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在行业划转院校转型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探索新的服务方式,不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更好的服务区域经济的要求。本文将对辽宁省行业划转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划转院校如何发展和怎样发展是人们不断反思的问题。文章指出特色人才培养是划转院校今后的发展方向,并通过对行业划转院校办学特色逐渐丧失原因的剖析,指出办学特色丧失的必然性和主客观原因,以及划转院校重构办学特色的客观基础,提出了特色人才培养是划转院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1998-2000年三次较大规模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调整中,大部分中央部属本科高校划转到地方管理,辽宁省是我国行业划转高校最多省份之一.这次改革中,辽宁省属地高校有20所原中央部委属高校的教育管理体制发生变革,其中19所高校由中央划转到地方管理,实现了中央与地方两级管理.这些高校在十年的发展中科研状况有较大改善、科研水平、科研成果得到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行业划转院校是我国特定历史时代、特定社会和教育改革需求的产物,具有与行业长期的共生共存历史,并成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省部企共建行业划转院校新机制,切实提升两个服务能力改革试点"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以后,我国为系统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而启动的试点项目。省部企共建行业划转院校是我国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的产物,是行业划转院校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历史必然。它是基于共建制度优越性和行业划  相似文献   

5.
行业院校划转给划转院校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使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就。然而,在划转后的急速扩张中,其原有的特色正在消弭,新的特色和强势学科又有待培育。科学认识高等教育生态与社会需求的复杂性,理性厘清划转院校的发展路线,准确定位校本坐标,是划转院校能否科学发展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办学理念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之一。先进的办学理念是打造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前提。行业划转院校由中央部委划转为地方管理,在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学校面临的各种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内外部影响因素下,行业划转院校办学理念应坚持科学定位、特色办学、"崇术"为上、开放办学、勇担社会责任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行业划转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中的特殊群体,是我国区域经济和行业科技创新发展中的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曾经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面对国家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的历史机遇和挑战,行业划转院校必须深入开展多维度的协同创新,积极探索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有效路径,凸显自身的行业特色和优势,为构建区域和行业创新体系贡献应有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行业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行业院校划转地方管理后,逐渐产生了办学经费较为紧张、原行业优势和特色逐渐淡化等问题。在"十一五"期间,这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尽管也有相应的探讨,但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方略。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应当继续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加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度;大力培养行业特色应用型人才;打造特色学科,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及促进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优化;进一步推动原行业院校争取行业和地方的双重支持,适应新的发展环境,努力创新符合自身实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行业划转院校的改革与发展面临社会资本稀缺的困境,表现为宏观制度改革导致行业关系网络疏离,管理权限转移使多元主体参与缺少有效整合机制,投资主体的易位使来自行业的支撑弱化、支持减少。基于省部企共建制度对行业划转院校的改革与发展进行制度设计与创新,有利于实现学校内部教育资源的集成利用、加强学校外部行业资本的拓展转化、促进学校内外部资源的互动融合,是解决当前行业划转院校的资源困境与发展瓶颈的重要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地方行业划转院校是一类具有独特办学特征的院校,其中最为典型的特征就是兼具行业性和区域性,行业性是其历史遗传基因,区域性是其环境身份标识。在扎根区域需求的基础上,坚守和彰显行业特色,应该成为这一类院校的理性选择。在"内涵发展、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语境下,行业办学传统与多学科化、地方化进程之间出现了不衔接、不协调、不相容等现实问题,需要进行行业性和区域性办学特征的双重身份识别,实现内外部办学主体的激励相容,创建地方行业划转院校办学的类特色。  相似文献   

11.
文学进驻网络空间并且给传统文学带来强烈的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但究竟什么是网络文学,怎样界定它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它的现状怎样,发展前景会如何,这些问题很值得我们去研究。我们将因势利导,进一步把握网络文学的流行趋势,使之成为文学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英语教育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和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中小学英语教育已经走过30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还有不少问题尚待解决,比如:中小学英语教育如何应对发展不平衡的国情?评价如何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如何提高中小学英语教育科研水平?课程研制如何进一步加强科学性与民主性?如何进一步搞好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认识和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我们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以保证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进一步持续和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How does schooling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ce in children? How should the amount of schooling be considered when developing norms for turning intelligence test performance into IQ scores?  相似文献   

14.
《Teaching Artist Journal》2013,11(3):135-143
Is this a professional field? How does one train for it? What are its current challenges? How can it grow? Gathering the views of 11 colleagues, a TA reports current answers.  相似文献   

15.
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施工企业而言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和风险,施工企业如何才能适应建筑市场?建筑市场有哪些不规行为?市场化竞争给施工企业带来的常见风险究竟具有哪些?如何规避和防范,研究这些问题,对于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实验室主任的职责是什么?应如何开展工作?实验室如何可持续发展?实验教学改革走向何方?实验室如何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发挥作用?作者结合十余年的工作经历谈了当实验室主任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技术思想对E-Learning应用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e-Learning是当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信息技术如何影响并支持教育活动?如何通过技术来提高学习者知识获得的成本效益?以及如何降低信息技术的接入门槛,并提高学习者的有效适应等问题都是e-Learning发展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主要以当前正在发展和应用中的几项网络技术为例,试图简要剖析一下技术思想对e-Learning应用模式所产生的影响作用等。  相似文献   

18.
What are th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small decreases in reliability coefficients? How does increased item local dependence decrease reliability? How does the new format of more “authentic” reading tests affect reliability?  相似文献   

19.
Issues surrounding early day care become clarified when brought within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Day care is examined in the context of normal developmental issues. A series of questions emerges. How does development commonly unfold in the context of nondisrupted parental care? How is development organized; what are major sequences of development and, especially, how does one phase build upon and set the stage for others? What is required of social partners to promote optimal development? How does this change with age? In brief, what do infants need from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how do they typically get it in the context of the family? One then asks questions concerning day care. For example, what kinds of arrangements are and are not generally compatible with infant needs and under what circumstances?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also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organizing findings from day care research and even suggests strategies for intervention research. While not fully explicit, Belsky's review (in this issue) provides a valuable service by introducing developmental concepts to the day care discussion. In the present paper this viewpoint is elaborated.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findings from a research review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teachers of students from traditionally underrepresented populations, including those from diverse cultural, linguistic, and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s. Questions addressed in this review include: (a) What constitute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teachers of diverse students? (b) How doe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teachers of diverse students impact teacher outcomes? and (c) How doe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teachers of diverse students impact student outcomes? Manual and database searches of studies conduc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1986 to 2003 and published in peer-reviewed journals yielded 56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tudies after synthesis criteria were applied. Of these, 18 met the criteria for rigorous research. In general, findings suggest that little evidence exists for determin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variou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