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只关注“言语内容”而完全忽视“言语形式”的教学倾向,会导致语文学科特点的丧失,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感.先把握“言语内容”后感受“言语形式”的教学理念,会导致教学环节重叠,且违背文艺美学的基本原理.正确对待“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的主张是从“言语形式”走向“言语内容”,即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言语形式”,从而理解这些“言语形式”生成、塑造的“言语内容”.教学中教师界说课文(言语作品)“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途径是借助题材,划清它们之间的边界线.  相似文献   

2.
一、“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关系我们在教学一篇具体的课文或一个语段时,既要让学生掌握“言语内容”(即语育所负载的思想内容),又要让学生掌握“言语形式”(即语言运用的方  相似文献   

3.
一、“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关系 我们在教学一篇具体的课文或一个语段时,既要让学生掌握“言语内容”(即语言所负载的思想内容),又要让学生掌握“言语形式”(即言语运用的方法和技巧)。在处理“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两者之间的关系时,教学的着力点应该放在什么地方呢?请看A、B两位老师在教学《再见了,亲人》第一段时各自设计的训练程序: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的最大问题是学生言语表达能力不过关,学了几百篇课文却不能说一段通顺的话和写一篇完整的文,这导致语言表达的遮蔽.语文教学要找到阅读表达的突围路径,就要创设表达情境“场”、挖掘言语训练“点”、凸显言语方法“线”、链接言语活动“面”、夯实言语表达“体”、构建言语表达的“立交桥”.  相似文献   

5.
口语交际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智力发展的重要标志.“语文即言语”“言语即言语交际”,“语文教学即言语交际教学”这些争鸣的出现不仅给语文教学研究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也使语文教育界对口语交际教学有更重要的认识和重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的“语文味儿”,是学生言语实践活动的本味,是学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要体现出“语文味儿”,就要注重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这是语文课程能够体现“语文味儿”的根本出路。这条路应该分三步来走。第一步,设计语文教学目标,要以语文课程的学科立场为出发点,以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的发展为重点。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学目标不能偏离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例如:《孔雀,八哥,母鸡》这篇课文,其教学目标的设计就应该如下:学生(行为主体)自读课文后(行为情景)找出(行为动词)孔雀,八哥,母鸡想搬进这…  相似文献   

7.
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言语的形象、意境、情感、道理、神韵,引导学生用口、用脑,更要用心去读、去体会、去感悟课文言语,让课文言语在学生的心里活起来。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材提供的文本,只是解决了“教材内容”的问题,至于每篇课文“教什么”,即“感悟、习得什么言语素养”,基本是凭教师的个人经验和认识去判断、识别。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教学时“言语点”选择的随意、零散、无序和经验化。实际教学中,必须根据教学的整体需要以及该课文在整个教材价值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从诸多可能的言语点中选择出适当的核心“言语点”。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学科属于工具性学科,语言文字是工具性的具体体现.学生只有在扎实的训练过程中才能获得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我认为要把语文文字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辩证关系.A教师的训练程序为:一、“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关系在教学一篇课文或一个语段时,既要让学生掌握“言语内容”(课文所负载的思想内容),又要让学生掌握“言语形式”(语言运用的方法和技巧).在处理“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之间的关系时,教学的着力点应该放在什么地方呢?请看A、B两位教师在教学《再见了,亲人》第一段时各自设计的训练程序: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在学生解决课文语表层——文本内容后,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探究中,围绕刘备“诚心诚意”这一话题,通过比较、揣摩、讨论、交流、品读、转换等多向对话,让学生解决言语内核,培养语感,学习课文写人的言语技能,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平面推进的繁琐逐段讲解或面面俱到的静态分析为融感悟言语含义、积累言语材料、领悟言语规律、运用言语迁移、情感熏陶于一体的动态、立体的言语和精神同构共生的集合。[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瞄准“诚意”1.复习导入: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要讲清三顾茅庐的过程(要求说得完整、连贯、有…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教学中“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抓好“说”的训练呢?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的做法是,依托教材,充分利用现有的说话资料———课文,多方面强化学生“说”的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感悟教材———以说导读,训练复述能力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脍炙人口的文章,要不断地读、不断地感悟。如果说读中感悟、理解主要借助于内在言语进行的话,那么将读的结果表现出来就必须把内在言语转化为口头(或书面)语言,而内在的言语作为阅读中思维的媒介,也只有通过外在的言语的…  相似文献   

