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列宁的真理观是直觉主义的真理观”的观点。文章认为,列宁与恩格斯一样,既承认绝对真理、又认为真理具有相对性,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列宁并没有把客观事实当成客观真理,没有把客观真理与客观世界直观同一,而是认为要想达到客观真理、要想认识客观世界、要经由一段复杂的认识过程、要经由实践。文章最后认为,列宁的真理观非但不是直觉反映论,而是深刻的、辩证的、唯物的;不但没有返朴归真,而是把辩证唯物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正> 关于客观真理和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关系问题,在我国哲学界是有争议的。五十年代,就有人提出过客观真理就是客观世界及其规律。近年来,仍有人坚持这一观点,并且认为这是列宁的看法,说列宁就是把客观真理和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加以等同的。带着此问题,重读了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读后觉得,列宁不仅没有把客观真理和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等同起来,而且恰恰相反,正是对这种“等同论”加以批判的。本文拟就此问题谈点读后体会。  相似文献   

3.
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中的两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真理性认识应包含正确的感性认识,因为正确的感性认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客观真理”概念不宜使用,因为真理属于认识范畴,不是客观事物本身,使用“客观真理”概念容易混淆主观与客观的界限。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列宁提出并论述的关于真理的两个问题是,“有没有客观真理”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相互关系”问题,而不曾提出也不曾回答“什么是真理”。哲学教科书中的真理定义是重复旧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并且是对列宁的曲解。  相似文献   

5.
真理问题是卡尔·波普尔的科学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对波普尔的“真理观”作一初步的探讨。一、关于客观真理的问题列宁说:“有没有客观真理?就是说,在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赖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又说:“当一名唯物主义者,就要承认感官给我们揭示的客观真理。”波普尔认为,“真理是与事实相符合,”“就是它与事实一致。”这一观点大体上与  相似文献   

6.
李校利同志在其《“客观真理说”的内在矛盾》(《汉中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一文中认为:流行于我国哲学界的“客观真理说”是出于对列宁论断的片面的误解。是用被反映的客观来证明作为反映的客观,从而将主观认识与客观存在、真理与客体相等同,把物质与意识、思维与存在相混淆,将真理实体化、本体化,完全是在本体论意义下谈论真理,否认了真理是主观认识的范畴,排除了真理的认识论意义,在某种意义上是与实践标准相矛盾的,并且不能合理地说明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据此,李校利同志提出要“放弃‘客观真理说’”,认为“放弃…  相似文献   

7.
究竟什么是客观真理?理论界众说纷纭。本文试图通过对“客观真理”几种较流行观点的剖析,以进一步促进学术界对真理问题研究和探讨的深入。 1、认为客观真理就是客观世界、客观事物或客观规律。如,有的学者主张把客观真理直接定义为“客观事实或客观的发展规律”。 按照这种说法,客观真理就是客观事物或客观规律。这种表述显然是不确切的。首先,真理是认识论范畴。反映和被反映不能等同,“我们表象的对象和我们的表象有区别”。其次,客观事实本身无所谓真假。真假只是人的认识的属性,只有客观事物反映到人的思维中,形成观点、意见等等时,才谈得上真假,才有真假的分别。最后,把客观真理定义为客观事物或客观规律,没有什么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如果说,真理或客观真理就是客观世界、客观事物或客观规律本身,那么,人们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就显得多余了。因为,客观世界、客观事物或客观规律在没有人的时侯就存在着,并且是作为真理而存在。何需人们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于献出宝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强调用语言游戏来代替符合论,认为真理是以共同体为基础的,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真理和相对真理。后现代主义真理观虽有其合理的一面,却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困难,这使它难以成为主流真理观。  相似文献   

9.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对与绝对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教学和研究中,一直没有解决。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首先应从列宁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思路着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包括列宁在内。都没有在客观真理的意义上承认绝对真理,任何客观真理都只能是相对真理,而不能既是相对真理又是绝对真理。“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命题,是列宁在比较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以后提出的,是为了划清两种发展观的界限,而不能把同一性和斗争性与有条件和无条件或静止与运动简单对照起来理解。  相似文献   

