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在艺术思维类型中,通常有两种趋于极端的作家:理性的与情感的。 巴金,显然属于后者。 他曾直言不讳地宣称:“有人说热情是一把火,我便说我是一座火山,……” 的确,巴金是一座火山──一座情感的火山。 因为,巴金创作的灵感常常是萌发于情的冲击,来自于个人感情的冲动;巴金创作时总是灌注自己全部感情,近乎自我渲泄;巴金的全部作品无一不是情感的热度与强度的融合;巴金从不追求技巧,而只是随意写去,按照自己的生活积累和感  相似文献   

2.
巴金的梦想     
巴金有两个梦想,一个是建一座现代文学馆,另一个是建一座“文革”博物馆。在他的执着努力下,第一个梦想已经实现。由于种种原因,第二个梦想却迟迟未能实现,带着这种遗憾,巴金永远的离去了,这不仅是巴金个人的遗憾,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遗憾。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不让后人知道过去则是双重背叛。十年“文化大革命”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对后人来说是难以置信的,  相似文献   

3.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巴金曾旅居泉州,同这座历史名城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这段结缘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巴金在泉州的生活经历和文化活动,承载了巴金与泉州的文化情缘以及对泉州的文化关怀,这丰富和扩展了泉州文化的内涵和领域,对泉州现代文化产生影响,提高社会对泉州文化的认知度,扩大泉州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带动了泉州文化的建设发展,巴金的泉州缘显现出独特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托尔斯泰作为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两座高峰之一,他的创作曾对世界各国文学产生过较为深远的影响,巴金就位列其中。托尔斯泰对巴金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思想上,而且还直接渗透到他的作品之中,具体表现在人道主义、文艺观、忏悔意识、人物形象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巴金逝世前,每天需大量输血,气管被切开,进食需从喉管进入胃中。对于他而言,死反倒是一种解脱,而活着却是一种痛苦。每每想及巴金的最后日子,常常让人慨然系之。巴金之所以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如此死死挺着,无非“亏欠”两字:医生为他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领导自始至终关心着他,亲人榻前嘘寒问暖……这些都让巴金觉得亏欠大家,无法偿还,所以巴金有句遗言:“我为大家活着。”  相似文献   

6.
《随想录》简介《随想录》是巴金以“随想”的形式写成的一系列杂文,共150篇。写作《随想录》的目的是为了“讲真话”,用真话建立起一座“揭露‘文革’的博物馆”。《随想录》起初在香港《大公报》副刊《大公园》上连载,后合订成册,出版后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鉴于巴金的健康状况,一般认为它将是巴金最后一部“重量级”的作品。巴金是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我国新文学奠基者之一,也是一位蜚声世界的文化名人。他的文学创作成就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举世瞩目,有口皆碑。近年来,他提倡“讲真话”的呼声,又在思想界和社会各个阶层中引起了广泛…  相似文献   

7.
1940年,宋云彬在桂林曾发起“研究巴金”运动,巴金不同意“研究巴金”中对他的批评,这是巴金和宋云彬之间生活上有大的交集的事件.由这事件延展方面和事件影响来看,宋云彬和巴金或在性情或在见识上多有不同.巴金和宋云彬之间没有建立深厚友情,桂林“研究巴金”运动之后,他们之间交往的机会也基本是在大的文艺人群交流与活动环境下才有.宋云彬日记《红尘冷眼》多处提到巴金,可资为了解巴金和宋云彬交往的线索.  相似文献   

8.
永远的仰望     
在巴金面前,我们只是个蹒跚学步的孩子。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是——永远都是。已经有许多人,为逝世的老人写下了许多的文章。为他文字的魅力,为他人格的魅力。那天,我却蜷缩在家里的一角,一张一张地翻看着巴金先生的照片。我看得很仔细,我无意从照片背后发现什么,我只是想翻翻,看幼时的巴金,年轻时雄姿英发的巴金,与萧珊在一起荡舟的巴金,后来出访的巴金,以及逐渐老了的巴金。我尽量平心静气,把巴金先生想成一个平常的人,以一个普通的人对另一个普通的人的角度去注视他,然而,结果是我不能,我所有的,只能是仰视。我的目光在一张1984年他接受香…  相似文献   

9.
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巴金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了。据报导,在法国就掀起了“巴金热”,他的小说《寒夜》译成法文后,在法国引起强烈的反响。巴黎所有书店都贴满了“巴金——《寒夜》;《寒夜》——巴金”的广告招贴。巴黎的文化界知名人士提名巴金作为诺贝尔文学奖金的候选人。  相似文献   

10.
<正> 对于巴金的整个创作,特别是《家》等描写旧家庭生活的作品,国内学术界往往更强调它们的现实主义特征,而海外一些学者,感受得更多的却似乎是它们的浪漫主义蕴含。明兴礼自不待说,他在其论巴金的著作里断然认定巴金是一个浪漫主义作家:“他是一位浪漫主义的诗人,心的每一次跳动,便是一首美丽的诗:他的唯一目的便是用他所传播的情感的力量来摄取人心,他好比一座火山,忽然爆烈,从那里冒出强烈的火  相似文献   

