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闻三昧》2008,(1):12
1995年早春,南方日报编委会做出了一个看上去不无"马歇尔计划"色彩的决定,任命关键担任主编,程益中、张志光为副主编,任务是在当年3月确保南方都市报创刊.用"马歇尔计划"来形容这一举动,是因为此时的南方都市报还没有拿到全国统一刊号,甚至连相对靠谱的时间表都没有,只能先用省内刊号试办周报.  相似文献   

2.
谈都市报的市民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九十年代后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报业市场中,以《华西都市报》《南方都市报》为代表的都市报群迅速崛起。这些报纸都由各地省委机关报主办,是介于机关报与晚报之间的新型城市报纸。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南方日报社的《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方”)、福建日报社的《海峡都市报》、湖北日报社的《楚天都市报》、江西日报社的《江南都市报》、四川日报社的《华西都市报》、(以下简称“华西”)、陕西日报社的《三秦都市报》、湖南日报社的《三湘都市报》、河北日报社的《燕赵都市报》等。据中央电视台的统计,  相似文献   

3.
方仁 《传媒观察》2007,(2):12-14
《南方都市报》走过十年,它开启了中国新一代都市报的大潮,新主流媒体的定位和“做中国最好报纸”的追求,使《南方都市报》脱颖而出,2002年3月,《南方都市报》推出“焦点”“时评”和“对话”。当时的焦点和对话都做本地题材,主要是为了广州和深圳两地的新闻本地化,深圳和广州各做各的,两地读者看到的内容不一样。2003年3月,《南方都市报》正式成立深度小组。2003年4月1日,报社取消“焦点”,正式推出“深度对话”,开始走全国化道路。“深度对话”的推出反映出《南方都市报》做新闻的特点:一则,体现了敢抢新闻、追求独家新闻的传统;二则,维护了报纸一贯的形象;三则敢于承担一定的政治风险。《南方都市报》跟其他报社在做新闻方面有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像和洪水抢时间一样,有敢“闯”的主动意识。  相似文献   

4.
九十年代后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报业市场中,以《华西都市报》《南方都市报》为代表的都市很迅速崛起。这些报纸都由各地省委机关报主办,不同于传统的晚报,是介于机关报与晚报之间的新型城市报纸,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南方日报社的《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方”)、福建日报社的《海峡都市报》、湖北日报社的《楚天都市报》、江西日报社的《江南都市报》、四川日报社的《华西都市报》(以下简称“华西”)、陕西日报社的《三秦都市报》、湖南日报社的《三湘都市报》、河北日报社的《燕赵都市报》等。据中央电视台的统计,全国已有此类…  相似文献   

5.
月22日,《南方都市报》在显著位置刊登报道《深圳报业集团制裁本报广告客户?》,文中称“今年4月中旬以来,有上百家深圳企业通过不同途径反映:因为向《南方都市报》投放广告,他们被列入深圳报业集团‘黑名单’”。深圳报业集团通过拒绝企业在该集团下属报纸刊登广告、取消原来许诺的广告折扣、要求企业写“道歉书”、向企业“罚款”,甚至威胁对企业进行“批评报道”等制裁手段,迫使他们断绝与《南方都市报》的合作。虽然报道“火药味”甚浓,但《南方都市报》的手段却很“狡猾”,不给对方留下把柄。整篇报道始终称为“传言”,并且引用深圳报业…  相似文献   

6.
《新闻前哨》2014,(12):5-5
据南方都市报:南方都市报建起付费墙,明年1月1日起,数字报需付费阅读。11月18日下午。南方都市报“新连接·大未来——南都新品分享会”在广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举办.南都APP、南都数字报阅读墙、蜂窝微媒体联盟、品牌盛宴APP四个新产品正式发布,“南都18年”系列庆祝活动也随之启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南都报系总裁曹轲介绍,南都报系此次推出的四个新产品.  相似文献   

7.
黄俊华 《新闻前哨》2005,(12):15-17
都市报地方版,顾名思义,是指都市类报纸创办的、以刊登特定地区新闻和信息为主的版面或报纸。 在国内创办地方版的都市报中,四川《华西都市报》是最早釆取行动的。1996年,《华西都市报》专门开辟两个《重庆版》,全部刊登重庆本地新闻信息。随后,其它城市的都市报纷纷效仿,相继推出自己的“地方版”。 从地方版的报纸形态来看,一部分是有独立刊号、脱离母报独立存在的,如《燕赵都市报》的《冀东版》和《都市时讯》;一部分是采编相对独立,但没有独立刊号、依附主报一起发行的,如《楚天都市报》的四个地方版。  相似文献   

8.
《传媒观察》2008,(3):64
2月8日,被囚四年的《南方都市报》原副主编兼总经理喻华峰从广东番禺监狱提前获释出狱,曾在中国新闻界、经济界和法学界引发争议的“南方都市报系列案”终翻过一页。  相似文献   

