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学刊物的发端我国最早有关新闻学研究的刊物是《新闻周刊》,由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创办。该会成立于1918年10月14日,至1920年12月停止活动;在此期间,训练了两批学生,共约70人,是我国第一个有组织的新闻学研究团体。他们所创办的《新闻周刊》也是我国有关新闻学研究的第一个刊物。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评价说:“国立北京大学……设立新闻学研究会,是为报业教育之发端”;“曾发行《新闻周刊》,对于一周之  相似文献   

2.
李晓林 《新闻记者》2001,(11):62-63
最新出版的《中国晚报学》 ,第一次把中国晚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并努力挖掘其“学”的底蕴 ,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晚报的发展轨迹以及其独特的办报思想、办报观点和办报业务。该书由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学术委员会编纂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一、前所未有的专著《中国晚报学》的出版 ,极大地丰富了新闻学的内容 ,开辟了新闻学的新领域———晚报学 ,而这几乎是前人未做过的事。其最重要的意义 ,在于填补了晚报学研究的空白。从目前的新闻学研究情况看 ,新闻学对日报、广播、电视甚至网络的研究相对丰富 ,而对为中国新闻事业发展作出很大…  相似文献   

3.
高皓亮  靳赫 《青年记者》2010,(16):45-46
1815年创刊于马六甲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史发展的第一页,而1834年1月发表在《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上的《新闻纸略论》则“是我国中文报刊上刊载的第一篇新闻学专文”,拉开了我国新闻学研究的序幕。  相似文献   

4.
徐宝璜是我国最早的新闻理论家和新闻教育家,被誉为我国“新闻教育第一位大师”,“新闻界最初的开山祖”(黄天鹏:《新闻学纲要·序》。1918年10月,他应北大校长蔡元培之邀,为政治学四年级学生开设选修课《新闻学大意》,这是中国新闻教育的开端。此后,他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直到1930年在北大的一次课堂上“猝患晕厥”逝世,年仅37岁。他写的《新闻学》一书,是我国第一本新闻理论专著,蔡元培称之为我国新闻界“破天荒”之作。 徐宝璜的新闻伦理思想是他新闻思想的一部分,在《新闻学》一书和后期的新闻学论文中都有较多的论述。在我国新闻史上,他是最早较为全面论述新闻道德的新闻理论家。  相似文献   

5.
2005:中国电视备忘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继2004年《会诊中国电视》、2005年《2004:中国电视关键词》获得不俗反响之后,本期继续推出本刊主编胡智锋教授与中央电视台研究室主任王甫博士、克顿顾问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吴涛先生三人的对话《2005:中国电视备忘录》,以为我们的读者存留一份较为全面的电视“年度记忆”。  相似文献   

6.
我国最早的新闻学杂志,当推1927年1月在北京创刊的《新闻学刊》。它由黄天鹏主编,北京新闻学会出版。该会由北京平民大学和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出身的记者所组成,他们在1927年1月成立学会之时,出版《新闻学刊》。该刊“以研究新闻学术、提倡新闻事业为宗旨”,从性质上看,确为纯真的新闻学杂志,所以黄天鹏在《中国新闻事业》一书中断定它“为我国有新闻学专门杂志之始”。这本杂志的撰稿人,如徐宝璜、邵飘萍、戈公振、黄天鹏、胡政之等等,多为当时享有盛誉的新闻学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7.
视野     
《视听界》1999,(5)
十年来中国电视发展历程描述1999年第4期《中国电视》刊登胡智锋文,描述了10年中国电视发展历程。他认为十年来中国电视本体建设有五个标志性阶段: 一、电视纪实。电视纪录片《望长城》在90年代初推出,标志了中国电视“纪实”的开始。到《东方时空·生活空间》的出现,使电视“纪实”达到了它的高潮。电视的“纪实”一时间成为电视业内外竞相标榜、推祟的时尚,甚  相似文献   

8.
获奖     
《视听界》2011,(3):4-4
江苏卫视问鼎五项大奖 3月18日,第12届“中国电视榜”暨《新周刊》2010年度电视榜评选在北京揭晓,江苏卫视获得年度电视频道大奖,《非诚勿扰》获年度电视节目、最佳生活类节目两项大奖,孟非、乐嘉分别捧得年度最佳主持人和年度新人称号。  相似文献   

9.
唐红波 《新闻三昧》2006,(12):54-56
戈公振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著名的报人,是一位集记者、学者、社会活动家于一身的爱国知识分子。他的多重“角色”均以新闻为轴心,“与新闻事业相始终”(于佑任语)。戈公振一生编辑和创办了《东台日报》、《时报》、《图画时报》、《申报》等主要报刊,曾先后在上海的国民大学、南方大学、复旦大学等高等学校新闻系任教。他的译著《新闻学撮要》和《新闻学》、《中国报学史》等专著是中国最早的新闻学著作。特别是《中国报学史》被公认为中国新闻史研究方面的奠基之作。他还于1927年和1932年前后两次出国考察,总结出《世界报业考察记》、…  相似文献   

10.
米华 《青年记者》2016,(36):89-90
精确新闻学,是“运用数学语言来报道、分析新闻事件的一种新闻报道”.在西方,精确新闻学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1973年菲利普·梅耶的《精确新闻学——一种社会科学报道的理论》出版,标志着精确新闻学的定型.它在中国的发展,是伴随着上世纪90年代新闻改革的深入而发展起来的,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中国青年报》的“调查·观察”、《北京青年报》的“精确新闻”栏目、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栏目等.  相似文献   