11.
评论巴金创作,把《家》作为他的代表作,几乎众口一词。我认为《寒夜》是继《家》以后巴金创作上的又一座高峰,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和代表作。一《寒夜》和果戈里的《外套》在题材上有近似之处。《外套》生动地描写了旧俄时代一个穷困潦倒的抄写公文的小公务员巴什玛金的悲苦生涯;《寒夜》以同样生动、甚至更加细腻的文笔,更加沉郁的感情,描写了抗战时期的旧中国在贫病交加的死亡线上挣扎的小公务员汪文宣的悲惨遭际,但是巴金笔下的汪文宣身上带着特殊的中国贫苦知识分子的印记,是  相似文献   

12.
《寒夜》是一部具有特殊魅力和独特风格的现实主义杰作,也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故事写的是“从一九四四年暮秋初冬一直到一九四五年冬天的寒夜”,一个可怜的小职员汪文宣一家发生在抗战胜利前夕陪都重庆一座普通楼房里的“凡人小事”。人物是渺小的,故事是平凡的,但从一九四七年晨光出版公司初版发行以来,至今仍闪烁着思想和艺术的光泽。甚至因为一九七八年法译本《寒夜》在巴黎发行,曾一度掀起了一“个巴金热”,重新认识巴金,研究巴金也由此形成一个国际性的新热潮。国内的研究工作者,也从历来所注目的《灭亡》、《家》、《火》等作品开始了对《寒夜》的重视。巴金本人在谈自己的创作中,也特别倾心于《寒夜》,晚年的《创作回忆录》,多次提到它,甚至还特意专文撰述《关于<寒夜>》(回忆录之十一)一文。  相似文献   

13.
王尔德的作品《快乐王子及其他故事》刚一问世,就获得了一致好评。目前,该作品译本中最受欢迎的还是巴金的译本。论文从美学角度对巴金《快乐王子及其他故事》的翻译进行部析,从此探究巴金在翻译作品时的文学功力。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0月17日,中国的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在上海逝世。巴金是一位文学家,也是一位翻译家、出版家、编辑家。他的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及《抗战三部曲》。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巴金一生著书,一生读书,著与读,融为一体。读与思,让巴金的思想得以发展,情感得以升华。巴金对于书籍,采取的是敞开胸膛吸收的方式。巴金还善于在思考中1982年3月15日,巴金在家中接受意大利政府授予他的封面说明“但丁国际奖”。超级英雄奥特曼先生,捉了好多的怪兽准备做成汉堡包送给放寒假的小朋友们…  相似文献   

15.
巴金是蜚声海内外的著名作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巴金又是中国知名的世界语学行.为世界语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就巴金在世界语学习、传播、文学翻译及创作方面的情况作些介绍  相似文献   

16.
《文学教育(上)》2010,(7):157-157
未完成的《春梦》是已故作家巴金早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该作直接影响了巴金后来著名的“激流三部曲”。日前,《春梦》手稿首次为巴金研究会整理完成,并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现代中文学刊》上。巴金曾在《谈〈新生〉及其它》一文中,提到过当年《春梦》的写作情况,“我在廉价练习簿上写的片段大都是《春梦》里的细节,我后来在马赛的旅馆里又写了一些,在海轮的四等舱中我还写了好几段。”  相似文献   

17.
在巴金文学生命中,译介与传播俄罗斯文学有着很显赫的位置。巴金对俄罗斯文学进行译介和传播的贡献是中国文学翻译史中的重要一章。巴金译介俄罗斯文学有个鲜明的特色,就是巴金往往不是从纯文学的角度来译介这些作品,而是从思想、精神和情感的角度来接受、喜欢它们,并把它们介绍给中国读者。翻译能成为巴金表达自己内心“隐衷”的渠道。俄罗斯文学作为巴金借来的武器,在他的思想和创作中,发挥着启蒙民众、唤醒青年人独立意识的作用。同时,俄罗斯的文学精神随同巴金的文字在中国读者中形成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在巴金对出版工作的主持下,及巴金热爱俄罗斯文学的影响下,中国翻译文学史上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俄罗斯文学译本。  相似文献   

18.
太阳间     
杨匡汉 《新读写》2013,(7):117-119
临近壬辰龙年时,我与夫人从北京飞赴故乡上海,参访的第一站是武康路113号。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在此居住了整整半个世纪。故居由一栋假三层的主楼和两座辅楼以及花园组成,已按主人生前的原貌布置停当。陪同我们去的,是巴金挚友黄源的女婿、高级工程师周赫雄先生,用他的话说,当年连鬼都不去看巴金时,他受黄源之嘱,  相似文献   

19.
在艺术结构上,茅盾与巴金的小说创作可以说是异曲同工。他们究竟“异”在何处?“工”在哪里?“异曲”何以又能“同工”?围绕这些问题加以探究,不仅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他们的艺术个性,而且可以深化我们对艺术规律的思考和理解。一在对待文学作品的艺术结构上,茅盾与巴金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态度:茅盾是刻意求工,精心设计;巴金则是“无为而治”,任其自然。不同的审美态度,导致了他们作品的不同结构机制。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0月17日,一代文学大师巴金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巴金”这个名字是终究要作为一座丰碑记载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旧家庭。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赴法国留学,其间完成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主要代表作品有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砂丁》、《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寒夜》,散文集《控诉》,随笔集《随想录》五卷等。巴金先生早年创作的取材于旧制度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