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兴桥 《科协论坛》2007,(8):504-505
作为英语一种地域变体的"中国英语",可被很多中国学习者自己认为不标准而不接受。本文由中国英语定义入手,结合英语语言的壮大历史,从语言的标准理论上与中国英语的实际现状证明了我们没有理由不给中国英语多一些包容。  相似文献   

2.
作为英语一种地域变体的"中国英语",可被很多中国学习者自己认为不标准而不接受。本文由中国英语定义入手,结合英语语言的壮大历史,从语言的标准理论上与中国英语的实际现状证明了我们没有理由不给中国英语多一些包容。  相似文献   

3.
李凌浩 《内江科技》2007,28(7):59-60
“中国英语”是成长于中国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用来交流的,以规范英语为核心的英语变体受中国文化和英语语言交融的影响.“中国英语”在诸多层面有着自身特点,本文从音位、词汇和篇章层面对此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如何利用有效的媒介手段,科学地向世界输出中国文化,传输中国式的观念价值和思维智慧,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英语是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中国英语理应成为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的重要媒介.本文探讨了中国英语在中国文化输出中的作用,即如何借助中国英语这一语言媒介,如译介中国经典书籍、优秀文学作品,利用大众传媒举办文化贸易活动,建立中国英语语料库等途径实现中国文化输出,从而促进中国文化全球化,向世界更多展示中国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5.
鲍仁国 《内江科技》2012,(10):47-48
中国英语是英语在中国的变体,是英语进入中国,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的本土化的结果。本文在前人对中国英语研究的基础上,从"中国英语"词汇的来源、构成方式两方面对中国英语的词汇特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中国英语"是英语的一种变体,对"中国英语"进行词汇、语音、语法、文化方面的特征研究极为重要,对"中国英语"现象保持正确的态度,是进行良好的文化交流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高美云 《科教文汇》2009,(36):262-262,280
在中国近代史上,洋泾浜英语作为英语的一种变体,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产物。在近代中国对外关系、对外贸易以及文化交流等各个领域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下面我们从洋泾浜英语的历史来源、特点及作用进行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英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国际语言.英语具备适应不同的文化和反映不同文化的特点的能力,因此在英语全球化发展的同时也在本土化.英语与中国文化的结合便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即中国英语.旨在英语世界化理论的基础之上,评述了中国英语变体研究目前的发展现状,并阐述了中国英语的发展对现阶段中国英语教学各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高红莉 《未来与发展》2012,(4):103-106,81
英语的全球化引起了英语广泛的本土化。中国英语是一种规范的英语变体。它因受到汉语思维方式及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而带有中国特点,在词汇、句法及语篇层面均表现出其独有的特征。中国英语的新发展已成客观的必然,且在国际交流和语言研究与教育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梅 《科教文汇》2013,(2):120-121
对于许多学者而言,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阅读始终是重要环节之一,所以英语阅读能力训练便显得尤其突出。它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学习英语.也是一种方法和途径,在中职英语阅读能力培养中,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积累以及运用,还要训练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从而寻找有效的捷径。中职英语能力训练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阅读不仅要通过语音是否标准、词汇是否完整、语法是否正确等知识的考查,还需要语言以外的知识。这些对英语阅读能力训练部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就中职英语阅读能力的训练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在英语的言语行为教学中,长期以来一直以英语本族语者的文化习俗和语言规约为标准来判断学习者的语用是否恰当。本文探讨了在英语日益成为国际通用语言和我国的对外交流对象日益增加的情况下,我国英语教学遵循英语本族语者的语用标准所存在的问题。作者建议要调整英语的言语行为的教学标准和语用失误的判断标准,使我国的英语教学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在英语的言语行为教学中,长期以来一直以英语本族语者的文化习俗和语言规约为标准来判断学习者的语用是否恰当。本文探讨了在英语日益成为国际通用语言和我国的对外交流对象日益增加的情况下,我国英语教学遵循英语本族语者的语用标准所存在的问题。作者建议要调整英语的言语行为的教学标准和语用失误的判断标准,使我国的英语教学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孙大军 《科教文汇》2008,(22):257-257
美国英语源于英国英语,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一种区域性的英语变体。美国英语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和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加,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词汇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4.
在英语的言语行为教学中,长期以来一直以英语本族语者的文化习俗和语言规约为标准来判断学习者的语用是否恰当.本文探讨了在英语日益成为国际通用语言和我国的对外交流对象日益增加的情况下,我国英语教学遵循英语本族语者的语用标准所存在的问题.作者建议要调整英语的言语行为的教学标准和语用失误的判断标准,使我国的英语教学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从哲学视角考察中国特色英语教学法作为一种方法论其中暗含的规律。中国特色英语教学法的方法论本质是“学得”而非“习得”;中国特色英语教学法的方法论标准是“以人为本”;中国特色英语教学法的方法论内容是语言与文化并重;中国特色英语教学法的方法论目的是工具与素养合一;中国特色英语教学法的方法论过程是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16.
严永驰 《科教文汇》2008,(20):242-242
中国式英语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中国的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习惯用汉语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并把汉语的规律应用到所学的目的语,从而出现一种不标准的英语变体,可以表现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及语用等各个层碗,人们称之为中国式英语。很多学者认为中国式英语是由于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引起的。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学者们提出一个“迁移”这一概念。根据Odlin的定义,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按照这一理论,中国学习者学习英语必定会受到母语文化的影响。作为教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17.
谭文杰 《科教文汇》2008,(30):133-134
学习英语是为了满足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检验是否学好英语的最终标准并不是考试,而是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否用这一语言进行交流。对于大学本科的学生来说,他们即将走向社会,在思考怎样培养他们的英语能力的时候,应该注重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持续自我提高的能力。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经验,探讨如何激励学生进行自我学习。  相似文献   

18.
于源 《科教文汇》2021,(13):187-188
该文通过体认语言学理论,从认知层面对中国英语词汇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旨在突破学界之前对中国英语这一英语变体浅层次的描述,更深一步地探索中国英语词汇的形成机制,更好地传播中国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19.
该文通过体认语言学理论,从认知层面对中国英语词汇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旨在突破学界之前对中国英语这一英语变体浅层次的描述,更深一步地探索中国英语词汇的形成机制,更好地传播中国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20.
顾维琳 《内江科技》2009,30(7):19-19,9
澳大利亚英语是英语的地域变体之一。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已形成有别于英国英语和美式英语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英语,在其语音、词汇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变化,有着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