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云贵总督岑毓英在中法滇越勘界之初,为保疆土不失,未雨绸缪,出谋划策。他根据中越边界的实际情况,提出固藩属,保越祀;争北圻固边防;收民心,依民众等主张,积极为我方在界务交涉中做好策略准备。  相似文献   

2.
纵观清朝后期西北疆土的沦丧,清政府腐朽软弱、封闭落后等固然是西北疆土沦丧的重要原因,但进一步地分析必须突破对清政府软弱腐朽、屈辱卖国的宏观认识,从清王朝边防制度废弛的微观层面进行再分析,以求更加具体了解整个事件,为今日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政区"厅"伴随着明清时期同知通判职责的演变而出现。清代政区"厅"的设立数量波动显著,整体规模不断扩大;设立来源逐渐丰富;隶属关系复杂,其变化多与层级调整有关;空间分布广泛,总体上呈现"边缘性"。清代政区"厅"以同知、通判为正印官,部分政区"厅"设有武职官员。政区"厅"具有管理边疆紧要之地,对外巩固边防;管理难管之地,对内强化统治,这两个特殊职责。它帮助清廷实现了疆土的全面政区化;有助于解决旗民杂处问题;提高行政效能,维护地方稳定;充实和巩固边防,促进疆土的开发利用和汉族文化的播迁。  相似文献   

4.
薛福成是晚清重要的思想家。他主张在国防建设上要边防与海防并重,认为中国的边防威胁主要来自英、俄、法三国,且俄国威胁最大。薛福成提出调整中国与属国关系的政策。他主张根据中国边防安全的需要,区别对待藩属国,主动放弃无关紧要的藩邦,保护朝鲜、越南。同时,他意识到铁路在边防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应该引进铁路技术,修建铁路,以巩固边防。  相似文献   

5.
郑观应边防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观应是清末洋务运动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边防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晚清社会上层阶级边防思想的反映,并对清季乃至民国时期的边防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清代伊犁将军玉麟,在伊犁将军任上三年时间,其间他洞察浩罕国的野心,巩固国防建设。面对浩罕侵略者的入侵,他积极筹备资金和军粮,组织力量进行抗击。胜利后又积极处理善后事宜,认真总结抗击入侵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善后章程,并进一步加强边防建设以预防浩罕的再次入侵。他在任期间,为在平定张格尔叛乱立下战功而又遭冤狱的维吾尔族郡王伊萨克平反昭雪,获得了民心。  相似文献   

7.
作为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边防思想对明代边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所提出的“守备为本”的边防方针、屯田练兵的边防保障措施,成为明代边防的传统国策,他所设计和规划的边防方略使明代边防形成攻守兼备的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8.
南宋社稷重臣崔与之,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在历史上,他一般以功成身退、高风亮节著称;而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最为突出的则是其经略边防的智慧和实践。他主张积极防守的战略战术,扎扎实实地做好军事训练、物资供应和防御体系的建设,并且理性地处理好与北方民族政权及地方势力的关系,理智地利用外部势力或力量,从而应对金、夏等的进攻和袭扰,稳定南宋对北方边境地区的统治,保障边地社会的安定和百姓的安宁,也使偏安政权苟延下去。  相似文献   

9.
韦占彬 《邯郸学院学报》2005,15(4):80-82,91
作为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边防思想对明代边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所提出的“守备为本”的边防方针、屯田练兵的边防保障措施,成为明代边防的传统国策,他所设计和规划的边防方略使明代边防形成攻守兼备的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清王朝的对外关系中,中缅宗藩关系始终占据着一个特殊位置。因为这种关系的存在,清王朝对西南边界的划分一直比较模糊,缺乏明确的领土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其西南边防建设也成为一种摆设、形式。然而,在近代以来,因为英法的入侵,清王朝在加强自身西南边防建设的同时,也开始力图维持中缅宗藩关系的存在,从而成为缅甸抵抗外来入侵的坚强后盾。晚清中缅宗藩关系的这种特殊性,对于西南边防建设的研究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1.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着日军大举进攻东南亚地区和中国军队缅北作战的失利,途经云南通往缅甸的国际援华运输线滇缅公路完全被阻断,滇西边防告急,于是位于中国西部边陲的康青藏地区的战略地位迅速突显。国民政府为了开辟新的备用国际交通线、加强国防建设和推动藏区社会经济发展,遂饬令交通部相继赶筑了川康、康青、青藏、青新等公路的部分路段,并提出了养护公路的方案。因诸多原因,这些公路粗通试车后旋即废弃,在民国后期再未有机动车辆通行其上。但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青康藏边筑路活动开启了藏区现代化交通建设的先河,这对加强康青藏边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和区域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不无裨益,亦为新中国成立后藏区交通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滇越边界历史沿革论述,滇越界务交涉前中、法、越三者间关系及状况等历史背景的分析,呈现出其交涉的艰难与机遇,以明史焉。  相似文献   

13.
云南地处西南边疆,限于地理环境因素的制约,其社会发展进程远比内地缓慢得多,元“大一统”后,历代中央王朝统治者认识到了云南在全国的国防、经济地位,从而加强了云南的边疆建设.明末陈用宾主政云南巡抚时,审时度势,因地制宜,不仅对云南的边疆国防极为重视,而且大力发展边疆经济,构建边疆文化,为云南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2009年,中越陆地边界勘定顺利完成,中越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广西、云南两省与越南的合作关系也进一步得到深入,为迎接中越建交60周年以及中越历史上第一个"友好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中越疆界形成的历史总结,认为中越之间自宋代方出现国家边界问题,历元明清三朝,云南毗越边地民族与中越疆界变迁存在着历史互动关系,二者可视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中越边境政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越两国均重视边境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但两国的边境政策在系统性、针对性和适应性等方面有所不同。中越两国边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云南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仅促进了中国边境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导致中方部分边民不满情绪和跨境犯罪等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滇越边民以地缘为条件,以族缘、亲缘为纽带的跨境流动非常频繁,并在中越两国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发生变化。从"江外三猛屯方"的实证研究可以看出,双方哈尼族边民的跨境流动受中越两国关系影响甚大。市场经济时期,双方边民以族源、亲缘为重要纽带的跨境流动呈现出经济性流动占主导与经济利益优先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