目全非,如同新作。一天傍晚,他的夫人来到书房,见欧阳修见欧阳修呆立在窗边凝视沉思,手中的笔掉到地上都不知道。夫人见他这样呕心沥血、文不厌改,十分心疼,就劝道:“你的文章已天下闻名了,为什么还要这样自讨苦吃啊,难道还怕老师生气吗?”欧阳修笑着说:“不是怕老师生气,而是怕后生耻笑啊!”“文章千古事”,…  相似文献   

16.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杰出领导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欧阳修,他是一位忠君、忧国的仁人志士。为改变国家当时贫弱不堪的现状,欧阳修他革新务实,提出匡弊图治的政治主张。欧阳修在自己的不惑之年,被谪知滁州。从此之后自己就号称醉翁。在此期间从简施政,以诗酒山水为乐,我们留下了许多佳作。欧阳修转知扬州后,依然施行宽简政策,延续着同样的生活方式。欧阳修从滁州来到扬州水滨后,对扬州的烟柳十分喜欢,对邵伯湖的荷花特别的喜爱。后欧阳修被贬谪夷陵,处于政治生涯低谷时期,但欧阳修依然能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面对逆境,为人民社稷着想。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是个君子意识很强的人,以之为切入点,可看到他特有的思想个性和人生风貌。欧阳修认为,人之贵于万物,并不是先天具备了道德潜质,而是因为人的生理机能决定他有能力成就一番事业,有能力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欧阳修是与老子站在同一起点来认识人类的,但往前跨一步,在人的终极目标的追求上出现了差异,欧阳修依据儒家的人格标准,追求的是道德化的人生理想,此即为君子。欧阳修不仅在理论上清晰地勾勒出君子特征,而且以主体行为认真实践自己的认识,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人生魅力。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为官清廉,对亲属要求也极为严格,不允许在朝廷做官的后代贪赃枉法,胡作非为。因为欧阳修为人耿直,为官清廉,所以他不仅在官场上受人敬重,而且在家庭中也有极高的威望,甚至在外任职的侄子也把叔叔当成楷模,经常写信向他请教从政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有一次,在外地当官的侄子欧阳通理给欧阳修写来一封信。欧阳修打开信札,见书信字迹工整清秀,甚是高兴。侄子欧阳通理在信中向叔叔欧阳修详细汇报了自己在外地做官的情况。他说自己秉公执法,办事认真,深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还说自己在为人处事方面总是以叔叔为榜样,因此…  相似文献   

19.
本文有意突破以往欧阳修研究的框架,从士人主体与文化转型的关系来观照欧阳修的文化意义。欧阳修所处的北宋真宗到神宗时期可以说是宋代文化转型很关键的时期,作为一个处在转折期的重要人物,欧阳修自觉地进行了调整,以促使自身一种新型人格结构的生成。它们在他的各种文化活动中不断发生着作用,并且由于他的社会地位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于北宋文化转型和宋代以后士人人格结构的调整都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0.
曾巩是欧阳修最为得意的弟子,他无论在仕途上还是文学上都受到了欧阳修的提携。欧阳修在"文"与"道"两方面对曾巩产生了深远影响,曾巩一方面继承了欧阳修的学术思想,一方面对"文"、"道"这类传统命题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总体而言,曾巩更关注文章所承载的"道",对文辞的雕琢重视略有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