9.
一、从南方都市报平台到南部全媒体集群 南都全媒体集群的立业之本是南方都市报平台。2009年前的组织结构,都是从这个平台上“长”出来的,都是从这棵“榕树”上衍生出来的枝枝叉叉,虽然枝叉变得越来越多并且落地生根,其还只是一棵榕树。  相似文献   

10.
《新闻前哨》2006,(7):30-30
据近日《燕赵都市报》报道:《燕赵都市报》已走过十年的风雨历程,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从创刊伊始的周报,到拥有3个刊号发行百万的日报,现成为华北区域颇具影响力和公信力的传媒。《燕赵都市报》推出了“我的都市报”读征、十年老读征集、读开放日、“书香门第”征联、“一个人和一张报纸”等一系列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11.
从纸媒转型智媒,2022年南方都市报以品牌口号焕新引领转型发展。通过研究品牌口号焕新的内涵,可以更好地理解南方都市报的转型发展思路,挖掘品牌发展潜力。南方都市报2022年新品牌口号“智媒领跑者,价值传承者”,增加了品牌文化定位,其来源与内涵更为广泛、更具潜力。为促进加快转型,提出更新品牌要素、塑造品牌文化和优化品牌组合三点品牌策略建议。最后总结南方都市报的品牌实践活动以及对其他媒体转型的两点启示。  相似文献   

12.
7月传媒人物     
《青年记者》2009,(15):33-34
☆伍皓:官民互动试验 据南方都市报,从7月7日起,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在凯迪论坛以网名“求真的力量”发表第一个帖子《与猫眼网友坦诚交流“昆明卖淫案”》,官民网络互动持续3天后,伍皓感叹自己“天真”,官民沟通新路很难。在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时,他否认了沉默是因为受到压力的说法。  相似文献   

13.
张晓辉 《今传媒》2005,(9X):37-37
7月11日,《南方都市报》独家报道了深圳“砍手党”同乡的打工仔阿星,因被工厂开除并克扣工资,而怒杀主管的事件。随后几天,该报又对此事件进行了连续报道,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全国多家报纸转载《南方都市报》的新闻报道,新浪、搜狐等各大网站纷纷建立了“透视阿星杀人事件”的新闻专题。一起并不复杂的杀人事件,经《南方都市报》报道后,  相似文献   

14.
黄桂萍 《新闻记者》2003,(10):58-59
2002年12月,在新周刊等全国40多家媒体联合评出的2002年度新锐榜上,《南方都市报》荣膺“年度中国新锐传媒奖”,获奖理由是:“《南方都市报》以其‘不停折腾’的进取姿态主办了系列活动,它主办的中国南方汽车展是国庆黄金周期间广州最热闹的集会。《南方都市报》大搞发行运动堪称今年珠三角城市街头的一项‘行为艺术’。在‘改变使人进步’的口号指引下,该报开始  相似文献   

15.
苏常 《青年记者》2016,(21):70-71
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对传统媒体带来冲击,同时,也造就了“传统媒体将自身品牌优势向新媒体领域延伸拓展的难得机遇”.①数据显示,“当前中国主流纸媒的微信入驻率超过90%,其中都市报的入驻率高达100%”.②笔者结合对南方都市报二级微信公众号“南方体育”的在线观察和公众号编辑运营团队的深度访谈,探讨社交媒体传播生态下都市报体育版转型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卢斌 《青年记者》2008,(7):42-43
2007年11月2日起,南方都市报推出了“中国水危机”大型系列报道,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南方都市报参与报道的记者跨越十余省、市,自治区,上万公里的艰难行程,以实地见闻和翔实的数据资料勾画了中国水资源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楚天都市报襄樊版》于今年3月2日创刊。《楚天都市报襄樊版》具有独立刊号,是国家正式批准的第二家省报地方版。该报在报头上打出的口号是“襄樊人的都市报”,其抢滩登陆、与襄樊本地原有报纸竞争合作的战略意图由此可以管窥。  相似文献   

18.
茅于轼在《南方都市报》发表一篇文章《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结果惹起一场风波。先是著名时评家薛涌写作一篇《为富人说话能为穷人办事吗?》投给《南方都市报》,该报没有发表,他指责该报“封杀了我批评茅于轼的稿件”。与此同时,舆论空间批评、甚至谩骂茅于轼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茅老的反驳也迅速被唾沫淹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新闻前哨》2012,(9):85-85
1.南方都市报全媒体集团战略 2009年,南方报业正式提出要把全媒体战略作为集团发展的重大战略。为配合这一战略,南方都市报系提出“南都,无处不在”的口号。率先作为整个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由平面媒体集团向全媒体集团转型的首个试点报系。南都全媒体集群的目标:全媒体数字信息运营商.媒体和信息的混合运营商,成为现代性通讯社。  相似文献   

20.
民生新闻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民生新闻的兴起民生新闻被评为2004年中国传媒十大流行语之一。其实这种流行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开始了。20世纪90年代《华西都市报》、《南方都市报》等一批都市报的横空出世,让“都市报”从1997年至今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