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触龙说赵太后》出自《战国策·赵策》,这是一篇颇为著名的散文。文章的故事大约发生在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当时赵惠文王去世,孝成王即位,因当时孝成王年纪小,所以由赵太后执政。故事中的赵太后,《战国策》里也称“威后”,也就是惠文王的王后,孝成王的母亲。赵国正处在新旧交替之际,赵太后刚执政,国内动荡不安。秦国认为有机可乘,便发兵东下,一举占领赵国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  相似文献   

2.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公元前265年,越国国王赵惠文王死去。其子丹——赵孝成王即位。由于孝成王尚年轻,赵国的政权由孝成王的母亲赵太后执掌。  相似文献   

3.
从触龙的“徐趋”说到古代的趋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策·赵策四》里讲了一个“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赵太后的丈夫赵惠文王死了,他的儿子赵孝成王继位。但孝成王还年幼,所以赵太后就临时掌管朝政了。而在她刚刚当权的时候,秦国就趁赵国还在办丧事的当口加紧了对赵国的进攻。赵太后就向齐国求救兵,齐国却提出了要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做人质的要求,太后不肯。所有的大臣都极力地劝谏,太后还是不肯。事情正僵持着的时候,来了一个老臣叫触龙,说是要见太后。文章写太后怒气冲冲地等着触龙来劝谏,写触龙上殿之后慢腾腾地走,化了很长时间才走到太后的面前。文中就用了一个“徐趋”来描写触龙上殿以后行走的样子。  相似文献   

4.
《触龙说赵太后》开篇以“新”、“急”二字,恰如其分地写出了赵国面临的危机。公元前206年,赵惠文王殁。新君赵孝成王年幼,其母赵太后(即赵威后)垂帘听政。秦国乘赵之危,聚兵来犯,赵国无奈向盟国齐求救。齐王却按当时外交惯例提出:“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长安君乃赵孝成王弟弟,赵太后最小的儿子。太后对幼子过于溺爱,执意不肯让他去,甚至蛮不讲理地扬言:“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两个“必”字,活画出这对人为的矛盾几乎达到无法调和的地步。面对如此处境、如此心态的太后,要想向她进谏,委实困难重重,要想说谏成功,必须…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自《战国策·赵策四》。《战国策》简称《国策》,它记叙了春秋之后到秦统一以前二百五十五年间的历史事件。原书由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编次混乱,名称不一,后经西汉学者刘向校正、编次,并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计三十三编。虽所记史实间有夸大之处,但却保存了不少重要的史料;而且文气纵横,文笔生动,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这篇文章写的是赵孝成王元年(公无前265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国谋求解围的事。当时赵惠文王新死,孝成王即位,年幼,由惠文王之妃威后(即文中的赵太后)执政,秦国趁赵太后执政不久,立足未  相似文献   

6.
《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以下简称触文),出自《战国策·赵策四》,乃千古名篇,司马迁将其全文载入《史记》,后世选本如《古文观止》等亦均予以收入,当今中学语文课本更是作为必读篇目.因此,可以说,触龙所载情节是广为人知的.触龙进说的经验,堪称谋臣策士的范本,其开说之巧妙,议论之简捷有效,结局之圆满,确实令人叹服.但其历史真实性如何,却很难肯定.在《史记·赵世家》中,触文被录置于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6年.当周报王五十年、秦昭王四十二年、齐襄王十九年、燕武成王七年),后世学者大都肯定了这种定位.应该说.《史记》顺载还是真实可信的,而且也只有这个时间才有可能出现“赵太后新用事” 的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第五册《触龙说赵太后》一课,选自《战国策·赵策四》。它所记的是一件历史事件。公元前265年,赵惠文王死,太子丹立,号孝成王,年少,由惠文王之妻赵威后(即文中的赵太后)执政。秦国趁机伐赵,攻下赵三座城邑。强敌压境,赵国危在旦夕。赵国向齐国求救,齐提出必以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的件条,才答应出兵相助。赵太后因溺爱小儿子,反对长安君入齐为人质。群臣竭力劝告,赵太后拒谏,并扬言:“有复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堵塞了言路,形成僵局。文章一开始就突出了秦赵、齐赵、赵国群臣与太后之间的三重矛盾。就是在这样的紧张危急的气氛中老臣触龙却“愿见太后”。  相似文献   

8.
忠心 《家教博览》2000,(7):33-33
疼爱自己的孩子,这是人之常情。但是,究竟怎样爱才是真正的爱、有益的爱,许多父母并不真正懂得。古代“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记载了战国时期赵国左师触龙说服赵太后送小儿子长安君做人质的过程,使赵太后懂得了什么是对儿子真正的爱的道理,读起来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9.
“徐趋”应作何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2003年5月第一版)对所选<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入而徐趋"的注释是:"[徐趋]徐步,徐行.意思是一步一步向前慢走.徐,慢.趋,向前行走."窃以为这个注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选古文的人大都喜欢选<战国策·赵策四>里的"触聋说赵太后"这一章(这篇文字亦见<史记·赵世家>).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战国纵横家书>里正好有这一章,可以用来校正<赵策>的几个错字.  相似文献   

