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成名作,剧中的繁漪、侍萍、四凤三个女性形象集中体现了作家对女性的宽广的人文情怀,体现了作家对女性形象的深度把握。  相似文献   

2.
《雷雨》是中国现代剧作家曹禺的名作。作品从繁漪的爱情角度分析了其悲剧的必然性。在周朴园的封建专制下,繁漪得不到爱,与未来前妻的儿子周萍的爱又受到了传统的伦理道德的阻挠,繁漪的爱情悲剧是无可逃避的。  相似文献   

3.
陈琦 《华章》2012,(31)
在著名戏剧《雷雨》中,蘩漪这一人物形象一直是最受争议的女性形象,深受作者和读者的喜爱.在蘩漪身上交织着最残忍的爱和最不忍的恨,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雷雨》以蘩漪为中心线,细致刻画了人性悲剧和封建家庭的悲剧,进而影射出当时封建社会的悲剧.本文对《雷雨》中的“蘩漪”形象进行分析,探究蘩漪人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雷雨》中,曹禺塑造了最具有独特个性的典型人物—繁漪。她雷雨式的性格在剧中的淋漓尽致的体现和她的悲剧形象交错在一起,体现了这一人物悲剧性格的深刻性。繁漪那火炽热情,强悍灵魂的本质是时代的觉醒。本文将探讨繁漪的雷雨性格并挖掘其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5.
复杂的性格,鲜活的形象--蘩漪形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雨》是曹禺先生早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30年代以后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话剧剧作,今天,它的魅力丝毫未减.剧中主人公蘩漪更是曹禺先生精心塑造的女性形象。他借蘩漪这一形象来表达自己对蘩漪这类女性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她们执着追求的尊敬和赞美。蘩漪不惜一切代价追求个性解放、个性自由,可她性格中的软弱无助又使人怜悯同情,她的自私阴鸷更时常令人不寒而栗。蘩漪复杂极端的性格,正是当时的黑暗社会和专制的封建资产阶级家庭造成的。最终,蘩漪也在“冲破一切桎梏”的苦斗中走向毁灭。  相似文献   

6.
曹禺的《雷雨》、《日出》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蘩漪与陈白露是曹禺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重大贡献。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对这两个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可以更深一步探索曹禺女性形象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和19世纪70年代的挪威,分别出现了一位反抗封建礼教、宗教法律的女性形象,这就是《雷雨》中的周繁漪和《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她们都是“精神反叛”的典型。她们同为资产阶级知识女性,一个生活在貌似有尊严有秩序,实为冷酷专横的封建式的资本家的家庭里,一个生活在看似欢乐和谐、实为虚伪自私的银行职员的家里;一个在两代人的欺侮下就要闷死、渴死的时候,一个在两代人的脉脉温情中被突发事件震醒的时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条道路;控诉与抗争。之后,繁漪在雷雨中将爱与精神共同毁灭,而娜拉则抛弃了玩偶之家,坚决出走。  相似文献   

8.
曹禺从1934年开始相继发表《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多本剧作,使中国现代话剧走向成熟,并且在戏剧中塑造了摇曳多情如春天般的女性形象金子;性格如夏天雷雨般激烈的繁漪;如秋天般——前半生被曾家老爷和少爷牵绊无法追求自己幸福而凋零枯萎、最后却勇敢走出人生一片金黄的愫方;本性纯真善良被社会压榨如冬天般死寂、了无生机的上海交际花陈白露。通过分析曹禺戏剧中性格如春夏秋冬般鲜明各异的女性形象,使我们更加了解曹禺的戏剧及对中国现代话剧剧场艺术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曹禺的四部悲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在揭示了中国现代社会阶级压迫的同时,还揭示了触目惊心的性别之间的压迫。恩格斯说:“在历史上出现的最初的阶级对立,是同个体婚制下的夫妻间的对抗的发展同时发生的,而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同时发生的。”①中国封建社会主要通过以男性为核心的家庭对妇女进行统治压迫。 曹禺四部悲剧中的女主人公,就其阶级地位而言,并不属于整个社会的最底层。繁漪是个有人服侍的资本家太太。金子、瑞贞、愫方也都生活在比较富裕的家庭。即便是出卖肉体的陈白露,也不是翠喜那样的下层妓女所能比的。繁漪等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们没有被当时上乘的物质生活和合法的妻子地位所迷惑,而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封建家庭对女性在精神上的残害。繁漪“是统治阶级营垒中的一员,但在周宅这座牢狱里,  相似文献   

