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中国的“小皇帝”们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时,当他们拉着父母在麦当劳、肯德基里享受着价格不菲的汉堡包时,美国的中小学校的学生们一个个却成了“乞丐”在靠“乞讨”过着生活。原来,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乞讨,而是在学校扮演乞丐体验生活。据有关报道说,在美国的不少中小学校校园甚至幼儿园里,吃“忆苦饭”非常流行。其宗旨据说主要是为帮助孩子懂得珍惜粮食,学会同情穷人,并直接或间接地获取国际知识。  相似文献   

2.
1.办学指导思想不够正,存在着盲目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有的初中学校,不按国家颁布的教学计划开设课程,安排课时,而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随意砍掉或挤掉某些所谓的“副课”,中考考什么就加强什么课。有的学校为了提高“预选率”,进行考前“筛选”,把相当一部分学生过早地推向社会。  相似文献   

3.
2006年9月18日上午十点钟左右,我正在给六(1)班的同学上作文讲评课。突然,我发现几个学生的注意力不在课堂,而是目光望着窗外,正凝神注意着什么,有的还跟旁边的同学窃窃私语。我停下要讲评的内容,走过去问他们:“你们在说什么?”他们抢着说:“外面在鸣炮!”“现在正好十点钟,  相似文献   

4.
如今的“90后”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年龄阶段的界定,而是作为一个特定称谓。如同当初80后被指责为“垮掉的一代”那样,把90后称为“问题的一代”。在大多数人眼里,90后言行乖戾、崇尚消费与享乐主义,他们冷漠、自私、浮动……“90后”成了贴在这一代青少年身上而标识着否定与讽刺的标签。  相似文献   

5.
“以情感人”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学校德育和班级管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教师对“以情感人”产生了错误理解,将“以情感人”引入误区,出现偏差。例如:1.“义气式”感人。有的教师对活动能量大、影响面广的学生称兄道弟,用“哥们义气”来拉关系,在做思想工作时,不是设法解决思想症结,而是用所谓的“义气”、“交  相似文献   

6.
教育行动研究的“计划一行动一观察一反思”循环圈,体现着后现代主义从错误中学习,在变革中前进的历史理性。但它与体现逻辑理性的实验研究方法并非处于二元对立中,而是被一条“联结链”联结起来,成为量一质研究连续体上紧密相靠的伙伴。  相似文献   

7.
请重视学科教学中的“反教育”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有专家呼吁:“要充分发挥教学的教育功能。”然而,在学科教学中,却存在着大量的“反教育”现象。现仅举一例。在小学数学“圆的周长”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要每一个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用硬纸板剪成的大小不等的圆,按教材图示的方法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先测量出该圆的周长,再测量出该圆的直径,最后计算出该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即π≈3.14。我仔细观察着离我较近的四位学生的“实践”活动。学生1并不在认真操作,而是在玩着他的圆纸板;学生2连玩都不玩,而是在翻看着数学书;学生3在认认真真地测量和计算着;学生4一…  相似文献   

8.
近日,有幸读到了永嘉董林梯老师发表于《教学月刊·中学版》(2008年第2期)的《贯穿语文教材的“大生命”意识》一文,该文认为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贯穿着一条体现“大生命”意识线索——“不只关注人类生命的个体现象,而是关注大宇宙、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现象”,董老师在文章中对教材中的“大生命”意识进行了详细而深刻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谭建平 《今日教育》2012,(12):68-68
已过中年的我常常回忆起读书时的人和事,其中初中时的两位老师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然而,令我印象深刻的原因不是他们对我多么关心备至,让我永生难忘,而是这两位老师“小小的举动”差点“断送”一个孩子的一生。他们的一些在当时看似无可非议的做法,影响着我以后的执教生涯。  相似文献   