11.
首先,作者用很少的笔墨就写活了赵太后。在丈夫赵惠文王新死而接班的孝成王年龄尚小的特殊情况下,她成了“新用事”的太后——她一方面有新人上台的火气,一方面还不大像个政治家而仍然是一个不顾大道理的慈母老太太,都与这一特殊情况直接相关。她爱她的幼子长安君,不肯放他出去当人质(战国时代盟国之间须以人质为担保,由于诚信不足,常有人质遭长期扣押  相似文献   

12.
选秦历史散文《战国策》,以记叙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外交斗争为主要内容。这些纵横家们,能说会道,长于论辩说理。其言论,内容精辟,启人心智,形式巧妙,入情入理,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至今,还放射着灿烂的艺术光芒。新编高中教材第一册入选的《触龙说赵太后》一文,就是这类散文的代表。细细研读,其艺术性让人回味无穷;其思想性使人倍受启迪。现就文章的语言艺术作简要分析。一、避其锋芒、欲擒故纵。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赵孝成王继承了赵国的王位。因年幼,于是由赵太后执政。此时的赵国,新旧更替,动荡不安…  相似文献   

13.
关于北周孝闵帝在位时期赵煲任职地<隋书>卷46<赵煲传>记载为:"闵帝爱禅,迁陕州刺史."实际上"为"陕(xia)州"之误,北周闵帝在位时期赵煲任职地点应该是在"陕州".  相似文献   

14.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这里的"行",我们认为,应取"嫁"义.  相似文献   

15.
<正>之前有一档节目,被称为"中国版天台告白",里面有一个初中女孩在天台上,向妈妈透露自己活在"别人家的孩子"的重压下,活在妈妈"全班第一""全年级第一"的标准里,是怎样的委屈和压抑。但是台下的妈妈强势回复:我觉得你没领悟到重点,打击你是因为成长需要。女孩下台后,哭得稀里哗啦。这样的故事其实一直在上演。《触龙说赵太后》里面有句名言:"父母  相似文献   

16.
<正>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认为机会来了,就加紧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说:"必须用长安君来做人质,才能派出援兵。"赵太后不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说:"有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的,我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左师触龙去见太后,太后气势汹汹地等着他。触龙缓慢地小步走着,到了太后面前致歉说:"我的脚有毛病,一点也不能走快,很久没来看您了。私下里原谅自己,又总担心太后的贵体有什么不舒适,  相似文献   

17.
<正>老师好,大家好!我是平安。今天的演说主题是"爱"。其实挺难说的,说大了怕收不住,说小了连自己都感动不了!说到"爱",一定要说说我的爸爸妈妈!他们是典型的中国式父母,就像袋鼠一样每天都想把我放在他们的口袋里。我承认,我是"幸福"的孩子,因为我的父母除了上天摘星星,凡事都帮我搞定;我喜欢被"爱",像这种无微不至的爱,让我觉得有时自己就是童话里骄傲的公主;我也早已习惯这种"爱",不需要任何回赠,安心享受一切呵护!  相似文献   

18.
背景分析: 亲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了亲情,才有了家的感觉."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呕心沥血共同营造爱的家园,而这被爱浇惯了的孩子们尝尽甘露却说不甜,他们很少抬头去关注父母,去了解他们的艰辛历程和内心世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我爱我家>.  相似文献   

19.
最近看了<中国教师报>上的一篇好文章,题目叫<当老师面对自己的"遗像">.说的是接手新班的赵老师刚跨进初二年级一间教室,发现黑板上画着一个人头像,上面写着"赵兰遗像"几个大字.赵老师面带笑容对着画像欣赏了一下,转脸环视全班,平静地说:"画得很像我,字也写得不错,可是多写了一个字,谁能说出多个什么字?"当赵老师从学生表情上认定画像是一个叫王小虎的"杰作"之后,点名提问了他.  相似文献   

20.
第十四讲 触龙说赵太后 1.必以长安君为质 质:抵押品、人质,名词。这里用本义。下“质于齐”,“质”用作动词。 2.大臣强谏 强:读qiǎng,副词,竭力。下文“乃自强步”与此同。 3.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愿:希望。下文“愿”都是这个意思。 4.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郄:空隙,指毛病。之:连词,介于主谓结构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这种“之”又见“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父母之爱子”,“媪之送燕后也”,“至于赵之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