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苏志铭 《中国德育》2015,(15):57-58
浙江省武义县王宅小学坐落于风景优美的王宅镇上,地处素有"耕读世家"之称的俞源古镇与尊崇"养生之道"的寿仙谷古村的环抱之中。"耕读文化"是我国五千年来最精髓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一种草根文化,是最本真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它不仅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更造就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特别是我们王宅,历来是武义的大粮仓,因此"耕读文化"曾经是我们王宅人民的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2.
耕读文化思想是曾国藩家族经营的基本文化理念。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湖湘地域文化和曾氏家族文化传统是曾国藩耕读文化的思想渊源。曾国藩耕读文化思想对曾氏家族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当今中国家庭文化建设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耕读文化”指中国古代一些知识分子以“耕读传家”、耕读结合为价值取向的文化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耕读文化”被赋予新的内涵。如何弘扬、传承、创新“耕读文化”呢?新集中学结合学情、校情,开发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耕读”教育课程。一、结合校情设置耕读课程内容新集中学地处农村,家家户户有耕地、菜园、庭院;学校在校园里开辟了果园、菜园、花园、竹园四大园区,建设了“汉水流域农耕文化博物馆”,在校外开发了茶园、月季花海、山药小镇、桃花岭等劳动研学基地。这些优势为学校“耕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便利条件和丰富资源。  相似文献   

4.
耕读文化是孕育于中国悠久的农耕历史、将农事劳作与读书识字有机结合且具有当代价值延展性的优秀文化传统。系统梳析耕读文化的内涵、发展脉络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耕读文化的当代价值,从而探索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存续发展的路径选择,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耕读文化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新时代,耕读文化应在原有内涵基础上不断丰富——"耕"寓意实践、劳动,建立与自然相和谐的关系;"读"寓意学习、探索,在自然中形成自我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干完农活,在田间地头席地而坐,捧上一本爱读的书,头顶是蓝天,脚下是绿苗,是很多人的梦想……耕读文化是一种以半耕半读、耕读结合为主要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的文化现象。耕读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出的是一种自觉的文化追求,堪称是中国人的"精神专利"。《围炉夜话》中说"耕所以养生,读所以明道,此耕读之本原也。"农忙时耕田种地,获取生活资料;农闲时浏览书籍,获取精神养料。或许,只有在"耕读社会"形成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传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为耕读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带来了发展机遇,也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推广应用价值。常熟市支塘镇通过深挖乡村文化资源、加强乡村耕读教育、做好乡村阅读推广、建立耕读文化服务体系等进行耕读文化的推广,在促进文明乡村建设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弘扬耕读文化,引领民族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横亘千年文化传承下来的耕读教育在新时代是实现铸魂育人目标的崭新命题。在新近中央加强和改进涉农高校耕读教育的政策号召下,各涉农高校纷纷将耕读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文章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首先对其耕读教育基于文化传承视野的特点进行了剖析,然后进一步实证分析了影响耕读教育核心的耕读实践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作者指导涉农高校学生从事耕读教育的亲身体验,提出我国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应注重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搭建校地合作育人平台、文化育人彰显三农特色以及加强多方沟通协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涉农高校积极推动耕读教育落地,已在许多关键方面取得进展。未来还需进一步挖掘内涵,凝聚新时代耕读文化共识;把握多元与统一,规范耕读教育实施;深化模式探索,拓展“大耕读”教育有效途径;健全三方面机制,保障耕读教育高质量实施;立足农业强国建设使命,凝练耕读教育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0.
耕读作业在文中是指学生在耕读教育体系中从事相关体验活动的过程。耕读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系,涵盖学生成长生活的方方面面。“沉浸式”耕读作业要建构体系,明晰任务。其主要特征为具备地域文化印记,带有传统文化烙印,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有助于培育学生田园生活情怀。耕读作业能够凸显学校主导、家庭主体、社会支持的“三位一体”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乡村教育的振兴。城镇化浪潮下的乡村教育面临诸多困境:教学内容缺乏乡土元素,乡村学生与乡村生活渐行渐远;新生代乡村教师乡土情怀淡漠,乡土资源与学校教育日益疏远;学校管理模式城市化,乡村学校与乡村社会明显隔膜。传统耕读教育在新时期具有多重意蕴:劳动教育功能,创新劳动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全面育人功能,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方联动力量,连通古今联动家庭学校社会。新时代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耕读教育作用的路径:深入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的耕读教学元素;搭建多层次、多形式的耕读教育实践基地;因地制宜创建生动、活泼的耕读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2.
客家祠堂是客家宗族祭祖的首要重地,也是客家人的情感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三明作为闽粤赣边客家大本营的重要地区,拥有大量的客家祠堂,其堂号、楹联、建筑格局反映了客家人崇祖观念之深;其族谱、祠碑、楹联反映了客家人移民道路之艰;其祖训、功能反映出客家人耕读思想之重;其选址、布局反映出客家人风水文化之盛。客家祠堂是研究与理解客家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3.
"耕读文化"虽然在中国农村有普遍性,但在永嘉楠溪江占村落里表现得最纯粹最晶莹、最典型、最鲜明、最健康。其所体现的爱国爱乡、耕读传家、崇文重教、勤劳俭朴、开拓创新的人文精神与价值理念,对当代永嘉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科技创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一种"文化力"的引领、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曹秀先是南昌地区最重要的历史文化名人,曹氏家庙是乾隆皇帝降旨建造的两座家庙之一。"一朝六进士,五里两尚书",显赫的曹氏家族是古代耕读文化的代表。重建曹氏家庙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一直是学术界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但关于中国文化现代化现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阐述得相对较少,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新的世纪,认真探讨这一问题,对于建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以什么作为指导思想的问题.中国社会的独特性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中国社会的历史实践,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中必将居于核心地位.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将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即社会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文化思维模式的奠基作用和文化格局的优化作用.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是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马克思主义与西文化的互动.马克思主义既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酒文化及酒的精神文化价值探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酒时中国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绘画艺术、宗教文化、民风民俗、科学技术、社会心理、军事研究等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酒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蕴涵而在世界酒文化之林中独领风骚,人们逐步认识到中国酒文化的精神文化价值:中国酒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也是一种政治文化,更是一种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17.
李颖 《成才之路》2021,(13):38-39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汉语热持续升温,对外汉语教学受到高度重视。文章从中国神话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神话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导入原则、中国神话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功能等三方面,阐述中国神话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并选择神话故事《精卫填海》制定一份教学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8.
吴丽丽 《海外英语》2016,(15):153-157
Lex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and basic element of a language.Chinese culture-loaded lexes are those words or expressions that are greatly rich in Chinese culture.They can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Chinese nation.Therefore,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lexes as they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disseminating Chinese culture.It can help promote Chinese culture worldwide,improve China's cultural exchanges and communication with other nations and strengthen China's status in the world.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and proposes some possible means of translation with the purpose of spreading Chinese culture.  相似文献   

19.
管云 《丽水学院学报》2004,26(4):46-47,51
中国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中国文化包括音乐文化逐步走向繁荣,然而进行横向比较,不得不承认中国音乐文化不兴与落后的现实。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多种,缺乏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入挖掘无疑是个重要因素。中国民族音乐其实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文化分支,两首《绣荷包》小调的不同特色就是典型一例。  相似文献   

20.
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是与该民族所从事的物质生产及所处的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分不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也不例外,它也是建立在一定生活基础之上的。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也是人们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和前提。中国饮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离开饮食文化来谈论中国传统文化,是得不到中国传统文化真谛的。理性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找出它的基础部分,这是研究中国文化史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