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电访”、“校访”不能完全替代家访 家访,即老师到学生家中访问。在过去,它是家校联系的主要方式。现在,随着社会经济条件及教育环境的改变,家校联系的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如教师与家长进行电话联系,我们可以称之为“电访”;又如召开家长会、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到学校访问、开办家长学校等,我们可以称之为“校访”。  相似文献   

2.
在电话、网络等通讯手段日趋便利的今天,我已经习惯了给家长打电话、发短信,或者直接在网上建立QQ家长群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对学生实施教育。但今年寒假,年级组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住校学生进行的家访让我意识到:家访作为连接学校和家庭的重要纽带,是电话和“伊妹儿”无法取代的。家访让老师了解到学生和家长内心真正的需求,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的心理世界是复杂多变的。他们有着各自的理想和梦幻,也有着各自的烦恼和困惑。他们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引导,更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关心、理解和帮助。家访,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重要纽带。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了解家庭的教育情况,探讨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的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学生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4.
家访是教师、家长、学生联系的纽带,教师走访学生家庭,可以增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了解,也可能会使家长和学生对老师产生不该有的误解.其实,如果教师在家访中讲究制度、风度和适度,很多误解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5.
老师家访,是架起家校桥梁的好途径,反之亦然。家长到学校了解子女在校情况,谋求共同教育学生的最佳方案,此举值得倡导。如今,每个学校每个班级,学生至少四五十人以上,教师家访难以达到覆盖率,且工作时间紧、学生居住分散、家长工作时间不一致,造成教师家访难。然而学生在校表现、学习情况、身体状况等,需要及时和家长交流,尽管有时从电话或手机中进行交谈,但总觉有未尽之感。倡导家长“校访”,主动权交给家长,他们可以根据学生近期表现、学校的有关信息、本人的最佳校访时间,让学生带信或电话先行预约,以利及时“校访”,达到及时教育学生的…  相似文献   

6.
班主任家访秘诀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剑 《教育艺术》2003,(3):53-53
著名教育家福禄培尔曾说:“学校必须与家庭取得联系。学校和生活的一致,家庭生活和学生生活的一致,是儿童时期完善教育的首要和不可少的条件。”家访是班主任与家庭取得联系的重要途径之一,要想家访取得良好效果,可以尝试以下几条秘诀。 一、让学生在场 “家访”,顾名思义是班主任到学生家里与家长相互交流学生的情况,以便相互配合,促使学生更好地成长。有人认为家访时学生在场与不在场都一样,其实  相似文献   

7.
许志龙 《教师》2013,(4):30-30
家校联系最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家访,如何做好新形势下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增强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取得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支持和信任,是值得引起老师重视的问题。、江苏省涟水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我校”)积极开肢新的家访形式,在家访中实行了“一个重点”“四个转向”,走出了一条富有创意义切合实际的新路子,也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李振清  胡湘亭 《教师》2008,(24):24-24
家访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的补充。家访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成功的家访,可以加强教师和家长的联系,可以加深教师与家长的感情,保持学校和家庭对学生教育的一致性和协调性,解决一些在学校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学生在家学习的自觉性。“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家访也要慎重“初战”,做好初次家访,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话的普及,老师上门家访的越来越少了,电话成了学校与家庭联系的重要工具,被人们称为“电话家访”。  相似文献   

10.
网络热词     
《四川教育》2013,(12):3-3
电子家访随着通讯工具的不断升级,电话、QQ群、博客甚至微博等通讯工具和网络交流方式也成为老师和家长沟通的便捷方式。许多学生家长通过删络与老师Ⅱ发短信息、E-mail等,互相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一些班主任老师还专门开设了“班主任电子信箱”,与学生家长建立长期联系。这种依靠通讯工具和网络交流的“电子家访”,正成为老师和家长们交流的重要方式。不过也有家长表示,尽管现在“电子家访”让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联系更便捷了,但这种“见字不见人”的家访方式,总是让家访少了“应有的温情”。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多是以家长会、成绩单、家访、个别电话联系等基本形式进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工作时间、地点的限制,家长往往不能及时地与老师沟通,也不能频繁地打老师的电话。从老师的角度讲,上班期间往往很难找到家长,而下班之后又要忙于备课和家务,要将每个学生的情况及时地反馈给家长几乎是不可能的。久而久之,家长与学校之间便会形成一片教育上的“真空地带”……  相似文献   