10.
高素华 《学周刊C版》2014,(2):234-235
曹禺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话剧艺术中一位较有成就的作家。他的剧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我国现代话剧文学发展到了真正成熟的阶段.曹禺剧作大都没有惊险曲折的情节.但都有引人人胜的-E术魅力.原因就在于它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不仅有受压迫的劳动妇女.还有高级交际花、资产阶级太太等各种人物.曹禺通过塑造繁漪、陈白露等女性形象,强烈集中表达了“五四”新文学主题.呼唤出被压迫者的心声.以个性解放的革命民主主义力量.有力地冲击了中国封建主义与黑暗社会.深刻揭露了封建专制家庭的罪恶.以及封建专制主义同人的个性解放之间的尖锐对立.强烈表现了人的不可遏压的精神要求与被窒息的痛苦.反映了妇女从不自觉的觉醒到要求自由.敢于反抗的精神.具有进步意义。本文就繁漪这个女性形象的反抗精神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自曹禺先生创作的《雷雨》诞生以来 ,评论界对《雷雨》剧本中繁漪这个人物就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她是“五四”以后寻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新女性形象 ,是一个值得同情和赞颂的女性 ;也有人认为 ,她是有违纲常伦理、伤风败俗、寡廉鲜耻的女人。本人认为 ,毁誉不一正证明了繁漪这个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由这个典型形象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的丰富性。尽管 ,作者在她身上寄予了同情 ,注入了个人的感情因子 ,但是作者并没有将这个人物理想化。这个形象之所以生动 ,并不是因为她具有崇高的理想、彻底的反抗精神或温文尔雅的行为举止 ,也不是好人多难的…  相似文献   

12.
"娜拉现象"与《雷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四”运动初期,易卜生及其剧作《玩偶之家》以及作品中主人公娜拉对中国新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一大批“娜拉”式的具有全新的价值观念、追求个性解放和精神自由的现代新女性形象涌现出来。在中国,创作思想上与易卜生相通并在创作上得到易卜生创作真髓的是曹禺。《雷雨》是曹禺写得最好最成功的剧作之一。《雷雨》与《玩偶之家》从创作思想、作品中矛盾冲突到思想内容、人物形象都有相通之处又各具艺术魅力。两部剧作都各自着力塑造了一位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繁漪是个失败的娜拉。《雷雨》是话剧这一西方艺术形式本土化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13.
繁漪是经典文本《雷雨》中的女性悲剧形象。从文化心理学角度观照,存在主义移植性影响孕育了繁漪“雷雨”特质的性格;封建意识与存在主义思想对人的合力作用产生的悖向性导致繁漪人格变异;存在主义某些观点与繁漪个人文化心理深层结构的精神特质之间不可克服的矛盾是悲剧产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4.
蘩漪是曹禺先生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中最丰富、最复杂也最具光彩的一位。在对曹禺作品的众多研究中,蘩漪被认为是追求个性解放和反封建的典型人物形象。本文试从曹禺先生的《雷雨·序》和蘩漪本人的言行入手,对蘩漪反抗行为的动机做一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子君是鲁迅小说《伤逝》(1925.10)中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形象;蘩漪是曹禺剧本《雷雨》中一个受过资产阶级教育的旧式女人形象。这两个人物都有追求个性解放,走过同样的的道路,打上同样的时代烙印,但她们所受教育、生活环境、遭遇、个性及结局都不同。两个人物的经历都说明,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个性解放必须同社会解放结合起来,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6.
曹禺,中国现代杰出的剧作家。在他的话剧艺术画廊里,无论是三十年代自由奔放、浓厚强烈的《雷雨》、《日出》和《原野》,还是四十年代素淡深远的《北京人》、《家》,曹禺的大部分创作中都塑造了触发矛盾和推动剧情发展的女性形象,如繁漪、陈白露、花金子、愫方和瑞珏等。但她们是两类近乎极端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7.
曹禺的悲剧经典之作《雷雨》一直是现代文学研究者给予持续关注的文本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侍萍、繁漪等形象的简要分析来透视《雷雨》的思想意蕴;并以此文本为基础,探讨作家内在的生命体验与其创作的渊源关系,表达了本人对人性、悲悯、叛逆等概念所包含的意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李世林 《文教资料》2008,(24):14-16
繁漪和娜拉分别是我国著名作家曹禺<雷雨>和挪威的"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的著名的两个女性形象.易卜生创造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对中国作家和妇女解放运动有着深刻的影响.<玩偶之家>中的新女性形象--娜拉,她的出走震惊了全世界.激起了无数妇女为争取个性而进行反抗.当她随着作品传入中国,也影响了一代中国作家.曹禺先生在其代表作<雷雨>中就给我们塑造了一位觉醒的"娜拉"形象--繁漪.作为娜拉反叛精神的一种后继者和追随者.繁漪和娜拉不可避免地有着不少相似之处.如两人身上的新女性特质.但由于两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就决定了繁漪不可能是娜拉的"翻版".本文拟从分析两人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入手,从而让读者对这两位经典的反叛形象有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在曹禺的话剧《雷雨》中,有一个角色让我一直惦记,她就是繁漪。她的形象、她的性格、她的命运让人难以忘记,不能忘记。  相似文献   

20.
《语文知识》2005年2期刊发了孙凯先生的文章《<雷雨>人名小考》。作者对《雷雨》中两位女性侍萍、繁漪之名作了分析,认为她们都是用了丈夫的姓,而没有用她们自己的姓。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而且侍萍、繁漪并非个例,类似现象在同时期其他文学作品中也有。现以鲁迅、曹禺先生的作品为主将女性称谓大体作以下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