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数字经济时代,分享经济和平台经济迅速发展,新的就业形态层出不穷,灵活就业已成为我国高等艺术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高等艺术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研分析,发现毕业生灵活就业率相对较高,灵活就业的形式与其工作内容呈现出艺术类专业的明显特点,灵活就业的专业性和自主性较强,毕业生对灵活就业的满意度较高;同时也发现高校职业发展教育体系不完善、毕业生职业价值观存在偏差、职业发展核心素养有待提升等问题.此种背景下,艺术院校须加强职业发展教育体系构建,引导毕业生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塑造,增强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福建农林大学2006—2019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总体一般。专业办学满意度、专业发展前景、现实状况和本专业为第几志愿等专业特征以及月收入、专业对口度和工作行业等工作因素对就业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个体特征(毕业年份和户口性质)、家庭特征(户口性质和父母亲的职业)和专业特征(社会公众对本专业的评价)对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有显著负向影响。因此文章建议,提升专业的社会认同感,创造平等宽松的就业环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端正学生就业心态。  相似文献   

3.
缪南  余菊芬 《科教导刊》2021,(2):187-190
为了解教育康复学本科生专业认同度现状,采用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对264名教育康复学专业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调查对象专业认同度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年级、志愿类型、专业学习条件学生认同度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为此,建议相关部门做好多方宣传、提高专业知晓度、改善学生学习条件、做好毕业生就业保障等以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度.  相似文献   

4.
评估地方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感的水平,分析性别、专业类型和专业满意度的差异发现:受测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感处于一般水平;性别和专业类型对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感的主效应不明显,专业满意度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感的主效应显著;并且性别和专业类型,专业类型和专业满意度以及性别、专业类型和专业满意度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感交互作用均不显著,而性别和专业满意度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感的交互作用明显。由此可见。地方院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感存在显著的专业满意度差异,并且性别和专业满意度对其的交互作用也显著。  相似文献   

5.
高校大学生职业认同程度影响职业选择.目前地方高校大学生普遍因为社会刻板印象、职业价值观单一导致自我认同模糊、专业认同多于职业认同、职业认同度低、职业认同类型少等现状,造成大学生职业认同困惑.地方高校应重视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构建大学生的选择职业情商认同;借助校友的职场榜样力量,引导大学生职业类型与地域认同;整合非高校的职业认同教育资源,实现毕业生由专业到职业的直接跨越.从而达到毕业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认同,更新就业观念,实现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6.
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不同学制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行分析,可从初次就业率、就业现状满意度、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职业吻合度及半年内的离职率等六个方面进行。利用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中有关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教师教育专业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强于三年制高职毕业生。  相似文献   

7.
杜杰 《青海教育》2021,(1):90-91
就业满意度是毕业生对于职业的期望和认知在实际就业后的一种主观上满意或不满意的结果。在分析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现状基础上,提出了健全职业发展教育体系、精准帮扶困难学生群体、探索“实习+就业”无缝对接机制、培训就业创业专兼职教师的提升就业工作质量措施,明晰了提高青海省高职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合肥职业技术学院1706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性,文科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理科毕业生,专业满意度低的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显著高于专业满意度高的毕业生,农村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城镇毕业生,没有实习或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已有实习或工作单位的毕业生。为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高校应正视性别差异,做好就业指导差异化;因材施教,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坚持以生为本,提升就业实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帮助毕业生增加就业实践经验,合理调整就业期望,贯彻三全育人。  相似文献   