10.
"客观真理”论片面地强调了真理的客观性,割了真理中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在理论上造成了诸多矛盾。真理的本质属性应该是主观与客观的相符性,这样理解才能在真理观上真正坚持和贯彻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相似文献   

11.
“客观真理”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客观真理?理论界众说纷经。近年来《汉中师范学院学报》发表了几篇这方面的争论文章读后颇受启发。本文试图通过对“客观真理”几种较流行观点的评析,以进一步促进学术界对真理问题研究和探讨的深入。一、认为客观真理就是客观世界、客观事物或客观规律。如,有的学者主张把客观真理直接定义为“客观事实或客观的发展规律”①。按照这种说法,客观真理就是客观事物或客观规律。这种表述显然是不确切的。首先,真理是认识论范畴。反映和被反映不能等同,“我们表象的对象和我们的表象有区别”②。其次,客观事实本身无所谓真假。真假…  相似文献   

12.
客观真理即真理是意识对客观存在的真实反映,其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从静态看,客观真理即相对真理,从动态看,客观真理即绝对真理,客观真理不是客观存在,列宁关于客观真理的观点是一元的。  相似文献   

13.
客观真理的辩证探析黄世江一、内容的客观性和形式的主观性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凡真理性的认识,其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就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人...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和列宁在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方面有着重大的贡献,但他们的某些论述也有不够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他们没有把真理与表述真理的形式严格区别开来,因而在理论上给形形色色的不可知论者和相对主义者一个可乘之机。我们今天应完善恩格斯和列宁的真理观。  相似文献   

15.
关于列宁、毛泽东的真理观,经过研究可知:列宁是在批判相对主义真理观的基础上阐明了具体真理观,而毛泽东则是揭示了真理发展的具体规律,而且列宁、毛泽东真理观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真理是过程     
真理是过程的原理,是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提出来的。黑格尔认为,观念是真理。观念作为过程,在自身中经历了三个阶段:(1)生命,在这里观念本身还没有实现;(2)认识,它由生命发展而来,包括观念的经验活动和观念的实践活动;(3)绝对观念,这是生命和认识的对立统一,即完全的真理,也是《逻辑学》的最高阶段。黑格尔讲的观念(真理)是过程,是纯粹概念、范畴的矛盾运动过程,本质上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但是,这里有合理的思想,列宁加以唯物主义的改造,成为“生命产生脑,自然界反映在人脑中。人在自己的实践中,在技术中检验这些反映的正确性,并运用它们,从而也就接近客观真理。”在这里,黑格尔的晦涩哲理,经过列宁的彻底改造,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武库中犀利的武器。列宁把真理看作主观对客观的反映。反映的正确性需由实践来检验。  相似文献   

17.
李校利同志的《“客观真理说”的内在矛盾》一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质疑。例如,有的哲学教材说:“真理的客观性,不是指事物的片面的、局部的、零碎的个别现象,而是事物整体上和本质上的客观性,是客观事物的多方面的客观现象的总和,是长期发展过程中历史过程、历史现象的总和。”这种提法使人们对真理的客观性理解成为真理等同于客观事物自身了。列宁在《辩证法的要素》中,把“观察的客观性(不是实例,不是技节之论,而是自在之物本身)”列为辩证法要素的第一条,这就深刻地揭示了要坚持辩证法首先要坚持…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列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一、列宁始终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明确提出要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二、列宁强调,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三、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反对教条主义的态度,又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所谓“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相似文献   

19.
客观真理及其基础上的真理之一元论,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一个基本观点。近几年理论界颇为流行的“真理元多论”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观,其政治目的是否定四项基本原则。因此,坚持客观真理,清除“真理多元论”的影响,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杜威实用主义真理观认为,真理是需要验证的“假设”,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认识真理的过程是人能动地探究世界的过程;真理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还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论意义。与此相关联的教学观是,教学是学生主动认知、验证、探究真理性知识的过程,在探究学习中学生不仅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其成长的多种需要也得以满足,人之为人的特性得以彰显。杜威真理观为教学变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