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侯志中  谭婷 《读写月报》2022,(33):19-22
<正>探究性学习是以素养培养为目标,以问题探究为驱动,以高阶学习带动低阶学习,具有自主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综合性学习方式,与新课程理念及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契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文课程“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指出:语文课程要“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1]作文批改一直是语文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作文评价语言与评价手段都在作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评”一体化作文教学应该如何开展呢?笔者一直在寻找突破路径,并尝试从制订作文评价细则入手,细化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外阅读“教学建议”部分特别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品味”[1],在“评价建议”部分则提出“通过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味、方法和能力”[2]。这就要求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搁笔后,其习作“批改、讲评”工作教师“责无旁贷”。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问互相评价相结合”,“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教师不应再一手“包办”习作评价,必须还给学生自主参与习作评价的权利,用开放习作评价的方式,让他们真正走完作文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正>语言行为是课堂上师生主要的教学行为,教师和学生正是借助语言来传递思想和表达情感[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教师要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2]。理答是课堂上师生交往的关键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过程性评价。教师合理运用理答,有利于促进学生运用元认知进行问题推理和发展思维能力。良好的理答技能,不仅是教师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的体现,更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展现。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择功能。习作评价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作文教学得失的关键环节,对激励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水平、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老师往往将批改看成自己一人之事,发现学生作文中不尽人意之处,便妄下断语,习作评价与其他的教育评价一样,被作为一种筛选、  相似文献   

7.
侯艳华 《学周刊C版》2014,(12):186-187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习作的批改,作为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对于指导学生写作、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我们语文教师在批改习作时如何优化学生习作批改的实效,提升批改的价值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8.
调查动因——[镜头之一]A 镇 F 小学组织学生去扫墓,教师征求学生意见,有学生私下谈论:“扫墓回来,不知要不要作文,如果要作文,我就不去了。”[镜头之二]“我每天都要带作文本回去批改,实在是累人,如果没有作文,我们语文老师就解放了。”S 小学几位教师聚在一起颇有同感。[镜头之三]小学生习作抽样发现:相同作文题目,6%的习作题材相同,21%的习作内容与已出版的优秀作文基本无异。  相似文献   

9.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1];时隔10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 1年版)》也将“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作为课程基本理念[2]。20多年来,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这一课程理念已形成共识、深入人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为更好地落实“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的课程理念,进一步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3],强调教学活动需要“学”“教”统一、据“学”而“导”,  相似文献   

10.
提高学生作文批改能力的方法很多,“跟着教师学批改”便是一条有效的路径。习作技能指标化师生同步批改与评价不仅可以有效地指导教师的作文批改,也可以为学生的批改提供方法与策略上的支持。教师的批改与学生的批改在批改目标、批改过程、批改标准等方面的一致性为师生同步批改与评价提供了可能,习作技能的系统化、批改内容的指标化、批改方式的标准化等是师生同步批改与评价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构建习作技能指标化师生同步批改与评价的支持系统,进而实现师生批改与评价的同步。  相似文献   

11.
<正>作文教学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就是教师批改后,少有阅读评价,少有二次创作,教师成为学生习作的唯一“读者”和“评价者”。如此方式久而久之,学生会渐渐失去写作积极性。如今,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已不符合新课标要求,针对这一痼疾,可对学生的习作实施多元评价,促进作文教学突围,提高其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赵志平 《读写月报》2022,(12):52-56
<正>[设计背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1]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更要重视语言文字运用实践。四年级的写作要求是“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2]。在经过训练后,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相似文献   

1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1]“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2]语文与生活同在,某种程度上它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  相似文献   

14.
<正>每个人都依赖“意志”(will)这种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来确定目标、克服困难并最终支配自己的行动以达成既定的目的[1],教师对教学行为的调节也并不例外。作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之一,“意象”(image)反映教师的自我认知以及教师对教学、学生和教育教学情境的认知[2],融合了教师的“信念、情感与需求”[2]。此“意”虽非彼“意”,但都与知识(knowledge)及情感(feeling)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并且,二“意”的相遇产生了某种神奇的化学反应,让我生成了对意志的新理解。  相似文献   

15.
<正>“深度学习”主张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素养。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要在解决真实问题过程中理解和解释历史就离不开“了解、感受、体会历史的真实境况和当时人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1],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在历史情境中展开学习活动”[2]。真实学习问题必须依托真实历史情境,真实历史情境需要借助“史料”来建构。但由于精力、能力和视野的限制,大多高中历史教师很难开发出符合教学要求的史料。基于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最大限度地用好教材,使课程内容情境化”[3],这是高中历史深度学习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批改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尊重学生的意愿,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讲求实效。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本文提出了在作文批改中,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批改,“同,分享,共批改”,旨在“开放性作文评改”中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修改,张扬个性,使作文评改更加高效,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据笔者调查了解.多数教师重视作文前的指导,而忽视了作文后的评改。其实,作文评改是习作指导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体验写作成功的愉悦.而且能提高学生评价修改作文的能力.切实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但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一直对作文评改不够重视。教师随意给个分数或等第.写上几句笼统的评语算是完成了作文批改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基础自然科学。《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1]指出,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一宗旨,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能动性,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  相似文献   

19.
王惠珍 《新疆教育》2012,(16):119-119,7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对中年级提出:“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对高年级提出:“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高年级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近一半的作文题目明确要求学生作文写成后要进行认真修改。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只有改革教师“一统天下”的作文批改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改文,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把作文批改看成是作者份内的事,让他们在作文批改中动脑、动手,提高作文素质。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和习作训练中,我有意从一些方面激发和培养孩子自改作文的能力,从而也培养了孩子做事认真负责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素质教育的突出特征之一是对创新性的强调”“具备良好创新思维的学生能够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创造”[1]。赵恒烈先生认为,“创造思维的实质是求异”“求异能力是创造能力的核心”[2]160。可见,“求异”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性、创造性和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那么,什么是“求异”,又如何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能力呢?“求异就是换一个角度、换一个层次、换一种观点、换一种方法去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2]1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