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超 《新闻窗》2006,(5):17-18
由于网络特有的虚拟性,给制造不文明网络行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条件,网络空间的无国界性客观上也促进了不文明行为的传播,再加上资本运营的逐利性,网络上逐渐兴起了一股“低俗之风”,对主流文化的传播形成了严重威胁,并产生了大量的社会负效应,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文明风暴”,矛头直指各种不文明的网络行为。如何抵制庸俗网络信息侵蚀,引导网站和受众对网络文化进行正确的生产和消费,进而在网络世界中彰显先进文化的主流价值取向,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坤 《东南传播》2011,(2):49-51
本文以"小月月事件"为案例,分析了网络受众在此类网络低俗文化传播中所呈现出的心理状态.文章认为,网络自身的低门槛准入特点为网络低俗文化在网上广为传播提供便利.网络受众的多样性致使不同心理状态的出现,具体呈现为:网络受众的猎奇心理、求真参与心理以及从众空虚心理.  相似文献   

3.
樊丽 《新闻世界》2009,(3):109-110
网络低俗之风盛行,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网络传播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分析网络低俗现象形成的深层原因,并寻求整治这一现象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4.
黎雯 《网络传播》2006,(9):93-93
打开网站,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偷拍图片和色情意味浓重的信息扑面而来,迎合甚至培养人们的窥私欲成为了某些网站获得高点击率的法宝。一些在报纸杂志等其他媒体上看不到的低俗消息和图片都在网络上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地。  相似文献   

5.
2003年,新闻战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抵制低俗之风是此项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网站的低俗之风曾一度收敛。2004年,中央有关部门采取打击淫秽色情专项行动,网络环境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净化。不过,始终有一些网站为了提高点击率,有意无意地在网络上传播一些低俗内容。这些低俗内容,不同于色情淫秽,游走于法律的灰色地带。  相似文献   

6.
彭剑 《新闻与写作》2004,(11):33-35
从木子美“性爱日记”到黄健中张钰“录音带丑闻”、从“皇阿玛性骚扰案”到“女保健医生向赵忠祥讨要医药费”,文娱新闻已成为低俗信息炒作与传播的重灾区,如何有效遏制文娱新闻低俗信息的炒作与传播,提升大众传媒的信息品质?本文拟从文娱新闻低俗信息炒作形成机制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找到遏制文娱新闻低俗信息炒作与传播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7.
据《光明日报》报道:近来,关于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的专项行动进行得如火如荼,网络文化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欣喜之余,我们却不能忽视,另外一些低俗文化却正搭着“大众普及”的“顺风车”招摇过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婚外恋,李清照是赌神酒鬼色女郎……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当下网络文化报道中低俗倾向产生的原因和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行分析,以期能引起重视,加强网络文化报道的监管,避免文化报道中的低俗倾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直播行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网络直播平台层出不穷,直播人数急剧增加.针对网络直播热点事件的频发,本文从网络主播、网络平台等角度去探析网络直播行业的传播特征以及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内容低俗、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不高、追求即时效益、功利化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求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直播风气.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两千家不良网站被关闭,整治网络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取得了预期成果,网络文化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但解决网络低俗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根本之道在于以重塑价值观为核心的网络文化建设,因为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  相似文献   

11.
7月21日和8月1日,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在短短的十天时间内,连续发布两次《对传播低俗内容网站的公示与谴责》的公开信,分别对青岛新闻网社区频道、长江网论坛频道、21cn网娱乐中心频道、四川在线网娱乐论坛频道、深圳热线“图吧”栏目、TOM网“图吧”栏目和西祠胡同、湖南在线“华声娱乐”频道等,这些网站或其频道含有大量的低俗图片或信息、而网站相关负责人接到举报中心发出的通知后,态度恶劣,并未采取有效措施,更有甚者拒绝整改。  相似文献   

12.
2009年伊始,中国互联网业就迎来了一场红色风暴。此红色即“低俗网站”红牌警告之红色也。从1月5日起,国务院新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部、工商总局、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七部门联手在全国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至2月20日,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已经曝光九批共103家网站;至2月10日,已有1911家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的违法网站被关闭。  相似文献   

13.
“对话范式”是近年来指导国际传播实践的重要范式。然而伴随海外社交媒体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场域,传统“对话理论”面临社会网络关系盲区下的对象偏离和叙事错位困境。本文采取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聚焦海外社交媒体场域,结合数博会海外社交媒体传播实践,提出国际传播“对话范式”应基于海外社交媒体网络社会关系情境,引入“互动关系”“议题参与关系”和“权力关系”三大社会网络关系线索进行对话重构,以促进国际传播真正“对话”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杨凡 《今传媒》2005,(4):40-41
近十年来,随着电脑网络技术的普及,网上传播的图片数量激增,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笔者注意到,有一类以荒诞搞笑为特征的所谓“无厘头图片”在网络传播中大行其道,受到众多网民的欢迎,成为不少网站提高点击率的“常规武器”。由于无厘头图片大都荒诞不经,往往被人们认为难登大  相似文献   

15.
2002年度上海图书馆“读书月”活动,以“引领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为主题,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网上资源导航和各类文化活动。“现代社会如何进行网上读书”热点书目展示,以精美的图片,形象、生动地指导广大读者如何进行网上读书,起到了很好的知识导航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朱传欣在《警惕网络影视“三俗”化倾向》一文中指出,“三俗”,即存在于文艺作品中的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近一段时间以来,“三俗”之风在方兴未艾的网络文艺领域死灰复燃并有愈演愈烈之势。网络影视“三俗”化的成因复杂,包括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社会结构重组、文化格局演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结合为图片传播提供了新的环境,图片逐步成为网络信息传播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大量的图片信息在网络平台上得以展现。然而在网络图片传播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范现象,一些背离社会道德、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图片传播必然对网络媒体生态产生不良的影响,对青少年的成长构成威胁,也会对受众产生信息误导,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8.
当今在网络上风行的网络视频,并不仅仅是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或专业机构制作的“视听节目”,凡是活动影像、图片的动态整合再创作、动画等,都有它的新闻性和趣味性、均可以作为互联网上快速而广泛传播的网络视频。本文在分析网络视频特征的基础上,对网络视频的传播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结合为图片传播提供了新的环境,图片逐步成为网络信息传播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大量的图片信息在网络平台上得以展现。然而在网络图片传播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范现象,一些背离社会道德、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图片传播必然对网络媒体生态产生不良的影响,对青少年的成长构成威胁,也会对受众产生信息误导,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网络新闻传播中,图片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认知教育作用及艺术欣赏作用,但有些图片的传播会对网络媒体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正确考量新闻图片在网络中的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