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高校高水平乒乓球队年度训练周期的划分应以周期划分理论、训练原则和竞技状态发展的规律性为基础,围绕高校年度最重大比赛划分为与之相应的三个训练期:准备、比赛和过渡期。通过对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训练过程的控制,保证其在比赛中出现最佳竞技状态,创造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法,讨论联赛赛制下篮球运动员保持高水平竞技状态的周期训练,既丰富了篮球运动训练理论体系,也有助于指导教练员合理安排训练过程,促进运动员保持高水平竞技状态,提高参赛队伍竞技水平,从而提升篮球项目国际竞争力。篮球职业联赛队伍年度周期训练分为训练阶段和比赛期,训练阶段运用板块周期理论安排积累、转换和实现中周期以促进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比赛期建立比赛模型的发展小周期,以最大程度保持运动员高水平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3.
高校高水平乒乓队赛前训练周期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高水平乒乓队赛前周期训练可以仍然依据传统训练周期理论,赛前训练周期比其他训练周期更为重要。影响高校高水平乒乓队赛前训练周期的因素很多,要运用时间生物学和时间运动学规律来科学调控赛前竞技状态。赛前训练周期的具体时间安排应该服从于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时恰好处于发挥最佳竞技状态的时间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周明 《体育科学》1993,13(3):39-44
全年训练计划以周期划分理论和训练原则为基础,按照运动员竞技状态发展的规律来制定和控制,全年训练周期的划分同样依照竞技状态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围绕年度最重大比赛划分为与之相应的三个训练期:准备、比赛和过渡期。通过对训练过程的控制,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最佳竞技状态,创造优异成绩。文中以世界优秀短距离运动员庄泳为例,探讨优秀短距离运动员全年训练计划制定与控制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女子马拉松训练中,年度周期安排是其训练计划的核心内容。对于一个跨度较大的时间周期,马拉松运动员需要通过合理的周期安排来逐步培养起竞技状态,使之在比赛中呈现出最佳竞技状态。中国女子马拉松是一支较有国际影响力的队伍,通过对该队伍训练周期安排的研究,可以从中发现和探索马拉松训练周期安排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通过对我国女子马拉松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调查了解,结合优秀运动员重要比赛年度周期安排的实例分析,逐步勾勒出女子马拉松训练周期安排的一些主要特点。这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女子马拉松训练过程安排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以及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国外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Maryam YusufJamal以及国内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刘青的训练时间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外优秀女子1 500m运动员均采用全年多周期训练计划,由于赛程不同,在周期划分的具体时间上有较大差异。而在年度参赛次数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参赛项目的跨度范围、年度比赛的安排和竞技状态的稳定上存在差异及差距。  相似文献   

7.
比赛期的结构受到比赛高潮的影响,可划分为一次比赛高潮的“简单”比赛期和二次或多次比赛高潮的“复杂”比赛期,前者可划分为“竞技状态形成”和“竞技状态相对稳定”两个中周期;后者可划分为比赛中周期、比赛间隙中周期和赛前中周期(见表27) 比赛期的时间因项目而异,可长可  相似文献   

8.
从现代训练理论的角度对刘翔近3年竞技状态的特征进行分析,提出刘翔的竞技状态具有周期性的特点,竞技状态逐年提升;竞技状态评定的成绩标准应该取个人最好成绩98.5%;刘翔年度训练计划安排一般采用1个常规大周期加1~2个微缩大周期的模式;刘翔竞技状态峰值出现前的调控时间一般需要1.3~2个月,重大比赛出现竞技状态峰值,一般不低于3.5个月;当竞技状态峰值出现多于两次时,总体上(第一次除外)则愈靠后出现的竞技状态峰值所用的训练调控时间愈长.  相似文献   

9.
冬训理论与实践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如何搞好冬训的理论和实践,似乎早已为人们熟知。但是,随着现代训练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人们开始对冬训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许多新的认识,从而使冬季训练的科学性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对冬训的概念及时间学特征的再认识 传统的训练周期理论是建立在把年度训练看作是一个单一的大周期(即单周期)的基础上的,它是以运动员在一个年度大周期中竞技状态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为依据,以一年四季的自然时域迁移规律为参照系,结合一个年度中最重要的比赛所在的时域,进行阶段划分和训练安排的。因而,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一个年度大周期的训练过程按季节分  相似文献   