9.
企业对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的创新性、实践性、团队协作性要求较高,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是我们高职教育工作者要考虑的重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本文对湖北某职业学院计算机类专业4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对毕业生就业区域、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度、工资水平、专业满意度、专业对口率、求职竞争力、就业单位对毕业生评价、就业单位对学院人才培养的建议等项目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毕业生调查分析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使课程设置更适合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特点,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为调研省属院校环境专业本科生就业情况,以吉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02名历届毕业生作为样本进行了匿名调研。分析结果发现,环境专业就业前景较好,但也暴露出毕业生专业内就业率仍有待提高;毕业生就业心态差异大;毕业生发展潜力与前景差异大等问题。提出强化在校生专业认知教育、突出学校专业发展特色和构建全新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强化毕业生职业能力,提升毕业生就业层次与职业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1.
坚持就业导向增强高职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就业导向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高职毕业生能否成功就业、长远发展,关键在于其与社会需求贴近的紧密度,在就业市场的认同度和对就业市场的适应度。近年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就业导向,以“紧密度”、“认同度”和“适应度”的理念指导相关工作,使就业导向体现在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成为贯穿学院人才培养过程始终的主线,大大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2.
就业质量反映毕业生获得就业单位及未来职业发展机会的优劣程度,对就业质量的考核要进行量化评价。文章以学生就业单位性质或就业去向分类计入专业毕业生人数、院系毕业生总数、院系女生比例、专业办学时间、初次就业率、年终就业率、学生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八个要素,设计了院系就业质量量化考核评价模型,并给出了评价计算步骤和实际评价案例,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量化考核评价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风险的现状,对陕南地区三所二本院校、两所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过程中通过对职业价值判断标准、职业价值最大化的择业行为、体现职业价值的专业满意度、家庭经济状况与毕业生对待职业风险的态度等相关数据进行设定,分析其成因,进而得出研究结论。从提升大学毕业生管理就业风险的能力、降低专业风险、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环境。旨在规避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风险,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数据虽然整体向好,但仍存在着城市选择综合征、专业素养与市场需要错位、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不够科学、创业环境复杂等现实问题。因此,提升就业满意度,毕业生应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升专业技能,凝聚核心竞争力;教育部门要加大高校就业改革的力度,形成科学化、实效化的就业教育体系;政府部门应加大就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创新举措,实现就业与社会建设的融合发展。只有三者联动,共同推动个人素养、就业教育和就业环境的逐步改善,才能进一步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以机电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访谈、座谈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掌握2012届机电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分析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就业满意度、人才培养满意度以及对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的满意度,并为推进高职学院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熊瑛 《文教资料》2008,(32):162-164
本文认为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存在着突出的困难,并从招生规模扩大与社会需求相对不足;专业设置结构失调;教学改革有偏颇,毕业生社会认同度较低;高职高专院校稳定性不足;人才高消费现象突出;毕业生动手能力不强,就业观念仍待改善等几方面论述了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相对困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近年来河北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农林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调查,针对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就业单位性质、就业地域等情况进行系统统计与分析,并对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进行调查,旨在为高职工作者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就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7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分析了中国博士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去向及就业质量状况。结果显示:博士毕业生的就业率较高、未就业比例很低,但其中超过20%的博士从事临时性的博士后工作、灵活就业和合同就业;博士毕业生就业单位和行业分布呈现多元化特征,在高校或教育行业之外,企业、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已成为博士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从地区流向看,博士就业具有属地化和向北上广等东部地区集聚的特征;博士毕业生工作满意度、工作与专业相关性较高,但部分学科薪酬回报不如硕士毕业生。在供需结构转变、博士就业多元化背景下,需要进一步调整完善博士生教育目标和培养机制,加强博士毕业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追踪调查,重视博士生就业及就业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对上海商学院高职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显示,毕业生就业流向与学校专业设置相匹配;毕业生实际收入和预期薪值基本一致;虽然求职途径多元化,但学校仍然是主渠道;毕业生有一定职业规划意识,但职业成熟度不高。建议:利用政府资源,大力开展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建立专业化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建立就业协议制度与劳动合同制度的衔接与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20.
通过整合近几年哲学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相关数据分析可知,市场认知度低与就业市场小、对口行业和岗位缺失、毕业生就业期望值高、核心竞争力非显性等是造成哲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招生宣传以吸引优质生源、强化专业教育以提升专业认同度、实行分类培养以增强核心竞争力、挖掘优质资源以拓宽就业市场、调整期望值以找准就业定位等是高校提升哲学类学生就业竞争力,破解就业难困境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