12.
在阅读教学中,课文主题是聚焦言语活动的核心。但从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不少老师对课文主题关注不够,认为学生认识能力有限,跟他们谈主题是多此一举。其实,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对主题的关注,绝非是简单直白地“告诉”,而是要根据他们的认识理解能力,以课文主题作为阅读中一切言语活动的重要指向,  相似文献   

13.
一、单元整体教学法实验的理论依据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著名英语教学专家丁浩老师,创建了英语课文整体教学法。其主要理论依据是“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其做法是引导学生完整地接触课文材料,整体地理解和学习课文。单元整体教学法与课文整体教学法的主要理论依据一样,即“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但它们又有相区别的一面:课文整体教学的核心是要求教师整体把握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而单元整体教学则要求教师整体把握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后者的要求是为了适应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编写方式。高中英语新教材是按单元来安排教学内…  相似文献   

14.
言语是人的一种行为活动,言语智慧是人在言语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机智、艺术以及丰厚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底蕴。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在获得课文所传播的信息的同时,获得“如何传播信息”的“言语智慧”才是“更为本质的行为”。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将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作为一种自觉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作品以语言的方式存在,而言语则是语言在作品中的具体存在方式。“我们要培养的是善用语言的人”(皮特·科德)。因此,学习课文不是学习关于语言的知识,而是学习言语作品这个“例子”言说的策略与智慧,以期改善言语行为、提升言语表达能力。特级教师魏星《水》一课的教学,突出了以言语为本位,按照言语理解生成基本规律组织为写而读的活动,重塑了言意融通、为写择读的阅读教学对话视角。  相似文献   

16.
听力理解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听觉接受”(hearing),听力教学的目的应是“听力理解”即认识句子在交谈对答中的功能,而间接言语行为给学生英语听力的提高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因此,要提高学生听力理解力,认识间接语行为及其特征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语用意识的普遍觉醒使阅读教学的取向开始着力于培养、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在语用为本的课堂上,我们必然要依托教材,选取一些遣字用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布局谋篇等方面的词句段篇(以下简称“言语点”)进行言语实践的熏染和言语能力的习得。但是,当下语文教材提供的课文,只是解决了“教材内容”问题,至于每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是模糊不清的。我们既不能课文有什么就教什么,也不能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更不能什么好教就教什么。如何在研读教材时发现、筛选、甄别出言语点,作为“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是考验教师教学智慧的难事、头疼的事。  相似文献   

18.
讲读课文要注重言语分析卫春英我省特级教师方熔老师在《言语分析法─—语文教学的“基本法”》一文中指出,现在小学语文教学在讲读课文中,有的停留在“内容分析”的层次上,有的则把语文课上成了历史课或者文学课,从而模糊了中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和根本压务。中小...  相似文献   

19.
所谓教材处理,就是教学中的“课文处理”,即技巧地高效地利用课文,充分地角度精致地运用课文中的教学资源.简言之,教材处理就是教学中的“教什么”“选什么教”“教什么最好”,教材处理的艺术就是科学地艺术地目标明确地组织教学内容的艺术.或者说,教材处理就是:如何利用课文,利用课文干什么,利用课文所要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屠宏琴 《现代教学》2010,(10):61-61
当下关于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聚焦在“教什么”的问题上,应该说这是真正触及语文教学根本的思考。而要解决语文“教什么”的问题,还须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即明确文本在教材中教学价值的定位。要确定单篇课文的教学价值除了首先要在概念上与单元概念明确区分开来之外,了解单篇课文教学价值的结构也是应有的理念准备。具体明确单篇课文教学价值的系统定位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