10.
在田径运动员全年训练计划的制订和执行过程中,准确而又恰当地划分周期和训练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训练手段的选择,训练负荷的大小,比赛时训练水平的发挥等许多方面的因素都对运动成绩的好坏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从运动训练的全局来看,训练周期的划分则是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局部。如果周期划分不得当,就会严重地影响训练水平更快的提高,更难以在预定的时刻表现出高度的竞技状态,创造出优异的成绩。训练周期的划分是以竞技状态形成、发展和保持的规律为主要依据的。同时也要考虑主要比赛任务的安排。通常,可以把一年定为一个训练周期,即一个包括训练(或称准备)——比赛——休整(或称过渡)的完整的训练过程,这叫做单周期;也可以把一年的训练划分为两个、三个或更多这样的训练过程,叫做双周期或多周期。关于优秀成年运  相似文献   

11.
训练周期是依据竞技状态形成的客观规律性,而对运动训练过程作出安排的一种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结构形式。在对训练周期作具体的划分与安排时,应以竞技状态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为主要依据,同时充分考虑到比赛的安排、项目特点、训练对象的特点、季节气候以及人的生物节奏等诸多因素。只有从实际出发作出合理的安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本人结合自己十多年教练工作的实践和体会,对举重全年训练计划中大周期的划分与安排谈些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2.
对全年训练周期划分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七十年代以来,由于运动训练的飞速发展,对马特维也夫的周期理论产生了争论。争论主要围绕负荷量和强度的安排,一般和专项训练的比重,以及周期、时期划分的时间等问题。实践中优秀运动员基本围绕重大比赛划分全年周期,但也不乏变革。然而,依据竞技状态形成与发展的规律,运动员必须经过准备性训练,参加比赛,调整恢复这一过程是客观存在。要从我国的训练实际对周期理论的某些规定性加以变革,以适应现代运动训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柱宏(2007)年度训练周期安排特征及训练负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优秀马拉松运动员李柱宏2007年度训练周期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大周期训练负荷量和负荷强度达到训练计划要求,使运动员达到最佳竞技状态,比赛取得了理想成绩;第二大周期准备期和竞赛期训练中,专项耐力负荷量相对偏低(准备期专项耐力负荷量占总负荷量的43.31%,竞赛期专项耐力负荷量占总负荷量的47.15%),造成比赛成绩不理想;第三大周期训练在总结第二大周期失利的基础上,加大了专项耐力和混氧训练比例,在比赛中效果明显,取得了较好成绩.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分析法,对优秀运动员的年度训练周期划分特点进行了探讨,认为现代网球运动员全年训练与比赛呈多周期特点,年度训练主要由准备期和赛间期组成。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男子篮球职业队年度训练计划的制定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职业联赛的赛制下,竞技状态的控制是一个非常具有科学性的课题。准备阶段训练周期的合理划分、训练内容的科学安排、负荷结构的精确组合,以及进入竞赛期以后,对训练和恢复之间关系的准确把握等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年度职业联赛队伍训练的完整控制系统。这种控制系统中的内部结构,和一个漫长赛季中对于运动员和队伍竞技状态的控制和维持的要求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年度训练计划可被看作是多年训练计划的一个基本构成单元。一般来说,适宜的竞技状态的形成,都是以年度为单位而实现的,比赛活动也是以年度为单位来组织实施的,所以人们很自然地把多年训练的整个过程以年度为单位划分开来。 年度训练计划比多年训练计划要具体得多。制订年度训练计划,无论对教练员还是对运动员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运动训练.培养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在重大国内、国际比赛中获胜,是我们训练的唯一目的。对于少年速滑运动员也应培养他们在比赛中充分表现自己最高竞技状态的能力。因此.应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各个周期训练安排好他们赛前训练准备工作,力求加强技术、战术、身体机能、心理等方面的培养,使之在重要比赛中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如何掌握好赛前训练及竞技状态的培养,把握其规律,笔者在近年的实践中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18.
运动员和马匹要想在比赛中创造出优异成绩,就必须使其最佳竞技状态出现在比赛中,通过合理按排训练周期,可对竞技状态的形成和发展进行有效的控制,并取得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19.
对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刘飞亮全运会周期4年的比赛成绩及其在比赛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分析研究,提示赛前训练、训练调控对其竞技状态和比赛成绩的影响,以期引起教练员对此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全国不少重点高等院校试办了高水平运动队,未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院校,代表队的训练也十分活跃,本文对高校运动训练的特点、训练周期的划分和组织管理等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期提高高校运动训练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