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入挖掘本土民俗文化,利用本土民俗文化资源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能够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使本土民俗文化潜移默化地走进幼儿生活、印刻幼儿心中,激发幼儿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情感,助力幼儿全面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本土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重要意义以及原则,然后提出了本土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内容的适宜性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何真 《亚太教育》2023,(5):139-141
民俗文化诞生于生产生活中的文化种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优秀的教育价值。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融入民俗文化,有利于丰富幼儿园教学内容,培养幼儿对民俗文化的亲近感,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心。民俗文化融入的途径需要结合文化自身特征和幼儿园教育实际情况、幼儿需求,从环境、语言、民俗表演、饮食等多个角度着手。因此,以闽南地区的民俗文化与幼儿园教育融合作为分析探讨的主要对象,探寻闽南文化融入学前教育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关于本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艺术领域的事件,要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健康的本土民族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教育生活中。这不仅增进幼儿对家乡本土文化的进一步了解,也能促进地方文化的发展。对地方文化形成一种创造、欣赏以及教育意义等一系列的教学模式。同时,本土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领域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社交能力以及艺术表现等全面发展的有利创造条件。本文从本土民俗文化融进幼儿园艺术区域的价值所在;本土民俗文融进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意义;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指导方针;本土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艺术领域的策略四点进行探究分析。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20,(43):3-4
龙山中心幼儿园身处农村,乡土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民俗文化方面。我们要充分去利用这些资源,为幼儿搭建丰富多彩的、具有家乡特色的区域活动。本文从在环境互动中感受丰富的民俗文化,结合家乡民俗文化主题活动开展区域活动等方面出发,研究利用家乡民俗文化资源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20,(10):165-166
本文基于本土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日常活动为核心进行研究,先分析本土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日常活动的必要性,然后阐述幼儿园日常活动中融入本土民俗文化的有效策略,主要内容包含:"合理运用民俗资源、创设活动环境""充分挖掘节日资源、拓展活动内容""融入民间艺术文化、提高幼儿审美"等,其目的在于通过民俗活动有效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相似文献   

6.
方言童谣是一个地区民俗文化的精髓之一,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家乡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在幼儿园教学中将方言童谣融入课程,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节日民俗是民俗节日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带有强烈的人文因素和深厚的文化色彩。在幼儿园开展节日民俗教育活动能让幼儿深入地了解家乡民俗文化,进一步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但是,如今的幼儿园节日民俗教育活动大部分只成为节日应景节目,内容选择较单一,且枯燥无趣。而合适的节日民俗教育内容能有效地让幼儿感受到民俗节日的独特性,了解家乡民俗节日文化,提升节日民俗教育价值,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对幼儿的培养。在此过程中,幼儿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升。其中,区域活动的开展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区域活动开展期间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将本土特色课程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当中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基于民俗文化传承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以民俗文化为载体,以幼儿发展为目的,巧妙利用幼儿园的各种物质条件与活动形式,创设以民俗戏曲文化、民俗节日文化、民俗工艺文化和民俗饮食文化等为内容的环境,增进幼儿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0.
节日民俗是民俗节日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带有强烈的人文因素和深厚的文化色彩。闽南的节日民俗风情更是丰富多彩且独具特色。在幼儿园开展节日民俗教育活动,能让幼儿深入地了解家乡民俗文化,进一步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感。但是,如今的幼儿园节日民俗教育活动大部分只成为节日应景节目,在内容的选择上较单一,且枯燥无趣。因此,选择合适的节日民俗教育内容能有效让幼儿感受到民俗节日的独特性,了解家乡民俗节日文化,提升节日民俗教育价值,促进社会性发展,对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节日文化也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晓蕾 《考试周刊》2024,(11):155-158
随着幼儿教育课程中区域活动探索的不断深入,创造性教育应被逐步融入其课程活动开发中,以此有利于全面开发和提高幼儿观察与探索力,逐步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生活学习理念。利用幼儿课程区域性活动,也是全面提高幼儿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最终利于幼儿更健康地成长。因此,文章分析了陶行知创造教育理念并将其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1,(55):159-160
幼儿园就教育中组织好区域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还能促进幼儿思维和创新能力发展,最终使其在动手探究与思考中获得全方位和多层次发展。文章以幼儿园区域活动为探讨对象,分析区域活动重要性,并结合幼儿园教育经验,对提升区域活动有效性提出一些策略,仅供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许翠娟 《成才之路》2023,(9):101-104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应用STEM教育,已成为幼儿教师丰富区域活动内容、提高区域活动组织灵活性的有效方式。幼儿区域活动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STEM教育的融入,能有效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融合STEM教育要发挥区域活动融合STEM教育的优势,支持幼儿有效探究;要创造与STEM教育相融合的区域环境,助推幼儿深度学习;要了解STEM教育区域活动教学设计的注意事项;要使STEM教育与区域活动有效融合,聚焦教育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4.
游戏是幼儿生长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幼儿游戏材料也将不容忽视。游戏材料本土化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体现幼儿园的特色办学。以福州市花巷幼儿园为例,对其环境创设、区域、角色游戏等材料的分析,归纳幼儿园本土化游戏材料的使用情况。建议开发幼儿园本土化的游戏材料,要广泛吸纳本土自然资源,有效渗透本土民间文化,让幼儿的游戏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幼儿的游戏欲望和创造性思维,潜移默化中传承家乡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5.
李晓玲 《学周刊C版》2019,(6):166-167
幼儿园教育阶段是幼儿的启蒙教育阶段,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在幼儿园教育中不仅要求教师向幼儿传授动手知识,还要求教师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良好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借助区域活动的开展来实现。本文就对提升幼儿园教育区域活动有效性的策略做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1,(95):154-156
新课改背景下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对区域活动的开发与运用,力求将区域活动与幼儿的素质培养和德育教育相融合。做好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规划与创新建设,不仅可以实现对幼儿的启蒙教育目标,还能够依托大量丰富有趣的区域活动,培养幼儿建立比较好的学习品质,让幼儿养成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行为习惯。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强化幼儿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面对未知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以及思想道德教育水平。基于此,文章简要分析了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重要意义,探究了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教育应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将民俗文化应用于手工活动能促进幼儿实践能力和情感发展,使本土民俗文化代代相传。文章分析民俗文化对幼儿成长的影响,阐述当前教学中应用民俗文化的策略,强调家园协作、渗透地方文化、运用多样材料、进行科学评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整合幼儿园多方资源有效实施课改,让民俗文化教育融入幼儿生活中,使幼儿感受欣赏表现创造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正>《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出:“关注幼儿发展的连续性、整体性和持续性,培养习惯和能力,对幼儿终身发展有益。”将入学准备教育有机融入幼儿在幼儿园度过的3年生活中,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发展需求,逐步完成幼儿的培养和教育,帮助幼儿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是幼儿园的根本任务。幼儿园区域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为幼儿顺利升入小学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交流合作、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0.
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幼儿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阅读区作为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区域,将多媒体融入其中,取媒介之优势为阅读所用,让幼儿在多媒体中得到阅读的延伸,让幼儿在区域中快乐的阅读,充分发挥阅读区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