11.
《视听界》2013,(2):59-59
“中国电视新节目形态与科学评估论坛暨2012年度中国电视满意度博雅榜发布会”2月26日在广东佛山举行。榜单由北京大学视听研究中心和南方电视学刊联合发布,《中国广播影视》、《综艺报》、《视听界》等为媒体支持单位。  相似文献   

12.
70多年前的中国新闻学界,尚处于“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初创阶段,而就在这时却发生了一起因剽窃、抄袭他人新闻学著作而引发的一桩公案。 研究新闻学的人都知道,中国早期新闻学界受日本影响甚深,特别是日本早期著名的新闻学者如松本君平、杉村广太郎(即楚人冠)、小野秀雄等对我国早期新闻学研究影响是很大的。例如:我国最早的新闻学译著是松本君平的《新闻学》(又名《欧美新闻事业》,于光绪二十九年八月,即1903年10月,由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中国人所写最早的应用新闻学专著则是任白涛的《应用新闻学》(杭州“中国新闻学社”,1922年11月初版),该书也是以日本人杉村广太朗所著《最近之新闻纸学》为蓝本,并按照它的体例编纂而成的。这本书出版不久,即引发了一场纠纷。 任白涛,河南南阳人,生于1890年2月3日(清光绪十六年正月初四日),卒于1952年8月13日。他是我国最早  相似文献   

13.
《超级女声》自2004年开播以来迅即在中国电视界刮起了一股超级风暴,得到了受众和一些电视业界专家的热捧,在《新周刊》揭晓的2004年中国电视节目榜中荣膺年度电视秀奖。人们为这种新的电视节目形式在中国本土的成功移植欢呼雀跃,认为《超级女声》为普通民众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秀场,电视媒介为我们提供了梦寐以求的“民主”、“平等”、“参与”。  相似文献   

14.
木东 《今传媒》2006,(1):4-6
在人们眼中,博士一直是一个美丽的称号,而新闻学博士更因其少而倍加珍贵,在他们身上披满了耀眼的光环。然而,2005年12月7日和8日,新华网与《新华每日电讯》相继刊发《新闻教育的失败:新闻学博士不会写消息》和《新闻学博士不会写消息,算合格吗?》,先后被数十家媒体转载和评论,在舆论界引起重大反响。人们纷纷质疑:新闻学博士到底怎么了?就“新闻学博士素质培养”、“新闻学博士教育”及“新闻传播学者社会责任”等问题,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和媒体人士,与读者一同探讨“新闻学博士不会写消息”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嘉宾:赵振宇话题发起…  相似文献   

15.
新华社资深高级编辑缪雨,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从新闻学的角度研究《史记》,写成《史记与新闻学》一书,最近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中国新闻书店有售。 全书共分九章四十三节。这里略举一些章节名称,便可知其内容大概:如“《史记》里藏有新闻学”、“司马迁——伟大的‘记者’”、“《史记》的实录精神”、“历史家和新闻记者的  相似文献   

16.
王培 《传媒观察》2006,(6):47-48
由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等联合摄制的五集大型电视纪录片《1405郑和下西洋》荣获2005年度中国纪录片学术奖“十佳”长片奖,今年五月又送评中国“金鹰奖”。南京电视台等联合摄制的八集大型电视纪录片《郑和下西洋》获得2006年度江苏省“金凤凰奖”一等奖。这两部反映同一题材的纪录  相似文献   

17.
从调查节目到调查性报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洁 《新闻记者》2005,(10):36-38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学系主办的“电视调查性报道与中国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围绕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上海电视台《1/7》栏目、大连电视台《新闻全景·新视点》栏目三个代表中央媒体、省级媒体和市级媒体的典型案例,邀请具有哲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传播学、新闻学等不同学科背景的中外专家学者,探讨电视调查性报道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以及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在不同视野的交汇和碰撞中,体现出思想的魅力。本刊发表这次研讨会上部分媒体人士和专家学者的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写在前面     
《现代传播》2006,(1):168
2004年的《会诊中国电视》、2005年的《2004:中国电视关键词》作为本刊年度开篇力作,发表后引起了业界、学界的广泛好评,今年本刊又推出了胡智锋、王甫与吴涛的对话《2005:中国电视备忘录》。周墨的《中国音像产业现状与发展分析》梳理了中国音像产业发展历史,以大量数据描述了中国音像产业的发展状况,在比较分析了国外音像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针对目前存在问题的建设性意见。朱光烈的《先进文化观照下的传统文化与电视文化》(上)回顾了“亚洲价值观”大起大落的历史,在批判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冷静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实质的同时,强…  相似文献   

19.
被誉为“2002年度最有影响力的十大传媒创新人物”之一的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在其学术专著《新闻学核心》(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4月)中精辟地指出:“无论传播技术和现代媒体如何发展,传统新闻学的那些核心的东西是永远不会消失的:新闻学传授的是寻找故事和写作故事的一门学问。  相似文献   

20.
由广东电视新闻工作者方亢、李子先、孙孔华、蔡贤盛和车永进等合写的《中国电视新闻学》一书,已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