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随着一级学科代替二级学科成为研究生教育新的学科所带来的环境改变,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论文简要分析了当前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提出了在一级学科基础上进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项措施,并对一级学科基础上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优势进行了概述,以期对高校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近年来全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改革变化的导向作用,总结国内各高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与核心课程设置的经验,分析本科专业对应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所属的各二级学科的基础知识,建议将集成电路设计设置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来完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以培养出满足学科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3.
回顾和分析了韩国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的历史沿革,总结出了它的四个特点,即:一级学科的设置由国家控制,严格管理;二级学科设置灵活自由,实行动态管理;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随科学进步和市场经济发展而变化;国家鼓励各大学针对国外留学生设置研究生院与新的学科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4.
学位课是直接为培养目标服务,还是直接为论文课题服务;是直接为研究生专业服务,还是直接为研究方向服务;这是学位课设置中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关系到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问题。如果是直接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则学位课设置的面要宽,起点要高,必须按二级学科来设置,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硕土生毕业后工作的需要;如果是直接为研究方向论文课题服务,那么学位课的设置则是窄而深。这会造成研究生视野狭窄,独立钻研能力差,尽管论文完成了,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全面实行一级学科的培养。文章以集美大学为例,从研究生招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探讨,通过对比,提出了按一级学科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张,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保证成为我国高校面临的现实问题。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组织模式有一级管理模式和二级管理模式两种,在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张的形势下,部分高校通过建立三级管理模式、跨院系建立研究院等方式来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效率。研究生教育组织模式改革要坚持培养工作为中心、合并机构、提高人员素质等原则,以保证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提出我国50年代初建立的以专业为核心的“学校—系—专业—教研组”组织架构,比较适合学术型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专业学位学科基础的跨学科、开放性的特点,决定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有多个主体参与培养,培养资源由多个主体分散掌握.现有以二级学科为基础构建的学科组织结构不适应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出应通过组建专业学院、建立学院层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组织主体、搭建独立于学院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平台、建立开放运行机制等措施,构建适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学科基础的组织主体,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针对高校英语专业硕士点英美学研究学科方向设置的现状,参照国内外儿童学发展的大背景,尤其是国内高校汉语言学专业硕士点儿童学方向学科发展的势头,提出应建立外国儿童学研究方向或中外儿童学比较研究方向,拓宽外语专业研究生学研究方向的学科内涵和研究层面,推动高校外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这科发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按一级学科培养研究生的改革试点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一级学科培养研究生的改革试点与探索任震吴志伦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已取得了巨大成就,成绩斐然,举世瞩目。但是,按二级学科来培养研究生,逐渐出现了不少弊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按一级学科招收培养博士生和硕士生就...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全国部分高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和教育学类的其他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关于教育技术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调查研究表明,两类不同专业人员对电化教育的更名、教育技术学研究对象以及学科地位等问题的看法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他教育学类专业人员赞成更名的比例高于教育技术学专业;媒体观对非教育技术学专业人员影响更深;教育技术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已基本得到认可,但它必须是以现代媒体技术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部分教育技术学专业人员认为应将教育技术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而相当一部分的其他专业人员则认为教育技术学应该属于课程与教学论下的三级学科,甚至有人认为不能成为独立学科。  相似文献   

11.
诊所法律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法学教育方法,它与中国传统的法学教育方法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它对于解决高校法学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弊端以及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高级法律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制度安排仍存在种种弊端,需要提高理论认识,探索进一步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3.
师范院校百年发展历程中,积淀形成为农村教育服务的办学传统。社会转型、教育变革以及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型,带来师范院校与农村教育关系的疏离与淡化,造成农村教师队伍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严重影响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教师教育的当下使命,是实现师范院校服务农村教育的职能、方式与机制的当代转型,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也为自身找到一条更加充满活力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美国大学学院联合会(简称AAC&U)先后启动了"更大期望"、"通识教育和美国的承诺"等通识教育改革项目,并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形成了自身对通识教育的独特理解,认为通识教育应是一种宽深兼容的实用性教育模式,应统摄包括应用学科和通识学科在内的全部学科领域,应为"所有学生"提供这种通识教育。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AAC&U呼吁大学应重塑本科教育目标,培养有目的的学习者,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大学,并确立了7条大学通向优秀的实践准则,以指导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5.
美国地区性高等教育认证的现状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美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地区性高等教育认证也处于不断的变革中。文章阐述了美国地区性高等教育认证的现状,分析了其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欧洲教育》2013,45(2):75-84
The purpose of this project, which forms part of the NBUC [National Board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program "Research into Higher Education," is to describe and analyse the "pre-school methods" in Swedish pre-school teacher education. We plan to investigate how this subject has been perceived by the teachers of pre-school methods. Pre-school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s have expanded during the past twenty years as a result of the expans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tself. These programs are also examples of a non-academic education which was made a part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reform of 1977. The subject now termed "pre-school methods" (and previously known, for example as "infant education") has traditionally been the focal point of these programs.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思想品德课程建设的历史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想品德课应运而生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或称德育)工作科学化的实践中,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不断提出的新要求,面对不同时期大学生的特点和他们普遍关注的不同问题,以追求提升教学实效性为目的,以实现自身的科学化为动力,在课程设置、内容建构、方法改进等方面不断地努力探索,历经初步发展、全面建设、改革发展、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等建设阶段,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首先,在课程门数上,它经历了由一门到五门,再到三门,又到两门的演变过程。其次,在名称上,它经历了从“高校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到“高校思想教育课”,再到“高校思想品德课”,又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演变过程。第三,在基本建设上,它经历了由不成熟、不规范到比较成熟、规范,再到在深化改革中发展,又到在创新中发展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罗坚  温向莉 《高教论坛》2012,(8):103-105,115
广西师范学院通过创新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改革体制机制,走内涵发展之路,形成打造特色,树立品牌、保证质量的改革思路,积极推进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探索适合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和转型的有效路径,为学校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推动传统面授课程向在线课程演进。探索对在线课程建设效果的评价体系,已成为高校课程改革的重点工作。在线课程评价不能套用传统线下课程评价方法。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客体、在线课程内容的特殊性等因素的交叉影响,在线平台数据化的应用,都使课程评价复杂化。文章尝试构建高校在线课程的多元评价体系模型,以期促进高校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