10.
大连电大韩景文先生的文章《电大教育“异化”的反思》发表以后,在电大系统产生了热烈的反响,这一方面说明广大电大教育工作者对电大如何以新的姿态去迎接21世纪的关切,同时也说明韩先生提出的几种“异化”现象确实普遍存在,正掣肘着电大事业的发展。那么这些现象的存在是否表明电大教育正在“异化”呢?我们认为,如果把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教学管理模式看作“异”的话,不是电大教育被“异化”,而是电大教育尚无力去“化异”。因为韩先生所说的“异化”现象存在于电大创办至今的全过程,只是在不同的阶段表现的程度稍有差异而已。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这些问题直到现在才引起广泛的关注?我们以为这应结合社会背景来考察。  相似文献   

11.
一个时期以来 ,淡化传输、强化实践被视为改革语文教育的新思维。强化实践就一定要淡化传输吗 ?笔者认为 ,这种教育重心的平面调整存在着一个方法论误区 ,需要改变的不是知识传输本身 ,而是传输的方式方法。语言经验的传输过程包涵着一种被哲学解释学描述为“理解”、“对话”的内在结构 ,建构这一内在结构是语文教育解决传输与生成之悖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唤醒。认真说来,一个人受另一个人(例如一位作家,一位哲学家)的“影响”是什么意思呢?是一种自我发现,是自己本已存在但沉睡着的东西被唤醒。对心灵发生重大影响的,绝不是一种灌输,而是一种共鸣与抗争。无论一本著作多么伟大,如果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和抗争,它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教学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不仅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还必须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用以提高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然而,当前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普遍问题。  相似文献   

14.
自世纪之交以来,在教育文献和大众传媒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汇是“远程教育”。这与世纪之交以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为标志的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有关。在我国教育界,事实上存在着“远程教育是一种教育手段还是教育方式”的争议。主张远程教育是教育手段的人士认为远程教育并不构成一种独立的教育方式,而是作为一种手段和方法、作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而广泛地存在于各类教育中,包括传统学校教育、企业在职培训以及各类社会教育活动。而主张  相似文献   

15.
“创造”不是抽象的人的主观精神的活动,而是社会的人以物质生产劳动为基础的各种能动活动的总和。“创造”不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而是社会实践历史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对话”走进教育视界,始于20世纪后期的西方国家。在我国,引进对话理论是近年来实施课程改革时的事。“对话”的引入,促使教育内容发生了变革,深化了课程改革,有利于未来教育朝更具对话精神的方向发展。对话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视点,我们要正确理解、全面把握“对话”的内涵,最重要的有这样几点:对话不是简单的交流,而是平等的沟通;不是简单的接纳,而是内容的理解;不是简单的了解,而是精神的共享;不是简单的言说,而是生态的互动;不是简单的协商,而是真理的显现。对话是一个挑战传统教育的字眼:知识观从“固化独白”走向“关系活态”;课…  相似文献   

17.
所谓道德人格,就是指做人的资格和为人的品格。道德人格的高低优劣,直接影响到人生的评价,决定着一个人的价值。在知识经济时代。单凭着某种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要“闯荡天下”是行不通的。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之所以事业失败,并非是他们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是因为“为人太差”,做人不行,也就是不具备当代社会所需要的道德人格。比如,不讲信义,不关心集体,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一门艺术。泰戈尔说得好:“不是槌的敲打,而是水的轻歌曼舞,使鹅卵石获得了完美。”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在完成各项教育任务的过程中,要遵循教育规律,把握时间艺术,积极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伴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扩展与延伸,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引起了部分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本文就互联网的发展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谈几点见解。一、网络为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带来了难得的新契机。1.教育主体出现变化。教育主体不是高高在上、实行灌输的思想权威与教育者,而是制造传播、监控网络信息、兼有信息传播者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双重身份。他们和教育客体是平等的,不具有上、下的层级性。他们不是提供“说明”,而是提供“影响”、“选择”、“引导”,因而更…  相似文献   

20.
从菲律宾的卢邦岛,前陆军少尉小野田宽郎归来了!在羽田机场如迎接凯旋将军一样喧嚷一时。扶梯的正面,并不是“祈祷三十年”殷盼归来的年老双亲,而是自由民主党的政治家先生们。他们蜂拥着依次地捧上名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