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大多处于边疆地区,是周边国家与我国接壤的主要区域。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是维护民族团结、保障国家边疆安全与稳定的前提和基础,对于促进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应该按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突破民族和地域的限制,建立国内补偿机制,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2.
十八大报告中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本文首先分析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优化政府效能的必要性,并提出优化政府效能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各民族人民共同步入法治社会,需要在民族地区创建一个法治得以生存的环境,这个环境的建设应包括民族地区民俗习惯的整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提升民族地区经济和生产力水平;改善民族地区交通通讯条件;积极发展民族地区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是一种先进的价值观,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建设必须严格按照生态文明观的要求贯彻和执行,才能发挥积极作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强调“知”与“行”相结合,思想和行动的结合是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只有将生态文明的真谛落实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中,才能实现生态和谐、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云南的生物种类和生态系统类型极为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目前,云南存在国土生态安全、水资源生态安全、林业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安全等重要生态安全问题,云南的生态环境危机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进程,并对我国在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生态安全形象造成影响.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推进云南生态安全和生态屏障建设,保障我国重要生态环境资源安全和西南跨境生态安全,对实现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总体目标和维系国家整体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规划,需要稳定的社会秩序作为保障,不然,建设生态文明只是一句空话.通过多次赴东川洒海村进行田野调查,发现该村存在着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与铜矿开采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些环境问题又引起严峻的矛盾冲突和纠纷,威胁着村子的稳定,极不利于该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分析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建设中所面临人口、环境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西部人口、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城市发展的目标是建成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生态城市.因此,探讨其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对加快其生态城市的建设步伐显得很有必要且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从而使建设生态文明和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加强并推进民族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党在新时期的奋斗目标能否在民族地区实现的关键因素,是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基础,同时也关系到整个社会大局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特别是在云南偏远的经济欠发达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加强并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重心之一。  相似文献   

11.
全社会对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是生态文明建设顺利推进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长期持续的基本条件。探究对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社会认知,以云南大学大学生群体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他社会群体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情况,并就地处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繁多等因素造成的生态文明建设社会认知度低下的问题,拟从制度、宣传、教育等角度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消解工业化进程给现实社会带来的诸多不和谐,运用文献法、逻辑方法、系统方法,就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当前存在的不和谐特征、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途径进行了研究.得出:广泛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并在活动中进行人文精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资源价值、旅游资源价值等促进西部地区社会发展,能有效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其本质是以城乡统筹、产城互动、集约节约、生态宜居、文明和谐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滇西片区集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于一体,贫困面广、程度深,是边境县和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新型城镇化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这为滇西边境贫困地区的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分析了滇西边境贫困地区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并以施甸县姚关镇蒜园村为案例,讨论其发展条件,从而探索边境民族贫困地区新型城镇化的路径,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论历史乡村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乡村地理是研究历史时期乡村地区的经济、社会、人口、聚落、文化、资源利用及环境问题的空间变化的学科,是历史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其研究目的是总结历史时期乡村地域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及与外部地域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规律,为现实乡村建设和和谐发展服务。历史乡村地理学既不是一般的部门历史地理学,也不是一般的区域历史地理学,而是一门区域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历史人文地理学分支。无论从乡村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来说,还是从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和历史地理学科的整体建设需要来说,历史乡村地理的研究都必不可少,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5.
城乡二元经济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认真解决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均衡。本文以位于全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市的郫县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作为成都市上风上水区域,是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地,提出了城乡统筹的生态产业发展模式,以期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与环境优美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黔东北、渝东北地区同属武陵山区域,两地区的区情基本相似,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两地打破行政隶属关系,打造黔渝边土家族地区通道经济,构建武陵山区域经济带成为必要的取向。本文从黔渝边通道经济的基本定位、基本内涵、关联度、核心内容及发展构架诸方面思考,提出发展通道经济的可行性、现实性和紧迫性,对发展黔渝边山区域经济、构建和谐黔渝边际关系等均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既是时代的主题也是时代的需要。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每一个社会单元的参与和支持。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起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信息、培养高素质人才、辅助研究、文化传播等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其应该加强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的搜集和保存、地方文献的建设和开发等工作。  相似文献   

18.
碳汇生产与碳汇贸易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尤其给我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思路。研究表明:大力发展以林草业为主体的碳汇生产,可以为西部工业、城市和绿色经济发展夯实生态本底和积蓄发展势能;碳汇生产与碳汇贸易为西部地区生态屏障建设与经济跨越发展的有机结合提供了有效切入点和工作抓手。目前,西部地区积极参与碳汇生产与碳汇贸易,但效率不高,且内部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应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林草业,大力推进生态移民,促进部分地区粮食生产有序、逐渐退出,拓展碳汇新领域,以夯实区域碳汇本底,提高碳汇效率;设立更多的"生态特区",实行特别的生态建设和保护政策、生态补偿与转移支付和财税政策以及政绩考核制度;利用碳汇与环境容量优势,承接东部重化工业转移,发展绿色经济,争取中央纵向生态转移支付和地方横向生态补偿,并加强碳汇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9.
西南是中国民族文化多样性最典型的区域之一 ,各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宝贵的生态智慧。对西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研究 ,不仅有利于继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也能够为西南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历史参照。在大力实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 ,倡导各民族和睦相处、与自然和谐共生价值取向的今天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观无疑给现代社会提供富有启示意义的独到智慧。在西南地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 ,只有坚持把科学发展理念与各民族传统生态智慧相结合 ,才能形成各民族相互尊重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 ,真正实现民族团结 ,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 ,生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及调查访问等方法,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客观分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北部湾经济区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以北部湾经济区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为切入点,打造北部湾经济区少数民族体育特色。对北部湾经济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传承和发展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