12.
家教荟萃     
家长不妨常“校访”教师家访,是架起家校桥梁的好途径。家长到学校了解子女的在校情况,谋求共同教育学生的最佳方案,此举也值得倡导。如今,每个学校每个班级,学生至少四五十人以上,教师家访难以达到百分之百的覆盖率,且由于工作时间紧、学生居住分散、家长工作时间不一致,造成教师家访难。教师需要将学生在校表现、学习情况、身体状况等,及时与家长交流,尽管有时可通过电话进行交谈,但总觉有未尽事宜。倡导家长“校访”,主动权交给家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近期表现、学校的有关信息、本人的最佳校访时间,让学生带信或电话先行预约,以利及时“…  相似文献   

13.
<正>主持人语:二三十年前,家访是教师必须做的一项工作。家访的基本方式是徒步或者骑自行车。家访,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分析学生学习与心理问题背后的原因;家访,可以让老师了解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要求与期望;家访,也可以听取家长对于学校及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但今天,家访变成了一个遥远的话题。当下的家访确实遇到很大的难题:家长都很忙,家长在家的时间不再固定。类似寄宿制学校孩子们的家庭普遍较远,这样教师家访就很不方便。同时,现代通  相似文献   

14.
家访是实习生实习家长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它可以沟通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各种联系,但是我们有些实习生上点后不知怎样进行家访,家访时往往停留在做“表面文章”上,达不到家访目的。那么,怎样进行家访呢? 首先要确定对象。一般来说,每位实习生可在实习期间走访三五个学生家庭。家访的对象最好要具有典型性,要优先考虑那些急需跟家长联系,取得家长配合进行教育的学生家庭,比如“两极生”,有明显变化的学生等。一方面,这些对象对同学们做好实习班主任工作影响较大;另一方面,与典型对象的接触,更有利于实  相似文献   

15.
徐卫 《四川教育》2012,(2):33-33
“家访”一般有i种情况:一是学生在近一段时间里出了什么问题,家长又没能到学校来协助老师解决问题.无奈之下老师只好亲自登门造访,这是一种被迫性的家访;二是学校有硬性要求,班主任老师必须对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家访,于是,老师有计划地选择一些孩子的家庭进行探访,这是一种半主动半被动的家访;三是教师出于对某位学生特别的关注,认为有必要与家长交流沟通.于是进行主动性的家访。  相似文献   

16.
家访是班主任了解学生、转化学生、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是与学生、家长架起的联系与沟通的桥梁,也为家长与教师共同教育学生搭建了平台。做好家访工作可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和交流,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家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是家庭和学校形成有效的教育机制,共同教育好学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做一个好班主任,少不了对学生进行家访。成功的家访不仅可以沟通老师与家长的联系,保持学校和家庭对学生教育的一致性和协调性,解决一些在学校难以解决的问题,还可以增进师生情感,提高学生在家学习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8.
做一个好班主任,少不了对学生进行家访。成功的家访不仅可以沟通老师与家长的联系,保持学校和家庭对学生教育的一致性和协调性,解决一些在学校难以解决的问题.还可以增进师生情感,提高学生在家学习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9.
钱永芳 《贵州教育》2012,(24):27-28
一、家访中的"三学"一要学会正确家访。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的有机结合,而家访是联系孩子父母和老师之间的纽带。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个性特点、行为习惯、内心情感等等,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家访比起电话、网络等沟通方式,更有助于教师与学生、家长情感的接触和心灵的交流,产生亲近、信赖的效应。  相似文献   

20.
家访三得     
搞好学校工作,离不开家庭的配合,而家访,是学校和家庭沟通的桥梁。家访能让老师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教育状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成功的家访能使家长更加佩服老师,使学生更加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从而激发积极向上的决心。因此,家访工作十分重要,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